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议论文阅读 > 《老子的治世之道》阅读答案 >

《老子的治世之道》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老子的治世之道 宋志明 ① 老子的哲学思考,从天道问题讲起,最后还是落实到人道问题上。他提出 道 的观念,有现实的针对性,那就是要为当时的乱世找到一条解救之道。老子提出 老子的治世之道
宋志明

老子的哲学思考,从天道问题讲起,最后还是落实到人道问题上。他提出“
道”
的观念,有现实的针对性,那就是要为当时的乱世找到一条解救之道。老子提出的治世之道,有几个要点:

老子关于圣人的说法是:“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并作焉而不为始。”“
圣人为腹不为目。”
他心目中的圣人,显然有别于儒家心月中的圣人。儒家推崇的圣人,着眼于“
迹”
,着眼于“
为目”
,不实惠也不实用,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而老子推崇的圣人,着眼于“
道”
,着眼于“
为腹”
,反对做表面文章。

有些研究者常常批评道家,以为道家不重视实行,只喜欢玄谈冥想、坐而论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道家在许多问题上同儒家有分攻,但在重行这一点上,同儒家并没有分歧。众所周知,道家非常重视“
道”
的观念。他们所讲究的“
道”
,就内含着“
行道”
的意思。他们历来反对仅仅把道当做言说的对象而不去实行·
在《道德经》五千言中,我们透过那些貌似玄虚的话语,很容易发现老子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对治世之道的关注。老子之道的妙原则就是“
无为而治”


首先,老子认为,掌权者不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在下层面前,应当采取一种低姿态。举个例子来说,“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掌权者千万不能摆架子,千万不可刚腹自用;那样做,不会有好结果,因为“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君王应该把自己当成“
寡人”
。老子的本意是想让君王以寡人自谦,保持一种低姿态,没扭到“
称孤道寡”
后来却成了君王的专称,成了实际上的高姿态。这是老子所始料不及的。

其次,老子主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就是讲究切实可行的治国策略。他建议掌权者不要瞎折腾,应当像煎小鱼那样小心谨慎。煎小鱼时如果老是翻来翻去,非把小鱼弄得不成样子不可,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老子提出的“
无为而无不为”
的原则,并不是要人们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仅凭主观的想象为所欲为,“
必须道法自然”
(即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子的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受到政治家们的重视。

第三,老子主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这句话今天就是“
以人为本”
的意思。老子强调,掌权者要为百性着想,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不能有常心、有私心。_在重视民心、民意这一点上,孺道两家是一致的,但各自的施政方针不同。孺家要求掌权者施仁政于民,老子觉得没有必要,他的主张是:“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当狗”
,君王不要以救世主自居。

老子提出治世之道,目标是造就一个理想社会。老子设计的理想社会就是“
小国寡民”
:“
小国寡民就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有的论者指责道家搞复古倒退,要把人类拉到远古的蒙昧状态,恐怕是一种误解。他们仅从字面上解释老子,没有了解老子这样说的真意。
5
.下列对“
老子的治世之道”
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老子的治世之道”
现实针对性强,为乱世找到了一条和谐之道。
B
.“
老子的治世之道”
注重“
实”
,推崇“
为腹不为目”
的圣人人格。
C.“
老子的治世之道”
注重“
行”
,以“
无为而治”
为基本原则。
D
.“
老子的治世之道”
的目标是建立一个“
小国寡民”
的理想社会。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无为而治”
的原则的一项是( )
A,.
掌权者不能摆架子,在下层面前应采取低姿态。
B.
掌权者应承认道德规范的有效性,把自己当“
寡人”

C.
掌权者应当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做到不扰民。
D.
掌权者要“
以人为本”
,为老百姓着想,没有常心。
7
.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老子的圣人观和儒家迥异。前者着眼于“
道”
,反对做表面文章;后者着眼于“
迹”

有形式主义倾向。
B.
道家重视“
行道”
的观念。《道德经》中虽然有玄虚话语,但并不妨碍老子关注实际
问题和治世之道。‘
C.
人们错误地理解道家搞复古倒退,把人类拉到远古的蒙昧状态,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老子理想社会的内涵。
D.
老子所描述的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没有交往与冲突,虽贫穷
但思想单纯的社会。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5. A(A
高中.初中阅读答案项,原文中是“
为当时的乱世找到一条解救之道”
,而非“
和谐之道”
。.B,C,D
三项分别是对第②
段、第③
~⑥
段、第⑦
段的正确概括)
6: B(B
项中“
承认道德规范的有效性”
,无中生有。其他几项都是对“
无为而治”
原则的正确理解与概括)
7. A(A
项依据在原文②③
段;B
项“
《道德经》中虽然有玄盛话语”
是一种误解;C
项‘
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老子理想社会的内诵”
错,原因是“
他们仅从字面上解释老子,没有了解老子这样说的真意”;D
项“
虽贫穷但思想单纯的社会”
是对“
小国寡民”
的误解。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推荐高中议论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