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明清文艺思潮》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如果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如果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画。宋代平话有所谓
“
烟粉
”“
灵怪
”“
传奇
”“
公案
”
等类别,说明这种以广大市民为对象的近代说唱文学已有广阔的题材园地,以描述生活的真实供广大听众消闲取悦。明中叶,这条文艺河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拍案惊奇》为代表,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具有了自己的面貌、性格和特征,对近代影响甚巨,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流传三百而历久不衰。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说,这作品确乎是
“
极摹世态人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
,对当时受商业繁荣侵蚀了的封建社会的现实,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羡渴望,对邪恶的唾骂和对美德的赞扬,对宿命的宣扬和对因果报应的渲染,充满了小市民的种种浅薄无聊,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么高级和优雅,但它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现实性世俗性与腐朽庸俗的落后意识渗透、交错与混合,是这种初兴市民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作品中个人的际遇、前途和命运逐渐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原有模式,各色人物都在为自己奋斗,或经商致富,或投考中举,或巧遇良机而顿致富贵,虽然还谈不上个性解放,已可窥见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它们由说唱演化而来,为了满足听众的要求,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是这一文学在艺术上的重要发展,也正是这些奠定了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
与宋明话本、拟话本并行发展的是戏曲。明中叶以后,传奇的大量涌现,把戏曲推上一个新的阶段。除了文字上的意义外,戏曲已发展和定型为一种由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创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艺术美。直到昆曲和京剧,在所谓唱、念、做、打中,把这种美推到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典范高度,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千锤百炼的唱腔设计,举手投足的舞蹈化动作,雕塑性的亮相,示意性的环境布置,简洁明了的情节交代,高度选择的戏剧冲突,使内容和形式交融无间,而特别突出了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美,中国戏曲尽管以再现的文学剧本为内容,却通过音乐、舞蹈、唱腔表演,把作为中华文艺的抒情特性和线的艺术发展到一个空前绝后的综合境界,它实际上并不以文学内容而是以艺术形式取胜,也就是以美取胜。
(
摘编自李泽厚《明清文艺思潮》
)
1
.下列关于
“
明清文艺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
A
.明清文艺描绘了世俗人情,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没有什么远大的思想、深刻的内容。
B
.明清文艺由宋代平话这种说唱文学发展演化而来,以描绘生活的真实供广大市民消闲,拥有广阔的题材园地。
C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高中.初中阅读答案》《醒世恒言》和《拍案惊奇》标志着明清文艺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对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D
.尽管明清文艺在艺术趣味上不能和诗词歌赋相比,但它具有自己的面貌、性格和特征,具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
A
.流传三百而历久不衰的《今古奇观》,多方面描绘了当时受商业繁荣侵蚀的社会状况,现实性世俗性与腐朽的落后意识相互渗透。
B
.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是明清文艺在艺术上的重要发展,这也奠定了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
C
.明中叶以后大量涌现的传奇把戏曲推上新阶段,把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艺术美推到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典范高度。
D
.昆曲、京剧的情节交代简洁明了,戏剧冲突高度选择,唱腔设计千锤百炼、举手投足的舞蹈化动作,内容美,形式更美。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
(
)
A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唐诗宋词展示了襟怀、意绪,
“
极摹世态人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
的明清文艺则突出表现了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B
.明清文艺以广大市民为对象,广泛描绘市井生活,充满现实的人情味,由此可见,明清社会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生活比较丰富。
C
.明清文艺选择的人物、表现的思想和以前的文艺大不相同,因此,它突破了题材上的一些限制,是对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
D
.以艺术取胜的中国戏曲把中华文艺的抒情特性和线的艺术发展到了极致,可以说是开辟了中国文艺的新境界。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表述有误,明清文艺“
对近代影响甚巨”
,不是“
对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
2
.C
【解析】 理解有误,“
推到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典范高度”
的是昆曲和京剧,不是明传奇。
3
.A
【解析】 “
突出表现了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分析有误。
1
~3
题。
如果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画。宋代平话有所谓
“
烟粉
”“
灵怪
”“
传奇
”“
公案
”
等类别,说明这种以广大市民为对象的近代说唱文学已有广阔的题材园地,以描述生活的真实供广大听众消闲取悦。明中叶,这条文艺河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拍案惊奇》为代表,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具有了自己的面貌、性格和特征,对近代影响甚巨,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流传三百而历久不衰。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说,这作品确乎是
“
极摹世态人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
,对当时受商业繁荣侵蚀了的封建社会的现实,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羡渴望,对邪恶的唾骂和对美德的赞扬,对宿命的宣扬和对因果报应的渲染,充满了小市民的种种浅薄无聊,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么高级和优雅,但它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现实性世俗性与腐朽庸俗的落后意识渗透、交错与混合,是这种初兴市民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作品中个人的际遇、前途和命运逐渐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原有模式,各色人物都在为自己奋斗,或经商致富,或投考中举,或巧遇良机而顿致富贵,虽然还谈不上个性解放,已可窥见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它们由说唱演化而来,为了满足听众的要求,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是这一文学在艺术上的重要发展,也正是这些奠定了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
与宋明话本、拟话本并行发展的是戏曲。明中叶以后,传奇的大量涌现,把戏曲推上一个新的阶段。除了文字上的意义外,戏曲已发展和定型为一种由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创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艺术美。直到昆曲和京剧,在所谓唱、念、做、打中,把这种美推到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典范高度,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千锤百炼的唱腔设计,举手投足的舞蹈化动作,雕塑性的亮相,示意性的环境布置,简洁明了的情节交代,高度选择的戏剧冲突,使内容和形式交融无间,而特别突出了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美,中国戏曲尽管以再现的文学剧本为内容,却通过音乐、舞蹈、唱腔表演,把作为中华文艺的抒情特性和线的艺术发展到一个空前绝后的综合境界,它实际上并不以文学内容而是以艺术形式取胜,也就是以美取胜。
(
摘编自李泽厚《明清文艺思潮》
)
1
.下列关于
“
明清文艺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
A
.明清文艺描绘了世俗人情,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没有什么远大的思想、深刻的内容。
B
.明清文艺由宋代平话这种说唱文学发展演化而来,以描绘生活的真实供广大市民消闲,拥有广阔的题材园地。
C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高中.初中阅读答案》《醒世恒言》和《拍案惊奇》标志着明清文艺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对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D
.尽管明清文艺在艺术趣味上不能和诗词歌赋相比,但它具有自己的面貌、性格和特征,具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
A
.流传三百而历久不衰的《今古奇观》,多方面描绘了当时受商业繁荣侵蚀的社会状况,现实性世俗性与腐朽的落后意识相互渗透。
B
.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是明清文艺在艺术上的重要发展,这也奠定了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
C
.明中叶以后大量涌现的传奇把戏曲推上新阶段,把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艺术美推到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典范高度。
D
.昆曲、京剧的情节交代简洁明了,戏剧冲突高度选择,唱腔设计千锤百炼、举手投足的舞蹈化动作,内容美,形式更美。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
(
)
A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唐诗宋词展示了襟怀、意绪,
“
极摹世态人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
的明清文艺则突出表现了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B
.明清文艺以广大市民为对象,广泛描绘市井生活,充满现实的人情味,由此可见,明清社会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生活比较丰富。
C
.明清文艺选择的人物、表现的思想和以前的文艺大不相同,因此,它突破了题材上的一些限制,是对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
D
.以艺术取胜的中国戏曲把中华文艺的抒情特性和线的艺术发展到了极致,可以说是开辟了中国文艺的新境界。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表述有误,明清文艺“
对近代影响甚巨”
,不是“
对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
2
.C
【解析】 理解有误,“
推到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典范高度”
的是昆曲和京剧,不是明传奇。
3
.A
【解析】 “
突出表现了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分析有误。
- 下一篇:《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
- 上一篇:《走向明天的三峡文化》阅读答案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