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阅读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 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的模式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在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观念下,个人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因此特别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其实质是对家庭各个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以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责任,子女对父母有奉养的义务。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人道亲亲”。由“亲亲”的观念出发,引申出对君臣、夫妻、长幼、朋友等关系的整套处理原则。其中“孝道”是最基本的原则,“百善孝为先”,乃至“以孝治天下”。所以梁漱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用它来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其基本的道德原则就是“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用孔子孟子的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到宋代进一步发展,形成“厚德载物”的思想。张载就明确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同一父母
(
即天地
)
所生的亲兄弟,一切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一方面,“要设身处地、爱人如己”,另一方面,还要有爱护一切生命的博大胸怀。由此,形成“仁民爱物”的文化特色。
在治理国家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以德治国。认为单纯用行政的法律的办法管理人民,只能使他们畏祸而守法,不能使他们具有道德观念。要用道德手段教育、感化人民,用礼来约束他们,才能使之具有道德自觉,心悦诚服地守法遵礼、知耻从善。在个人修养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以“圣人”为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学”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人”。因为“治国”与“修身”二者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治国”就必须“修身”。只有努力进行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把国家治好。所以《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重伦理、倡道德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德教为先,育人重德。
总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贯穿其始终,融汇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思想中,并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6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在中国古代叫作“崇德”型文化。
B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伦型文化,其实质是对家庭各个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以规定。
C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孝的文化,孝道是处理君臣、夫妻、长幼、朋友等关系的最基本原则。
D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博爱文化,要“仁民爱物”,不单爱人如己,还要爱护一切生命。
7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就是“家国同构”,它渗透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
C
.儒家所倡导的“人道亲亲”实质包含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责任,子女对父母有奉养的义务。
D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德治国,就是不用行政法律管理,而用道德手段教育、感化,用礼来约束人民。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是以“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为基础的,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
B
.“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爱互助的优良传统。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儒家以“人道亲亲”为基础,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原则。
D
.《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很好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学习和治理国家的关系。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的模式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在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观念下,个人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因此特别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其实质是对家庭各个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以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责任,子女对父母有奉养的义务。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人道亲亲”。由“亲亲”的观念出发,引申出对君臣、夫妻、长幼、朋友等关系的整套处理原则。其中“孝道”是最基本的原则,“百善孝为先”,乃至“以孝治天下”。所以梁漱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用它来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其基本的道德原则就是“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用孔子孟子的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到宋代进一步发展,形成“厚德载物”的思想。张载就明确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同一父母
(
即天地
)
所生的亲兄弟,一切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一方面,“要设身处地、爱人如己”,另一方面,还要有爱护一切生命的博大胸怀。由此,形成“仁民爱物”的文化特色。
在治理国家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以德治国。认为单纯用行政的法律的办法管理人民,只能使他们畏祸而守法,不能使他们具有道德观念。要用道德手段教育、感化人民,用礼来约束他们,才能使之具有道德自觉,心悦诚服地守法遵礼、知耻从善。在个人修养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以“圣人”为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学”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人”。因为“治国”与“修身”二者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治国”就必须“修身”。只有努力进行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把国家治好。所以《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重伦理、倡道德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德教为先,育人重德。
总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贯穿其始终,融汇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思想中,并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6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在中国古代叫作“崇德”型文化。
B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伦型文化,其实质是对家庭各个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以规定。
C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孝的文化,孝道是处理君臣、夫妻、长幼、朋友等关系的最基本原则。
D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博爱文化,要“仁民爱物”,不单爱人如己,还要爱护一切生命。
7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就是“家国同构”,它渗透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
C
.儒家所倡导的“人道亲亲”实质包含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责任,子女对父母有奉养的义务。
D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德治国,就是不用行政法律管理,而用道德手段教育、感化,用礼来约束人民。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是以“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为基础的,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
B
.“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爱互助的优良传统。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儒家以“人道亲亲”为基础,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原则。
D
.《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很好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学习和治理国家的关系。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 下一篇:“墨家”阅读答案
- 上一篇:“《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