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议论文阅读 > 《论黑与白》阅读答案 >

《论黑与白》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论黑与白 姜澄清 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一色的怪事。而中国选择 水墨 ,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 论黑与白
姜澄清
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一色的怪事。而中国选择“
水墨”
,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
黑”
的涯限。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索“
思想”
也有价值。数十来,画史研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虽时有见于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
读书”
放在第一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比如,中国画的“
空白”
,石涛的“
一画”
,谢赫的“
气韵生动”
,便不易在画内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白相通。“
大象无形”
,与“
无状之状”“
无物之物”
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这些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
规定”
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
血型”
的色中种。文人们称书画曰“
墨戏”
。这“
戏”
,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
玄”
的游戏。他们遨游在玄妙的“
空”
之灵界,与“
道”
同体,委实“
逍遥”
之至。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但这“
白”
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不是颜料所加,而是纸的色。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
,而黑为“0”
,亦即处于两个极端。我们祖先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潘天寿先生云:“
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
又曰:“
于黑白之外,又常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开始,极具古厚之意趣。民族性格使然。”
实用既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季。《汉书•
艺文志》著录之阴阳五行家著述,凡1300
余卷,占其总数的十分之一,仅此可见其流行之盛。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于无意中,竟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加之,其时虽独尊儒术,而黄老之学反大流行,在精神上,处于两极的黑、白最通玄学之门。黑白为阴阳之色征,故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为色,而“
黑”
为玄道之象征,“
白”
又与空无、虚静相通。在诸色中,黑、白最具玄理。
书画的空白前人论述已多,倘不从哲理入手去破译它,徒知以西方美学来加以分析,则必不能揭示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
空白”
是“
无”
,是“
寂”
。空白展示了在寂无中无限开拓与博大的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
8
月23
日)
6
.下列关于“
中国画”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人画有千一色的怪事,比如选择“
水墨”
,自唐至今始终离不开“
黑”
的涯限。
B
.潘天寿先生说“
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
,是说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拥有一切,无所不包,具有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
C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黑白组合之艺术实用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潘天寿先生所说“
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
可佐证。
D
.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
7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关于中国画在择色方面执守不变的思想渊源的单篇短札、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
B
.“
大象无形”
与“
无状之状”“
无物之物”
的精神是一致的,《老子》中用得最频繁的虚、无、静、默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与“
黑”“
白”
是相通的。
C
.研究中国文人画择色特点的思想史很难做画外考察,因为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
读书”
放在第一位,他们很少涉猎经史。
D
.文人们称书画为“
墨戏”
。这“
戏”
,不只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
玄”
的游戏。他们在其中委实“
逍遥”
之至。
8
.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黑白为色,主要是因为在诸色中,处于两极的黑白最具玄理,最通玄学之门,为阴阳之色征。
B
.关于书画的空白,不能只从西方美学来分析,还需要个哲理角度去分析,否则就不能解释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
C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是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致的。如果中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一色的怪事。
D
.对中国画的“
黑白”
问题,不仅要研究这种现象的产生,更要探究其思想价值。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6
.C
(潘天寿先生所说的话只能证明“
实用在远古”
,不能证明“
理论却构建在汉”

7
.B
(由第2
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该项表述正确。A
.原文中是说“
长篇专著却付阙如”
,而非“
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
。C
.原文是说“
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
,选项所丢掉的“
今之”
两字,扩大了概念范围。D
.原文中是“
不是……
而是……”
的并列关系,而不是“
不只是……
而且是……”
的递进关系)
8
.C
(“
如果中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一色的怪事”
于文无据)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推荐高中议论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