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议论文阅读 > 《鲁迅:反抗者的精神文本》阅读答案 >

《鲁迅:反抗者的精神文本》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鲁迅:反抗者的精神文本 林贤治 ① 鲁迅自己说过,他的文字有两类,一类是为别人乃至为敌人的,一类是为自己的。依照这种说法,小说当介于两者之间,既有 的方面,也有 的方面 鲁迅:反抗者的精神文本
林贤治

鲁迅自己说过,他的文字有两类,一类是为别人乃至为敌人的,一类是为自己的。依照这种说法,小说当介于两者之间,既有

的方面,也有

的方面。说到小说创作,他说:“
我仍抱着十多前的‘
启蒙主义’
,以为必须是‘
人生
,而且是要改良这人生。”
正是人生,把别人和自己统一到他的小说里来了。

因为志在启蒙,作为小说家,鲁迅一开始就教他的读者把世界当作问题来理解,也就是说他必须把一个充满疑问的现实世界揭示出来。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吃与被吃,各种各样的吃。鲁迅把世界截然分为上下两大层面,在小说中,虽然也着意暴露上流社会的堕落,却更多地倾注了内心的悲悯,描述底层的不幸、那许许多多人们的被吃的情形。有学者统计
说,《呐喊》、《

》计二十五个短篇中,便有十三篇描写了二十四个人的“
狂”
与“
死”
。死亡家庭成员有四种人:革命者或先觉者,知识分子,普通人,还有儿童。统括起来,都是社会的无权者和弱势者。夏济安对鲁迅小说里的黑暗面有特别深的认识,他指出:“
鲁迅是一个善于描写死的丑恶的能手。不仅散文诗,小说也如此。他的小说中很多生动的形象都有着那样一种苍白的色调、呆滞的目光、缓慢而静悄悄的动作,以致在死亡完全抓攫他们以前,他们就已经有点像死尸了。丧仪、坟墓、死刑,特别是杀头,还有病痛,这些题目都吸引着他的创造性的想象,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多种形式的死亡的阴影爬满了他的著作。”
一个恐怖的、悲惨的、荒谬的世界何以能够长存?对于有着五千文明史的中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个问题。对此,鲁迅的小说并没有给出答案,其实当时作者本人未必便有答案,惟是留下艰难摸索的印迹,作为暗示读者的记号而已。

我们看到,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有若干个线头,可以由读者把它们同其余各篇的线头任意接续到一起。于是,诸如生存权利、权力资源、权威关系、集体行为、规范与行动、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同一性与异化等等,都落入到一张无限展开的闪烁不定的罗网里。无论从哪一个端点出发,都会找到最深远的根据;也无论沿着哪一条线路追索,同样会发现为周围的异已力量所牵掣的个体。鲁迅的小说,可以说是异形而同构的。所谓同构,并非是故事结构的雷同,而是通过苦难的叠加、主题的重复,强调存在的本质所在。这种相似性,使得同一个社会事件或个人行为,同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里进行,并且经受同样的震荡。作为启蒙思想家,鲁迅不能不重视一个病态社会的精神状况。在他那里,有两个中心意象:一个是关于“
铁屋子”
的,一个是属于“
荒原”
的。不同于封闭和压迫,荒原感是敞开的、弥漫的、延绵的,人坠入其中而无可措手,其实这也是一种深渊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者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对普遍的痛苦、恐怖和焦虑的一般的表现上面;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往往把这些异常强烈的尖锐的悲剧情感,化为一种寂寞感呈现出来。寂寞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先觉者的寂寞、勇士的寂寞、知识者的寂寞,但也有劳苦者的寂寞。像鲁迅这般细微地描画小人物的寂寞,在中国作家中几乎是没有的,在世界作家中也非常少见。

所谓“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的伟大之处,还不只在于抚慰寂寞的灵魂,当众多的个体组成“
孤独的人群”
时,鲁迅又把寂寞的消级的方面放大了给我们看——
它是如何易于导致主体感的丧失,自由意志、热情和力量的消解。这就是看客形象系列的创造。看客的形象是混沌的形象。在庄子寓言里,凿窍而混沌死。但是,中国社会往往缺乏手持斧凿的精神战士。这是可怕的。

文学是经验的产物。作家无论如何夸大想象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他的文字都带
着自传的性质。鲁迅的小说,所写大抵是个人经历和见闻,即便如《

》,均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史籍,而许多人物,也都是他所熟悉的,是穿戴了古衣冠的现代人。他无须编造离奇的情节,只须在记忆中选择日常性的材料,深入发掘其中的意义,然后把这些富含意义的材料加以改造,或由此生发开去。他喜欢使用“
拼凑”
的方法。理论家叫作“
典型化”
,而且把它划归到写实主义的名下,未免过于狭窄。他使用这一方法,其实是出于主题的需要。他要求集中。个人的生活印象因集中而变得尖锐、鲜明和特异起来,思想与美,就在这惊异中产生。

(节选自《午夜的幽光——
关于知识分子的札记》,有删节)
7.
通观全文,请在第①
段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4
分)

依照这种说法,小说当介于两者之间,既有

的方面,也有

的方面。”
8.
指出第②
段引用夏济安相关论述的作用。(3
分)
高中.初中阅读答案



9.
在第②⑤
段横线上填入作品名。(2
分)
10.
结合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任举一例阐述你对第③
段画线句的认识。(5
分)




11.
根据第⑤
段内容,解释“
典型化”
的含义。(3
分)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作者认为,鲁迅的小说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理想,以改良人生为目的,并因此把别人与自己统一于他的小说中。
B.
一个恐怖的、悲惨的、荒谬的世界之所以能够长存,这个问题无论对于鲁迅还是对于中国国民来说都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C.
鲁迅的小说之所以体现出异形同构的现象,原因就在于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不得不重视病态社会的精神状况。
D.
看客形象系列的塑造,其实是鲁迅把寂寞的深层含义放大了给读者看的结果。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4
分)明确表达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抒写个人情愫(根据②⑤
段的开头进行概述,意近即可;写“
为别人”
、“
为自己”
,给2
分)
2.
(3
分)强调志在启蒙的鲁迅,一开始就教他的读者把世界当作问题来理解,揭示这个充满疑问的现实世界的吃人本质。
3.
(2
分)《彷徨》;《故事新编》
4.
(共5
分)举例1
分,阐述3
分,结论1
分。(提示:第一,要结合具体作品,带到具体人物或情节;第二,必须是小说;第三,要结合本文出现的语词展开分析,如“
病态社会”
等。)
5.
(3
分)要点:选取熟悉的人物和日常性的材料;深入发掘其中的意义加以改造、生发;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集中刻画。
6.
(3
分)A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推荐高中议论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