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议论文阅读 > 《轶事之外的辜鸿铭??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阅读答案 >

《轶事之外的辜鸿铭??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轶事之外的辜鸿铭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没有轶事可供传诵,是一大遗憾。因为,几句隽语或一件雅事,其影响可能远远超过苦心经营的专门著述。反过来,轶 轶事之外的辜鸿铭
——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没有轶事可供传诵,是一大遗憾。因为,几句隽语或一件雅事,其影响可能远远超过苦心经营的专门著述。反过来,轶事太多,同样也是一大遗憾。因为,大众乐于品味并传播轶事,无暇阅读著作,更不要说努力理解其精神。相对而言,后者或许更可悲。书斋里的著述,虽说不被大众所赞赏,毕竟还有召唤知音的能力。餐桌上的轶事,由于被过度消费,甚至成了阅读的巨大障碍——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辜鸿铭。
  近代以来的读书人,对于辜氏奇特的身世以及非凡的语言能力,还有诸多妙语,比如辫子、茶壶、三寸金莲等,不乏拍案叫绝者。可一句“
文坛怪杰”
,就基本上将其“
消费”
掉了。对于奇谈怪论,“
宽容大度”
的国人历来的态度是:可以欣赏,但不必当真。这么一来,名满天下的辜鸿铭,其实没有多少及真正的听众。辜氏晚自称京城一景,想来不无凄清落寞的感觉。满城争说辜鸿铭,这与西山看红叶或动物园里欣赏“
国宝”
大熊猫,差别不是太大。对于观赏者来说,有几人关心“
观赏对象”
的喜怒哀乐?
  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一半缘于辜氏立意“
惊世骇俗”
的论述策略;另一半则只能归因于国人对于文人轶事持久不衰的强烈兴趣。另外,辜氏著述大都用英文写作,这也妨碍国人的真正了解。十前,岳麓书社出版《辜鸿铭文集》,薄薄一册,收入其用中文写作的《读易草堂文集》和《张文襄幕府纪闻》,虽也有精彩之处,比如介绍西洋礼教习俗、批评国人之前倨后恭,以及品鉴人物分辨理势等,但远不及同时同社出版的轶事集《文坛怪杰辜鸿铭》行时。沉寂了半个世纪的“
辜鸿铭”
,终于重新引起大众的关注,历来被作为落伍者描述的形象,开始呈现某种亮色。但是,直到近两,作为思想家的辜氏,方才逐渐浮出海面。这种公众阅读兴趣的转移,很大程度应归功于辜氏著述中译本的陆续问世。连载于《学术集林》的《中国札记》,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牛津运动轶事》,海南出版社的《中国人的精神》,再加上黄兴涛所著《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国人对于辜氏的关注,开始超越“
轶事”
,转向“
精神”

  用英文、法文向欧美介绍中国文化,辜氏前有陈季同,后有林语堂。有趣的是,被我扭到一起的“
三剑客”
,都是福建人——
尽管辜氏只是祖籍福建。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氏也曾提及陈季同,但没有涉及其名满欧洲的《中国人自画像》等法文著述;至于林语堂30
代之喜欢谈论辜氏轶事,以及《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之追摹《中国人的精神》,足证辜、林之间的文化因缘。
  辜鸿铭的学术生涯,以严厉批评西方汉学家起步,并非偶然。首先是充满民族歧视与文化偏见,其次则是缺乏对于中国人“
文学和哲学原则”
的整体把握能力。前者衍化出一系列“
抗议型”
著述,最著名的莫过于1901
结集的《尊王篇》。谴责列强的对华政策,尤其是八国联军的残暴与野蛮;与此同时,为中国政府以及中华文明辩护。作为受害者,辜氏的抗议确实“
理直气壮”
;可闭口不谈庚子事变中满清朝廷的责任,实在说不上公允。为了批驳列强作为侵略依据的“
黄祸说”
,辜氏重新分辨“
文明与野蛮”
:生活水平只是构成文明的条件,而不是文明本身;文明的真正含义,在于培养彬彬有礼悠然自在的有教养者。在这个意义上,黄种文明并不构成对于白种文明的潜在威胁;而且,有其同样值得骄傲的存在价值。随着危机的缓解,辜氏对于中华文明的评价日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辜氏的立论更是由“
争平等”
转为“
救世界”
。借用《中国人的精神·
导论》中一句话:“
实际上,我的确相信,欧洲人民于这场大战之后,将在中国这儿,找到解决高中.初中阅读答案战后文明难题的钥匙。”
  由辩护者转为传道者,辜鸿铭后期的著述,主要是赞美、推销儒家文化。不同于汉学家之注重枝节问题,辜氏以能“
识大体”
自傲。文章虽不长,却可以牵涉中西政体、法律、宗教、语言、文学等大题目。早期的中西文明比较,学识外,更需要悟性、直觉以及整体把握能力。辜氏在这方面,确有所长。比如,关于儒家不是宗教却又扮演宗教职能、关于汉语简洁且适合于传情、以及“
真正的中国人”
拥有童心与智慧,故“
永远有一种带诗意的宁静而具幸福感的精神状态”
等,都并非无稽之谈。只是将这种对于理想中国的赞美,转化成为现实生存处境(包括小脚、辫子、太监、八股、纳妾等)辩护,则难避“
自大”
、“
昏庸”
之讥。
  如何面对处于强势且咄咄逼人的西洋文明,是每个20
世纪中国读书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辜氏出于民族自尊而抗议西方的“
傲慢与偏见”
,超越具体的历史语境,探讨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其著述百后仍有读者,可见此命题的严肃性。不过,在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中,辜氏所受到的非议最多,其“
重新出土”
面临的阻力也最大,除了语言(用英语写作)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其文体及论述策略。辜氏为人为文,语不惊人死不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采用箴言体、笔记体写作,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必论证,只求奇警,文章必然以气势而不是逻辑或学识取胜。常被论者提及的“
旁征博引”
,也只是相对于其时国人的西学水平而言。至于“
国学”
,更非辜氏所长。这就难怪“
五四”
以后,随着大批留学生归国以及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辜氏随意性很强的中西比较,不再被学界所赞赏。而其广泛传播的“
妙语”
,更加深了与新文化人的矛盾与隔阂。
  相对于辜氏在国内的政治活动,我更欣赏其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功绩。除了《论语》、《中庸》的英译,《中国人的精神》(英)、《呐喊》(德)、《辜鸿铭论集》(日)等的出版,毕竟为国外读者提供了与汉学家和传教士截然不同的另一个“
中国”
。在西方语境下谈论中国文化,自然是希望借东方文化补救西方文化的缺失。对这一论述策略不理解,无论是赞赏还是批判,我以为都是不得要领的。这种读者的锁定,决定了辜氏对东方文化的评价,必然与以改造中国、解决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为己任的知识者大相径庭。或者说,后者主要面对“
现实的中国”
,而前者谈论的则是“
理想的中国”
。在我看来,只要不越界发挥,二者各有其合理性。也就是说,当新文化提倡者的批判锋芒,并不因辜氏的重新出土而黯然失色。
  两前,在东京的神保町淘旧书,与《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精神》)失之交臂,懊悔莫及,曾在文章中有所表示。友人以中译本相赠,意在让我“
圆梦”
。迫不及待翻阅一遍,更加强化了我当初的直觉:谈辜氏,不该只限于“
轶事”
,更有“
精神”
必须认真对待。
   1996
4
月22
日于京西蔚秀园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
.由于大众乐于品味并传播轶事,故对文入学者来说,有无轶事是很矛盾的,没有轶事是遗憾,有太多轶事也是遗憾。
B
.辜鸿铭的轶事由于在餐桌上被过度消费,而成了所有人阅读其作品的巨大障碍,人们记住的多是其对小脚、辫子、太监等的辩护。
C
.“
黄祸说”
的提出与西方汉学家持有的民族歧视和文化偏见的观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句话说,是因为西方没有正确地认识中国。
D
.西方汉学家与辜鸿铭的不同点表现为:前者注重枝节问题,后者注重能“
识大体”
、旁征博引、文章以气势取胜、擅长中西文明比较。
E
.在早期的中西文明比较方面,辜鸿铭之所以确有所长,是因为其学识渊博,有较强的悟性、直觉和对整体把握的能力。
(2)
作者从哪些方面讲述了轶事之外的辜鸿铭?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中,为何辜氏受到的非议最多?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结尾“
谈辜氏,不该只限于‘
轶事’
,更有‘
精神’
必须认真对待”
一句中,“
精神”
指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1
)(5
分)(1
)答C
给3
分,答A
给2
分,答E
给1
分;答B
、D
不给分。(B.“
所有人”
表述绝对,原文中还提到了其“
知音”
能读他的著述。D.
张冠李戴,“
注重枝节问题”
与“
注重能‘
识大体’
、旁征博引、文章以气势取胜、擅长中西文明比较”
不是西方汉学家与辜鸿铭的不同点,而是国内学者与辜氏的不同点。E.
原因表述不完整,还有那个时代国人的西学水平较低。)
(2
)、(6
分)①
辜鸿铭的学术生涯及其著述;

受到非议,尴尬的现实处境;

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每点2
分)
(3
)、(6
分) ①
语言上存在障碍,文体上采用箴言体和笔记体写作,论述策略上不求论证,只求奇警;(3
分)

不擅长“
国学”
却又随意地将中西文明进行比较,广泛传播的“
妙语”
更加深了与新文化人的矛盾与隔阂。(3
分)
(4
)、(8
分)①
面对强势的西洋文明,辜鸿铭敢于说“
不”
,为维护民族的自尊而为中华文明进行辩护,如辜鸿铭的《尊王篇》;

辜鸿铭对中华文明有正确、清醒地认识,充满信心,如辜鸿铭重新分辨“
文明与野蛮”
及阐明有关“
文明”
的真正含义、确信战后的欧洲人民能够在中国这儿找到解决战后文明难题的钥匙等;

辜鸿铭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为国外读者提供了与汉学家和传教士截然不同的另一个“
中国”
。(答出3
点,并举例说明,即可给8
分)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推荐高中议论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