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取文中有用信息的常规技法
栏目:高中阅读指导时间:2020-05-26
阅读: 提取文中有用信息的常规技法 赵克明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提取文中的有用信息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所谓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等,它包括代表某种 阅读:
提取文中有用信息的常规技法
赵克明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提取文中的有用信息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所谓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等,它包括代表某种意义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显性信息,还包括字里行间暗含的隐性信息。所谓有用信息,一般而言,是指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突出文章所描述的形象特征的词语,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就高考而言,是特指考题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或读出的某方面信息。
如何提取文中的有用信息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规技法。
一、
抠出关键词
文章提供的信息有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主要和次要之分,有主体和背景之别,还有与试题要求相关和无关的信息,而相关的主要的主体信息往往体现在文段的关键词语中,因此,我们在提取有用信息时就是要读出那些关键词,只要把关键词抠准了,也就获得了应该摄取的信息。
[
例
1]2008
高考湖南卷第
20
题(部分):
本文(
6
)为第三部分。请从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
2
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
[
原文语段
]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
[
解答分析
]
能够概括此段文字主要内容的词语是
“
裨益
”
。语段首句
“
对于求学处世都有极大帮助
”
已表明本段是说
“
静
”
对人们的益处,接着列举一些例子作为佐证,按照题干要求用原文中的
2
个字概括其主要内容,也只得抠出其中的关键词。这关键词主要有两个,一是
“
帮助
”
,一是
“
裨益
”
,相较还是
“
裨益
”
更切当。
二、
抓住中心句
一般的行文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而中心意思往往会用一句话来提领或总结,因而我们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时候,就要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抓住语段的中心句。
[
例
2]2008
高考重庆卷第
16
题(部分):
此段文章描绘了
“
时间
”
怎样的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答:
[
原文语段
]
十几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照亮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
——
鱼尾纹。
[
解答分析
]
这段文字在描述
“
时间
”
行走方式时,有两句明示的话:
“
时间其实一直在我的头发里行走
”“
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
”
。抓住了这两个句子,就获得题目的主要答案:在头发里行走,在口腔里行走。至于
“
在眼角行走
”
,则是通过理解末句描写文字得到的。
三、
循着提示语
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清晰井然,就得安排好一定的顺序,并且使用一些关联性的词语来衔接,比如用时间词表明时间的先后顺序,用空间词表明空间的方位顺序,用
“
首先
”“
其次
”“
再次
”“
其一
”“
其二
”“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等词语表明内容的顺序。所以,我们在提取相关信息的时候,可以循着这些标明顺序的提示语来进行,这样顺藤摸瓜就能逐层理出头绪,得到结果。
[
例
3]2008
高考安徽卷第
14
题:
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
“
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
?请简要说明。
(
1
)
(
2
)
(
3
)
[
原文语段
]
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
——
那个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
……
。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
……
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
“
呦,你还在这儿哪?
”
她问我:
“
你母亲还好吗?
”“
您是谁?
”“
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
”……
。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
……
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
……
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
解答分析
]
这段文字以
“
有一天
”
的提示语提领三件事:一是根据照片寻找老柏树,二是与一位老太太的对话,三是听到祭坛传来的唢呐声的感受。这三层内容其实就是题干上所明示的
“
三个方面
”
。据此,便可提取题目要求回答的信息:(
1
)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
2
)多前到园子里找
“
我
”
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
3
)祭坛里的唢呐声使
“
我
”
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四、
探索隐含义
文章中有些信息表述很明显,叫做
“
明示信息
”
或
“
显性信息
”
;而有些信息则暗藏在材料的描述和相关的评说中,称做
“
暗示信息
”
或
“
隐性信息
”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语言多有隐含义,需要我们探赜索隐,发掘其中暗含的信息。这种探索要联系语境,关照全篇,甚至联系到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际遇。
[
例
4]2008
高考全国卷
Ⅰ
第
17
题(部分):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文语段
]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在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
何必
‘
劝君更饮一杯酒
’
,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
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
解答分析
]
这段文字选自散文《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通过阳关古道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此段文字以及郭小川的诗句也是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情感。结合语境便可探出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领会它表现出的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掌握上述技法,解答高考信息筛选题应该说是得心应手了。下面再提供几道题目,请大家一试牛刀。
提取文中有用信息的常规技法
赵克明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提取文中的有用信息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所谓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等,它包括代表某种意义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显性信息,还包括字里行间暗含的隐性信息。所谓有用信息,一般而言,是指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突出文章所描述的形象特征的词语,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就高考而言,是特指考题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或读出的某方面信息。
如何提取文中的有用信息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规技法。
一、
抠出关键词
文章提供的信息有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主要和次要之分,有主体和背景之别,还有与试题要求相关和无关的信息,而相关的主要的主体信息往往体现在文段的关键词语中,因此,我们在提取有用信息时就是要读出那些关键词,只要把关键词抠准了,也就获得了应该摄取的信息。
[
例
1]2008
高考湖南卷第
20
题(部分):
本文(
6
)为第三部分。请从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
2
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
[
原文语段
]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
[
解答分析
]
能够概括此段文字主要内容的词语是
“
裨益
”
。语段首句
“
对于求学处世都有极大帮助
”
已表明本段是说
“
静
”
对人们的益处,接着列举一些例子作为佐证,按照题干要求用原文中的
2
个字概括其主要内容,也只得抠出其中的关键词。这关键词主要有两个,一是
“
帮助
”
,一是
“
裨益
”
,相较还是
“
裨益
”
更切当。
二、
抓住中心句
一般的行文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而中心意思往往会用一句话来提领或总结,因而我们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时候,就要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抓住语段的中心句。
[
例
2]2008
高考重庆卷第
16
题(部分):
此段文章描绘了
“
时间
”
怎样的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答:
[
原文语段
]
十几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照亮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
——
鱼尾纹。
[
解答分析
]
这段文字在描述
“
时间
”
行走方式时,有两句明示的话:
“
时间其实一直在我的头发里行走
”“
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
”
。抓住了这两个句子,就获得题目的主要答案:在头发里行走,在口腔里行走。至于
“
在眼角行走
”
,则是通过理解末句描写文字得到的。
三、
循着提示语
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清晰井然,就得安排好一定的顺序,并且使用一些关联性的词语来衔接,比如用时间词表明时间的先后顺序,用空间词表明空间的方位顺序,用
“
首先
”“
其次
”“
再次
”“
其一
”“
其二
”“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等词语表明内容的顺序。所以,我们在提取相关信息的时候,可以循着这些标明顺序的提示语来进行,这样顺藤摸瓜就能逐层理出头绪,得到结果。
[
例
3]2008
高考安徽卷第
14
题:
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
“
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
?请简要说明。
(
1
)
(
2
)
(
3
)
[
原文语段
]
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
——
那个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
……
。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
……
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
“
呦,你还在这儿哪?
”
她问我:
“
你母亲还好吗?
”“
您是谁?
”“
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
”……
。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
……
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
……
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
解答分析
]
这段文字以
“
有一天
”
的提示语提领三件事:一是根据照片寻找老柏树,二是与一位老太太的对话,三是听到祭坛传来的唢呐声的感受。这三层内容其实就是题干上所明示的
“
三个方面
”
。据此,便可提取题目要求回答的信息:(
1
)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
2
)多前到园子里找
“
我
”
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
3
)祭坛里的唢呐声使
“
我
”
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四、
探索隐含义
文章中有些信息表述很明显,叫做
“
明示信息
”
或
“
显性信息
”
;而有些信息则暗藏在材料的描述和相关的评说中,称做
“
暗示信息
”
或
“
隐性信息
”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语言多有隐含义,需要我们探赜索隐,发掘其中暗含的信息。这种探索要联系语境,关照全篇,甚至联系到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际遇。
[
例
4]2008
高考全国卷
Ⅰ
第
17
题(部分):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文语段
]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在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
何必
‘
劝君更饮一杯酒
’
,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
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
解答分析
]
这段文字选自散文《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通过阳关古道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此段文字以及郭小川的诗句也是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情感。结合语境便可探出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领会它表现出的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掌握上述技法,解答高考信息筛选题应该说是得心应手了。下面再提供几道题目,请大家一试牛刀。
- 下一篇:高中语文学期平均成绩暨综合素质
- 上一篇:求真务实,厚积薄发,有的放矢??江西
相关高中阅读指导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