生命教练之选择
选择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做事情更重要。选择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控制你的生活环境,但是只要你选择你对选择的新理解和你生活的内容,选择就可能会影响你的效率及行为模式。
选择的概念是挑选、择取。顾名思义选择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有人把选择想象成想怎样便可以怎样;也有很多的人好像认为用"选择"这个词使他们成为负责任的人。但是不同的人对选择不同的理解便构成了执行上的差异,你所做出的选择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由心而发的选择使你的行动变得更有效,思维更平静。
我们是否可以自由地选择呢?
这就要清晰,选择到底是什么?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条件下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你的胃像刀绞一样疼痛,你认为你对疼痛有选择吗?当你笑的时候,你是选择高兴,还是仅仅应付了事?更早之前,当我们出生时,就决定了我们生活的空间,感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方言,甚至是不同的教育条件。这样的现实就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不仅我们的物质选择受我们个人背景、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所限定,就连我们的智力、行为和经历的选择也受其所限。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这个道理。
那选择到底有没有自由度呢?
我们暂时把客观因素放在一边,对选择进行一个界定,把其界定在思考之后自由的挑选。但是即便如此,你的选择有多自由呢?在这里我们不探讨学术,因为我们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研究员,我们只探讨生活中的现象,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有的选择部分是依托于你的背景,有的选择是依托于你对生活的体验和经历。一些人坚持相信你已经选择了所有的东西,包括父母、性别、出生的环境,甚至是自己的疾病等。另一些人相信人根本没有选择,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以上两种想法都可能存在,但是在这里,我有一个不同的观点和大家共同探讨。
忘记你生活本身的状况,这一刻,我关心的是你如何掌控生活。你的生活目前就是这样,这已经是现实,但你现在又能怎样呢?你对生活有没有新的期望呢?你是否接受它,面对它,接下来再去创造自己的追求?
选择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控制你的生活环境,但是只要你选择你对选择的新理解和你对生活的态度,这种选择就可能会影响你的效率及行为模式。
人总是喜欢讲受害者故事,做受害者,生活在抱怨和被迫的环境中,好像这样更能博得人们的同情。现在让我们到现实生活中看看选择是怎样做的。
必须做/选择做
想一下你不愿意做又非做不可的事,如:交税、上班、为家里人做饭、陪老婆逛街等等。想一下如果你不去做你所付出的代价,包括情感上的。
例如,你不得不去上班,因为你不去,你就挣不到钱,挣不到钱你就不能养活自己,如果你养活不了自己;你会感到很失败,感觉对不起自己;如果你感到对不起自己,你就会憎恨自己;如果你憎恨自己,你就会离开你的家人朋友;如果你离开你的家人,你就会感觉孤独无助……
这样会有很多可能性。你可能会感觉这样很愚蠢,但是我建议你沿着这种越来越糟糕的结果往下推导,一直推导到底线,看着自己有什么体验。保留这份体验,探究一下你行为更深层的信念,尤其是那些你认为很强制性的,这些都是改变你经历的主要原因。挑选一些生活中你不愿意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看一看你根本不去做你会怎样?
你正在做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基于这个事实,很明显你宁愿去做也不愿意为不做付出代价。在这个句中"宁愿"是主导词,宁愿暗示着选择。我们把上面不上班的例子转换一下:我宁愿上班,也不孤独无助;我宁愿孤独无助,也不上班。
你究竟做何选择呢?去做不满意的工作还是去感觉孤独无助?
但是,无论你做哪种选择,都不会是自由的选择。你要为你的选择负责任,并承担因此而付出的代价。
无论你把你的选择说成是你不得不做的,还是选择去做的,这就要看你如何理解选择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清楚是否可以自由选择、部分选择,还是根本没有选择?我们所知道的是你对选择的理解将一定影响你如何生活,这么做将增加你的效力和满意度。我不是在建议你做一个语意上的调整,仅仅简单的言语不可能改变你的生活经历,"不得不做"和"选择去做"之间的差异是你用语言无法诠释的。选择是个出发点,是自己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和代价,让自己生活在有力量的对话中。区别不在于你的话语,在于你对选择的理解,进而影响到你生活的经历,创造出不同的体验。
看一下那些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如:工作、上学、备课、锻炼、看财务报表等等,生活中那些可能回报最大的事情,普遍被称为是不得不做的事情,甚至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不是很讽刺吗?
有责任和义务都有什么样的感受伴随呢?委屈、不公平、生气、焦急、痛苦、困惑、牺牲、辛苦、负担、气愤、落魄……,这些感受都来自失去了自由、独立、控制生活的能力。当你把一件事情理解为"不得不去做"的时候,你就自动地经历你的理解产生的消极感受。记住,如果你做事从有责任和义务的角度,就不能获得自由。
经历落魄、沮丧、生气、悔恨、痛苦等感受,你的结果是什么呢?一种结果就是你意识到这些。基于对这些体验的恐惧以及这些消极情感影响到你做事情,你会做出牺牲而努力克服,这样你可能会得到承认、接受、同情甚至是赞扬。另一种拥有这些消极感受的结果是它们给了你借口,你会因为这些借口而原谅自己的松懈,不去冒险和接受挑战,最终不兑现自己的承诺。例如,公司发生现金流困难,不能按期发放工资,面对员工的催促和焦急,你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第三种结果是这些消极感受给你凌驾于人的力量,证明你对。你有力量去操纵控制他人,你会欺骗他人,甚至是事后别人替你承担责任的时候,你还假惺惺地关心别人。最后,这些消极的感受保护你,你的信念加强,无论你做什么都是正当的。工作上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员工的错误;回到家里,任何问题都是老公不好,最后老公整晚不回家,更坚定你的信念--男人不可靠;如果你忘记去做你承诺的事情,你会用对原计划的困惑为自己辩解。
无论是哪种结果的产生,都是对有责任和义务的不满。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时间我们是生活在这种消极感受中呢?我们又怎么能够享受到快乐呢?
给自己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生活方式,写下你的想法:
△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哪些方面是你觉得"不得不去做"的?
△如果不做那些事结果会怎样?做了以后又有什么体验呢?
△你宁愿什么都做只要不为不做付出代价,这是真的吗?
△你觉得有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都会有哪些消极感受?
△你做了以后有什么结果?
是什么引起的消极感受呢?大部分是来自你对事实本身和自己想法的比较。比如气愤,一种气愤的来源,是你对某人的期望与他的行为不一致。你对他"气愤"程度和他对你造成的麻烦,限定了你的自由,你陷于自己的情绪而不能自拔。
再之,为了你自己的问题去责怪别人,或为了别人的错而责备自己,这就束缚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自己过去的模式,不再创新,倾向于收集证据证明他们有多可怕或者有多么错误而不是对自己负责,把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力交给了别人。这个令你气愤的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意识到你的气愤,但是无论如何你已经丧失了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反而被你的情绪牢牢控制,成为情绪的奴隶。
你也可能认为你的气愤可以改变他人,但是你处理情绪的结果已经表明,无论是能改变他人还是不能改变他人,你都失去了自由。
正如我们前面所探讨的,无论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我们对"不得不去做"的理解都会扼杀我们的自由。
再给自己点时间,在日记本上做如下的练习,看看如果换种思维方式,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开始去把生活中"不得不去做"的事看作"选择去做的事"。
△为了将你"不得不去做"的理解改变为"选择去做的事"的理解,你得故意犯哪些错误?
△是什么引起这种新的理解?
△接下来的一整天去练习说"我选择去",或"我要去"。可能起初只是注意程度上和语言上的改变;但留意它是如何改变你的经历的?
△读完下面这篇幅小故事,写下一页纸的感受。
老太太的心愿
从前,有位老太太,生活在农村,日子过得还算顺心,身边两个漂亮的女儿都已出嫁。两个女婿都是生意人,精明帅气。两对小夫妻恩恩爱爱,生活融洽和睦。
大女儿家里卖雨伞,祖辈传下来的手艺,那雨伞做得别提有多精致,加上女婿心灵嘴巧,生意特别红火。
小女儿家里开砖场,砖在烧制之前,先用泥巴制成土坯,因为二女婿体壮多力,又勤快,每天夫妻二人起早贪黑,日子过得也算滋润。
老太太年老没事,就今天到老大那儿看看,明天到老二那儿瞅瞅,人人夸她好福气。有一天,她正同二女儿聊家常,外面突然下起暴雨,二儿女晒了一场的土坯全泡在水里,看着二女儿着急的样子,老太太又焦急又心疼,急火攻心病倒在床。
日久天长养成一种心病,看到下雨就担心二女儿的砖场,看到晴天就担心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整日生活在焦虑中,茶饭不香,病情越来越重。家人遍访名医,但心病难治,效果极不明显,很是着急。
这天,外面来了个云游道人化斋求缘,听完老太太的病情,不禁大笑:"好治,好治,我可药到病除。"家人大喜,将老道迎进房门,只见老道在老太太旁边耳语几句,再见那老太太立即眉开眼笑,从床上坐起来,"老头子给我弄点儿吃的。"
真乃神医!老道开的什么药方呢?
其实很简单,只是调整了老太太的选择模式。
"下雨的时候想想大女儿,她的雨伞卖得正火";
"晴天的时候想想二女儿,她的坯干得很快"。
比较
思考一下,你做了错误选择或没有做最好选择的时候,你怎么只把做出的这个选择评价为错误的选择呢?和另外一个没有做的选择比较一下,你采取了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呢?又是谁制定的这个评判标准呢?换成另外一个选择去做,又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呢?
举个例子吧,演艺巨星成龙主演的影片中,扮演的角色都是智慧、勇敢、灵活的人,可谓是个选择高手。这样想象一下,你就是成龙,你受困于一个没有门、没有窗、没有任何出口的铁屋子。
突然,天花板退去,露出一块恐怖的满是铁钉的铁板,钉子很长、很锋利,缓缓地向你压下来,屋子四面的铁墙也向你围拢,钉子渐渐扎向你的脑袋,随着屋子的缩小,你所剩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怎么办?在这儿等死吗?你打燃火机,四处搜寻,突然你看到屋子边缘有两个坑儿,坑里面是满满的黄褐色的液体,不时散发出浓浓的臭气,每个坑旁边都插着一块标牌,一个写着1.5米深的"粪水坑",另一块写着3米深的"粪水坑"。
怎么办?你有了选择,一种选择是待在那里等待被铁钉刺穿,另一种选择是跳进坑里。想了片刻,你决定跳。现在还得选择,往哪个坑里跳?跳进3米深的粪水,立即就会被淹死;别傻了,跳进1.5米深的粪水吧。你捂住眼睛,堵着鼻子,就在两堵墙闭合的一刹那,你跳了进去。
当你从粪水里爬出来时,你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可能是"啊,真臭呀!"你会不会这样想:"真不错,我还活着。"
不可能这样想吧!你可能这样说。
但我邀请你这样想一下。
每一时刻,你是不是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是的,但你为什么会在1.5米深的粪水里难过呢?因为你没有同3米深的粪水比较,而是同飘着玫瑰花瓣的泡泡浴或者是与有美女陪伴的沙滩冲浪做比较。你在拿当时的状况同根本不存在的状态比较。
这个故事只是比喻,它也同样适用于你做的其他选择,你所做过的所有选择,已经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当时有更好的选择,你会不选吗?
往往我们不是拥有我们所拥有的,而是想拥有那些想象中的非现实的东西,我们所做出的比较就这样成了不必要且巨大不满足的源泉。
你选择的自由
你想象过自己生活在1.5米深的粪水里,而且喜欢在那里的每一分钟吗?这依赖于你的理解。第一,不要总是去评判你没有做出选择的那个选择,那样很愚蠢而且不会产生任何价值。第二,如果你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不是将其与幻想比较,你会有更多的自由去采取有效行为。第三,你生活的体验依赖于你的理解,为什么总是把自己陷入循环往复的后悔中呢?总会有人比你富有,比你能干,比你先行了一步。那又怎么样,那是别人,不是你,你就是目前这个样子,这已经是足够好了。第四,你不能总是控制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选自.超强记忆力训练 www.xxffw.com。因此,最有效的建议便是选择你能控制的环境,不要对任何以前做出的选择感到后悔(如你的配偶、事业、家庭或是工作),也不要去分析它们,相反地要看到你自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如果你不能选择环境的话,你便选择自己的心态,或者去适应或者是离开。
就算事情没有向你想象的那个方向发展又能如何呢?你应该自问的问题是:"接下来我将怎么做?"或"对此我该做些什么?"或"我还可以创造什么?"
这就是负责任于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同有责任不同,负责任是由心而发的主动担当或承诺。有责任可能是因为岗位或职责,或者是外界赋予你的责任和要求,如果不能转移理解的话,便会背负一个被动的压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现在我们回到本章前面的理解,留意一下,无论你持有"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于我在生命中做出的选择",还是持有"人生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没有选择的"哪一种观点,都没有关系。但是我的建议是:接受你的选择。如果你认为所有的决定都是你的选择,你负责任于你的选择,你体验到力量,觉得有足够的能量去完成。假如,你的观点是你没有真正地选择,是被迫的你将体验到无力、失控、软弱、无助、迷茫。因此,选择哪种观点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人生质量。
请认真思考下面这些问题看看这些会给你怎样的可能,写在自己的日记本里。
△通常你会把自己与什么样的人比较?
△你对自己工作、配偶、同事和子女都有什么"消极"评价?这些评价对你有怎样的影响?你的这些评价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吗?
△你是通过何种方式来逃避选择的?或通过何种方式为了做出更好的选择而另寻途径?
△你对哪些你过去做的选择感到后悔?后悔又给你带来了什么?
△假设你对理解有的选择,可以控制那些决定着你的态度和行为的环境,你是否乐于接受它们所带来的新的可能?
△如果你对理解有100%的选择权,你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迁善和转移
在我们做出选择之后,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应付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状况?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而我们又如何面对困境?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自觉不自觉地回到自动化反应之中,固执于自己的对,怎么办?
公司管理实践中会随时会出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技术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性的方法得到解决。但是,如果公司里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去学习,认为谁学习了新技术,谁就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得不偿失。这就不是技术性的问题了,而是心智模式的问题,需要调适。调适的办法是什么呢?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迁善心态。
"迁善"一词出自《易经》:"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说君子看见好的就调整改善自己,有过错就改正。"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做了很好的区分:迁善不是改正,迁善是心态上调整;改正是改正过错,是对行为进行改正,而且两者的顺序也道出了人的变化过程,只有心态上先迁善了,才可能有效地改正行为。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
在香港读导师学院的时候,我接触到了另外一个词"转移",当时我和导师JohnHanley博士就对这两个词进行了探讨,受到很大的启发。"转移"是冒险,它的范畴更大一些,"转移"就像电脑的shift键一样,需要什么功能随时转换。如:汽车爬高坡从高挡位变低挡位;这个方法行不通立刻换另外一个方法;意识到自己同别人争论立即停止;当发现自己掉进某种情绪时,立即调整心态……
现在我用一个事例将"迁善"和"转移"做一下区分,比如:你现在身处一个房间,突然房间发生火灾,瞬间烟雾就吞噬了房间的一切,你分辨不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如果你知道房间的出口在哪里,迅速冲出房门逃生,这就是"迁善"。如果根本不知道房门在哪里,你是坐在地上等死呢?还是冒险不断地尝试找到房门?你可能会在东碰西撞中找到出口而逃生,也可能会在冒险尝试的过程中死亡。但这种冒险的尝试是不是多了逃生的可能呢?选择不断的尝试就是转移。
这就是转移的魅力。
转移和迁善多数时相通,目的是瞬间取回我们的力量,时调适心态的有效工具。人生随时随地需要转移,学会应用这个工具,所不同的是,"迁善"是已经清晰了方向,而"转移"是根本分辨不清具体的方向,需要冒险。就像掌握了快乐和成功的秘笈。
首先吃掉那只癞蛤蟆
生活中有很多你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尤其是每一天的工作顺序安排,这就需要你做出选择。生活中所遭遇的事情无非有四种可能,一种是重要而急的事情,如很多突发事件需要我们及时处理;一种是重要而不急的事情,如孝敬老人、学习知识等,这些都很重要却不是要求我们立即就做的事情,可以安排一个具体计划而持续进行;一种是不重要但急的事情,如朋友找你帮忙处理一些突发事情,这些可能对你来说并不是很重要,但又必须及时处理的事情;还有一种就是不重要也不急的事情,如同朋友喝酒、聊天、唱卡拉OK等娱乐活动。
如何处理好这四种事情的关系,就是如何选择并迁善心态的技能。我把最难办最重要且必须要办的事情称为"癞蛤蟆",癞蛤蟆非常恶心,但要求你必须吃掉它,怎么办?我的观点是立即吃掉它,否则你就会越看它越恶心,经受更大的精神折磨。
曾经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会计寻求我的指引,希望能纠正她拖延工作进度的坏习惯。
她问我:"为什么我总是一种状态,好像没有'死火'的时候?"
"那就有两种情况:一是你心态平和,处理情绪的能力非常强,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二是你喜欢逃避,不敢面对问题,感情麻木。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种?"
"我不清楚,可能第二种吧。"
"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
"喜欢。"她答道。
"你比较喜欢吃蛋糕,还是蛋糕上的奶油?"
她非常骄傲地回答:"噢,当然是奶油了!"
我又问她:"那你怎么吃蛋糕,是光吃蛋糕,还是光吃奶油?"
"那还用问!我照例先吃完奶油才开始吃蛋糕。"她说。
我们就从她吃蛋糕的方式来检讨她处理工作的态度。不出所料,她一定是在上班的第一时间内把容易的工作做完,剩下的时间规避棘手的差事。
找出了问题的症节,我建议她:"强迫自己在第一时间内先处理掉不愉快的工作,吃掉那只最难看的癞蛤蟆,剩下的时间就轻松了。"
"太恶心啦!"
"是恶心,但你只需付较小的代价。"
"为什么呀?"
"你一天工作几个小时?"
"八个小时。"
"一小时的痛苦加上七个小时的快乐和一小时的快乐加上七个小时的痛苦,哪个划算?"
她是学财务管理出身,这笔账能算得很清楚。也因为她是个毅力坚强的人,从此克服了拖延的毛病。
其实这就是一个选择与迁善心态的典型案例。
相关教练技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