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欣赏》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浅谈中国画的欣赏 中国的各种传统艺术,诗文、绘画、书法、音乐、戏剧、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的。绘画是中国传统 浅谈中国画的欣赏
中国的各种传统艺术,诗文、绘画、书法、音乐、戏剧、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的。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传统哲学、古典文学以及宗教理念等,其中以绘画的诗性特征最为突出。传统中国画追求诗、书、画合一,这里的合二,并不是单纯指要有与画面相呼应的诗文,而是指要在绘画中能找到诗情,即通常所说的“画中有诗”;而古典诗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画出来往往就是一幅空灵简约的山水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中有画”。因此,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作为表现和吟咏的中心,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这是绘画和诗歌的相互渗透和包含。
纵观整个中国画坛,以题材来论,山水画是主流和中心,也是理解和欣赏中国画的难点。因此,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山水画而言的。
早在一千多前,中国古代的画家就把自然山水视为充满灵性的象征,并对山林川泽表现出无限的向往。南朝著名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峰岫晓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意思是说高峻壮丽的峰峦,森渺无际的烟云林木,皆永恒地映照着圣贤的高洁情怀和神绪。画家追求畅神,在与大自然的亲近过程中,深深感悟到精神超脱的自由与畅快,并将这种对于自然、人生的感悟用绘画表现出来。因此,通常情况下,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具体的真山、真水,而是在体察自然之后的经过沉淀的心中的山水。因此,在欣赏一幅绘画时不能以写实主义的眼光去体察。
中国画有自己的透视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布局,一个节奏化的变幻的空间。宋代画家郭熙在其所著《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的“三远”法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透视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势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三远”的景色常常是在同一幅画作中表现出来,也就构成了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这已经不是现实的以一角度所见的空间,而是全局。对于同一片山色景初中.高中阅读答案物,画家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仰山巅,窥山后,望远山”,由高转深,由深转近,再趋向平远,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节奏化的过程。在表现“三远”的空间上,中国古代画家发挥了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出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例如,体现高远用流泉飞瀑来衬托,李白有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即是高远的佐证;深远用云来表现;平远之景则用浩渺烟波来构建。这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常见的形式。所以在赏析一幅画作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去体会。
以上所说的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画的精神实质,具体到每幅画作,则可以从技法、构图和主题几个方面考量。其中主题是一幅画所要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把握主题才是对一幅绘画最终极的理解和欣赏。例如,明唐寅《菊石图》轴,作者仅用水墨绘丛生的菊花、山石、兰草,画面极其简淡。右上角自题诗一首:“彭泽 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画家借彭泽 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的放逸情怀言明心迹,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是理解和欣赏这幅画的重点和关键。(
有删节)
12
.什么是“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
这最早是对谁的诗画作品的评价?
13
.“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诗中的彭泽先生指的是谁?
指出画线词语各出自东篱先生的哪部作品。
14
、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
15
、为什么在欣赏一幅绘画时不能以写实主义的眼光地体察?
16
、具体到每幅画的鉴赏重点要把握什么?为什么?
17
、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是如何构成的?
18
、作者认为在赏析一幅画作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去体会,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古典诗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画出来往往就是一幅空灵简约的山水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中有画”。在绘画中能找到诗情,就叫做“画中有诗”。王维 13
.陶潜;《归去来兮辞》;《饮酒》。 14
.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山水画而言的。 15
.通常情况下,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具体的真山、真水,而是在体察自然之后的经过沉淀的心中的山水。 16
.重点要放在主题的把握上,因为主题是—幅画所要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把握主题才是对—幅绘画最终极的理解和欣赏。 17
、中国画有自己的透视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布局,这种节奏化的变幻的空间,在同一幅画作中表现出来,也就构成了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 18
.结合中国画透视法“三远”的特点来说。
中国的各种传统艺术,诗文、绘画、书法、音乐、戏剧、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的。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传统哲学、古典文学以及宗教理念等,其中以绘画的诗性特征最为突出。传统中国画追求诗、书、画合一,这里的合二,并不是单纯指要有与画面相呼应的诗文,而是指要在绘画中能找到诗情,即通常所说的“画中有诗”;而古典诗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画出来往往就是一幅空灵简约的山水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中有画”。因此,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作为表现和吟咏的中心,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这是绘画和诗歌的相互渗透和包含。
纵观整个中国画坛,以题材来论,山水画是主流和中心,也是理解和欣赏中国画的难点。因此,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山水画而言的。
早在一千多前,中国古代的画家就把自然山水视为充满灵性的象征,并对山林川泽表现出无限的向往。南朝著名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峰岫晓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意思是说高峻壮丽的峰峦,森渺无际的烟云林木,皆永恒地映照着圣贤的高洁情怀和神绪。画家追求畅神,在与大自然的亲近过程中,深深感悟到精神超脱的自由与畅快,并将这种对于自然、人生的感悟用绘画表现出来。因此,通常情况下,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具体的真山、真水,而是在体察自然之后的经过沉淀的心中的山水。因此,在欣赏一幅绘画时不能以写实主义的眼光去体察。
中国画有自己的透视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布局,一个节奏化的变幻的空间。宋代画家郭熙在其所著《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的“三远”法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透视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势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三远”的景色常常是在同一幅画作中表现出来,也就构成了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这已经不是现实的以一角度所见的空间,而是全局。对于同一片山色景初中.高中阅读答案物,画家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仰山巅,窥山后,望远山”,由高转深,由深转近,再趋向平远,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节奏化的过程。在表现“三远”的空间上,中国古代画家发挥了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出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例如,体现高远用流泉飞瀑来衬托,李白有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即是高远的佐证;深远用云来表现;平远之景则用浩渺烟波来构建。这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常见的形式。所以在赏析一幅画作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去体会。
以上所说的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画的精神实质,具体到每幅画作,则可以从技法、构图和主题几个方面考量。其中主题是一幅画所要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把握主题才是对一幅绘画最终极的理解和欣赏。例如,明唐寅《菊石图》轴,作者仅用水墨绘丛生的菊花、山石、兰草,画面极其简淡。右上角自题诗一首:“
有删节)
12
.什么是“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
这最早是对谁的诗画作品的评价?
13
.“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诗中的彭泽先生指的是谁?
指出画线词语各出自东篱先生的哪部作品。
14
、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
15
、为什么在欣赏一幅绘画时不能以写实主义的眼光地体察?
16
、具体到每幅画的鉴赏重点要把握什么?为什么?
17
、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是如何构成的?
18
、作者认为在赏析一幅画作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去体会,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古典诗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画出来往往就是一幅空灵简约的山水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中有画”。在绘画中能找到诗情,就叫做“画中有诗”。王维 13
.陶潜;《归去来兮辞》;《饮酒》。 14
.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山水画而言的。 15
.通常情况下,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具体的真山、真水,而是在体察自然之后的经过沉淀的心中的山水。 16
.重点要放在主题的把握上,因为主题是—幅画所要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把握主题才是对—幅绘画最终极的理解和欣赏。 17
、中国画有自己的透视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布局,这种节奏化的变幻的空间,在同一幅画作中表现出来,也就构成了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 18
.结合中国画透视法“三远”的特点来说。
- 下一篇:《生命与道德》阅读答案
- 上一篇:“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阅读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