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议论文阅读 >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阅读答案 >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9 分 ) 恭敬 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 敬 是内心修养, 恭 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 敬 。在儒学看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9

)

恭敬”
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
敬”
是内心修养,“
恭”
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
敬”
。在儒学看来,人心(
性)
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
心”
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
敬”
。朱熹曾说“
主一无适之谓敬”
,他所说的“
一”
,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
道”
所生之“
一”
,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
无适”
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
敬”
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
道”
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这两句话解释“
敬”
: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
敬”
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
恭”
。所谓“
恭”
就是“
敬”
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敬”
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
坐如尸,立如斋”
,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
道貌岸然”
,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
因材施教”
的精神相违背。“
道貌岸然”
,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
敬”
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
定”
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
定”
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
入定”
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
定”
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
悟”
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
有”
一重“
无”
,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
恭敬”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8
.下列对于“
恭”“
敬”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敬”
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
敬”

B. “
敬”
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C. “
恭”
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D. “
恭”
是“
敬”
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
道貌岸然”
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
恭”

9
.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主一无适之谓敬”
,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
性)
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
敬”
,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初中.高中阅读答案ldquo;
俨然人望而畏之”
,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
入定”
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10.
请概括说明“
恭”“
敬”“
入定”
的内涵(3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D
。 “
道学家的‘
道貌岸然’
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
恭’”
有误,从第三段“
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
坐如尸,立如斋’
,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
道貌岸然’
,指的就是这种形象”“
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
因材施教’
的精神相违背。‘
道貌岸然’
,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等句内容来看,道学家的“
道貌岸然”
和儒学的“
恭”
已是“
貌合神离”
了。
9.B.A.“
主一无适之谓敬”
引用朱熹的话是为了说明儒家对敬的观点。C. “
俨然人望而畏之”
并非道学家的重要使命,而是他们的外在呈现。D.
原文是“
很可能是受佛教重‘
定’
的影响”
。10
.“
恭”
是人的修养的外在呈现,指端庄肃穆的样子;“
敬”
指内心修养,精神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
入定”
即思绪不起,打断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慧心因之呈现。

相关高中议论文阅读

推荐高中议论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