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议论文阅读 > 李泽厚《苏轼的意义》阅读答案 >

李泽厚《苏轼的意义》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 15 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15
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事,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

归田

,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

退隐



归田



遁世

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

退隐

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

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

(阮籍),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

挂冠服江边弩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犹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呢,根本没去

江海寄余生

。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派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

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

乐观

情绪,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鬓微霜,又何妨

? ?
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何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知道《红楼梦》中的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初中.高中阅读答案rdquo;
,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参看本书《明清文艺思潮》)。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

美的历程》,有删节)
12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是:他虽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

归田

,但他退隐的欲望比任何前人要更深刻更沉重。

B
.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

退隐

心绪,不是对政治的退避,也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C
.朱熹因为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所以最不满意苏轼了。

D
.苏轼在写下《临江仙》这首词后居然睡大觉,根本没去

江海寄余生

。主要是因为他已在佛学禅宗中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
13
.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赤壁赋》所透露的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解脱的心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
苏轼

人生空漠感,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和无可寄托感。

B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鬓微霜,又何妨

这些诗句显露
苏轼
自我安慰,表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

乐观

情绪,但内心总有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C
.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

等诗句正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

D
.苏

内心
深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是反封建社会的,是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
15
.请简述
苏轼的意义
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6
分)
参考答案:
  
12.C.(A.
原文是人生空漠之感,不是退隐欲望。
B.
项是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
D

.
是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
)
  
13.D.(
原文是“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
)
  
15
答:①苏轼最早在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②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③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注意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
16
.“
苏轼的意义”
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
分)
17
.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6
分)
18
.请结合文章,阐释“
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的内涵。(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①
苏轼最早在诗文中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②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③
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每点2
分)
17.①
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更深刻的人生空漠之感;②
接着进一步阐述苏东坡的人生空漠之感比任何前人都要更深刻、更沉重的原因;③
最后得出结论: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将人生空漠之感充分透露出来。(每点2
分)
18.①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②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③
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渊明的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诗句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每点2
分)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推荐高中议论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