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艺术中的崇高》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艺术中的崇高 ① 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表现得愈是激烈,愈加显得崇高。例如我国两千多前的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多么的悲愤 艺术中的崇高
①
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表现得愈是激烈,愈加显得崇高。例如我国两千多前的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多么的悲愤、激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
;“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人们诵读这些诗句时,总是感到发自肺腑而感同身受。他那诗句的高昂和悯惜人们困苦的感情,犹如生命的迸发。他同情人们的胸怀是多么美,又是多么的崇高。
②
在旧社会中,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有时也给人以崇高的印象。如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在北风的严寒下,拉着车飞快地跑,忽然碰倒了一位头发花白、衣服都很破烂的女人,老人是慢慢地倒下的,肯定没有碰伤,可以拉着车一走了事。可是车夫却不然,停住车,把伊扶起,问声:“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便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巡警分驻所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
小’
来”
。可见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在那人压迫人的旧社会里表现愈分明,愈觉得难能可贵,愈觉得变成一种威压自己的崇高。
③
世界上一切真正崇高的东西,都是为人民实践所掌握、所创作出来的。我们认为崇高的根源是实践,是客观的,不仅因为它是现实的现象,而且因为它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系。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在探索崇高的根源时,仅仅从主观上去寻找,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主观的精神、情感或理性;由于其内在活动产生了整个外在世界及崇高的对象,因此成了主观的。我们认为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绝不像唯心主义者所说的是主观的,是来自空虚的心灵的。宗教唯心主义者把“
神”
的伟大说成是远远超过了人。在他们看来,神是全知全能的,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
神”
要比人伟大得多。恩格斯彻底地驳斥了这一点,他说:“
人所固有的本质比臆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
神’
的本质,要伟大得多,高尚得多,因为‘
神’
只是人本身的相当模糊和歪曲了的反映。”
这就是说,人不是“
神”
的创造物,恰恰相反,“
神”
倒是人的创造物,“
神”
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相当模糊和歪曲的反映。所以,应把伟大的、崇高的、真正的人的事物归还于人。这说明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当然,并不是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是崇高的,只有那种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形象,才是崇高的。
④
有的美学家还千方百计地企图证明,恐惧是崇高情感的基础,这也是根本不对的。事实证明,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真正的崇高感情是敬佩和自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指出先进人物的崇高理想时,总是与伦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说善是熔化在、沉淀在美感的愉悦之中,是潜藏着的;那么善在崇高感中则较强烈地表现出来。如长城以它气势雄伟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崇高感,但它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象征,在它引起崇高感之中,总是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密不可分的。所以,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有的美学家则极力否认它们之间有任何联系,从美的形态中阉割掉它的一切道德内容,剥掉它的一切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我们认为,没有高度伦理学的基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崇高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选自《美学原理》,作者杨辛、甘霖,有删节)
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
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愈是激烈,愈显崇高。只有大人物才能给人以崇高的印象。
B.
作者引用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是为了突出屈原的崇高之美。
C.
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之所以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情感的理性的,是因为他们缺乏客观认识崇高的态度。
D.
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因此,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应是崇高的。
E.
有些美学家极力否认崇高感与道德感之间的联系,从美的形态中剔除它的一切道德内容以及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
13.
对“
艺术作品的‘
崇高’”
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
高度伦理学是崇高美的基础,对艺术作品能具有真正美学意义的崇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
人的本质是神的本质的反映,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
神”
要比人伟大得多,而人比神要崇高得多。
C.
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高中.初中阅读答案近的。
D.
崇高体现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14.
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些有关“
崇高”
的错误认识?(4
分)
15
.为什么说“
崇高的根源是实际的,是客观的”
?结合文意,分点概述。(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①
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表现得愈是激烈,愈加显得崇高。例如我国两千多前的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多么的悲愤、激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
;“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人们诵读这些诗句时,总是感到发自肺腑而感同身受。他那诗句的高昂和悯惜人们困苦的感情,犹如生命的迸发。他同情人们的胸怀是多么美,又是多么的崇高。
②
在旧社会中,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有时也给人以崇高的印象。如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在北风的严寒下,拉着车飞快地跑,忽然碰倒了一位头发花白、衣服都很破烂的女人,老人是慢慢地倒下的,肯定没有碰伤,可以拉着车一走了事。可是车夫却不然,停住车,把伊扶起,问声:“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便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巡警分驻所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
小’
来”
。可见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在那人压迫人的旧社会里表现愈分明,愈觉得难能可贵,愈觉得变成一种威压自己的崇高。
③
世界上一切真正崇高的东西,都是为人民实践所掌握、所创作出来的。我们认为崇高的根源是实践,是客观的,不仅因为它是现实的现象,而且因为它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系。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在探索崇高的根源时,仅仅从主观上去寻找,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主观的精神、情感或理性;由于其内在活动产生了整个外在世界及崇高的对象,因此成了主观的。我们认为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绝不像唯心主义者所说的是主观的,是来自空虚的心灵的。宗教唯心主义者把“
神”
的伟大说成是远远超过了人。在他们看来,神是全知全能的,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
神”
要比人伟大得多。恩格斯彻底地驳斥了这一点,他说:“
人所固有的本质比臆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
神’
的本质,要伟大得多,高尚得多,因为‘
神’
只是人本身的相当模糊和歪曲了的反映。”
这就是说,人不是“
神”
的创造物,恰恰相反,“
神”
倒是人的创造物,“
神”
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相当模糊和歪曲的反映。所以,应把伟大的、崇高的、真正的人的事物归还于人。这说明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当然,并不是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是崇高的,只有那种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形象,才是崇高的。
④
有的美学家还千方百计地企图证明,恐惧是崇高情感的基础,这也是根本不对的。事实证明,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真正的崇高感情是敬佩和自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指出先进人物的崇高理想时,总是与伦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说善是熔化在、沉淀在美感的愉悦之中,是潜藏着的;那么善在崇高感中则较强烈地表现出来。如长城以它气势雄伟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崇高感,但它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象征,在它引起崇高感之中,总是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密不可分的。所以,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有的美学家则极力否认它们之间有任何联系,从美的形态中阉割掉它的一切道德内容,剥掉它的一切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我们认为,没有高度伦理学的基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崇高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选自《美学原理》,作者杨辛、甘霖,有删节)
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
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愈是激烈,愈显崇高。只有大人物才能给人以崇高的印象。
B.
作者引用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是为了突出屈原的崇高之美。
C.
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之所以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情感的理性的,是因为他们缺乏客观认识崇高的态度。
D.
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因此,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应是崇高的。
E.
有些美学家极力否认崇高感与道德感之间的联系,从美的形态中剔除它的一切道德内容以及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
13.
对“
艺术作品的‘
崇高’”
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
高度伦理学是崇高美的基础,对艺术作品能具有真正美学意义的崇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
人的本质是神的本质的反映,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
神”
要比人伟大得多,而人比神要崇高得多。
C.
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高中.初中阅读答案近的。
D.
崇高体现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14.
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些有关“
崇高”
的错误认识?(4
分)
15
.为什么说“
崇高的根源是实际的,是客观的”
?结合文意,分点概述。(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 下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宇宙无穷极的能
- 上一篇:阅读《荐举与科举》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