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焦灼 浮生何所寄》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论述类文本(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17 小题。 国学的焦灼 浮生何所寄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 论述类文本(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7
小题。
国学的焦灼
浮生何所寄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
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
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
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
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du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
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一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而事实证明,1840
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
世纪的二三十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20
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1865
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geming
,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12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人都怀有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但是在对“民族复兴”的理解上却存在偏差。
B.在当下的“国学热”中,一些学者错误地把“从西方传入”误解为“全盘西化”,因而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
C.一种有活力、能不断发展的文明,必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那些排斥外来文化的文明,则必定是虚弱的文明。
D.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独立的、自然演进的文化,但却在文学、思想成就上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E.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无法与《爱弥儿》《神曲》《常识》相比。
F.只要人口基数还在,西方文化不会导致民族特色的消亡;而社会转型与制度的缺失,则会突显民族文化的消极面。
13
.以下论据中,与“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的观点相一致的一组是(3分)
A.《尝试集》《常识》
B.《尝试集》《庶民的胜利》
C.《爱弥儿》《神曲》
D.《常识》《庶民的胜利》
14
.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具体指什么?(4分)
15
.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是持否定态度的,试分点概述作者否定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2.
DE
13.
B
14
.担心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冲击)下,失去自身特色,沦为没有文化主体的西方的精神殖民地,从而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
15
.①这种“焦灼”其实是对本民族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焦灼”忽视了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②
20
世纪二三十代,中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化成果,这批文化成果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仍植根于中国。
③日本学习西方,实现了强国之梦,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不因此而消亡。
解析
:
12
.D.原文的表述是“
1840
以来”,而非“在中国历史上”。E.原文的表述是“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意思是说,《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虽然从西方的《爱弥儿》等吸取了思想文化养分,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翻版,它们“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A.见原文第一段前半段。B.见原文第二、三段。C.见原文第三段。F.见原文倒数第二段。
13
.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话是为了说明,鲁迅、胡适、李大钊等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虽然是在“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但“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这一观点。而文中所列举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就是为了说明这一观点。而《爱弥儿》《神曲》《常识》则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作。
1
4
.
“西方文化的影响”1分,“民族文化失去自身特色”1分,“沦为精神殖民地”1分,“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1分。
15.
无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7
小题。
国学的焦灼
浮生何所寄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
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
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
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
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du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
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一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而事实证明,1840
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
世纪的二三十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20
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1865
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geming
,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12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人都怀有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但是在对“民族复兴”的理解上却存在偏差。
B.在当下的“国学热”中,一些学者错误地把“从西方传入”误解为“全盘西化”,因而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
C.一种有活力、能不断发展的文明,必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那些排斥外来文化的文明,则必定是虚弱的文明。
D.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独立的、自然演进的文化,但却在文学、思想成就上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E.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无法与《爱弥儿》《神曲》《常识》相比。
F.只要人口基数还在,西方文化不会导致民族特色的消亡;而社会转型与制度的缺失,则会突显民族文化的消极面。
13
.以下论据中,与“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的观点相一致的一组是(3分)
A.《尝试集》《常识》
B.《尝试集》《庶民的胜利》
C.《爱弥儿》《神曲》
D.《常识》《庶民的胜利》
14
.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具体指什么?(4分)
15
.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是持否定态度的,试分点概述作者否定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2.
DE
13.
B
14
.担心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冲击)下,失去自身特色,沦为没有文化主体的西方的精神殖民地,从而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
15
.①这种“焦灼”其实是对本民族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焦灼”忽视了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②
20
世纪二三十代,中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化成果,这批文化成果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仍植根于中国。
③日本学习西方,实现了强国之梦,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不因此而消亡。
解析
:
12
.D.原文的表述是“
1840
以来”,而非“在中国历史上”。E.原文的表述是“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意思是说,《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虽然从西方的《爱弥儿》等吸取了思想文化养分,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翻版,它们“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A.见原文第一段前半段。B.见原文第二、三段。C.见原文第三段。F.见原文倒数第二段。
13
.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话是为了说明,鲁迅、胡适、李大钊等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虽然是在“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但“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这一观点。而文中所列举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就是为了说明这一观点。而《爱弥儿》《神曲》《常识》则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作。
1
4
.
“西方文化的影响”1分,“民族文化失去自身特色”1分,“沦为精神殖民地”1分,“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1分。
15.
无
- 下一篇:摘编自宋玲《“正人心”与 “厚
- 上一篇:《“敬”的当代价值》阅读答案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