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茂顺 汪曾祺》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小说阅读时间:2020-05-26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
——
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
“
地道
!
祁茂顺心细手巧
!”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
……
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
……
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
“
车船轿马
”
到八宝山去
?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
“
灰顶花砖地
”
,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
——
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
“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
“
没事,交给我了
!”
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
“
世袭罔替
”
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
“
金四爷
”
。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
“
灰顶花砖地
”
,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
“
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
祁茂顺说:
“
行
!
星期天。
”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
“
吊
”
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
“
表演
”
,看得傻了,说:
“
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
“
也就是个熟。
”
“
没有个三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
“
那倒是。
"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
“
好茶
!
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
“
喝惯了。
”
祁茂顺告辞。
“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
“
大酒缸
?
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rdq初中.高中阅读答案uo;
“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
?
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
“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
!
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
?
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
“
大酒缸没有了
?”
“
没有喽。
"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
“
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B
.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C
.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D
.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
E
.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
“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
,让读者难以琢磨,也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
2
)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
请简要分析。(
6
分)
(
3
)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
请简要分析。(
6
分)
(
4
)小说中
“
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
”
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
?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
1
)选
A
给
3
分,选
C
给
2
分,选
E
给
1
分,选
B
、
D
不给分。
(
2
)
①
手艺精湛,心细手巧,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
②
朴实忠厚,热心助人,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
③
勤快能干,认真谨慎,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3
)
①
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②
照应开头糊烧活的情节,结构严谨;
③
表达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4
)观点一:他们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①
从文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
“
都兴火葬了
”“
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
卖手表照相机
”
等,说明
“
烧活、顶棚、大酒缸
”
等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已经过时了。
②“
纸顶棚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
”
,说明不创新变化就不能适应发展,就没有竞争力,衰败是必然的趋势。(观点
2
分,分析每点
3
分)
观点二:它们的衰落乃至消亡,令人叹惋。
①
糊烧活、糊顶棚是祁茂顺的手艺,也是他的生存方式,却因为现实的冲击无奈改行,令人叹惋。
②
它们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衰落和消亡使得这些民俗文化失传,令人痛惜。(观点
2
分,分析每点
3
分)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
——
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
“
地道
!
祁茂顺心细手巧
!”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
……
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
……
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
“
车船轿马
”
到八宝山去
?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
“
灰顶花砖地
”
,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
——
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
“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
“
没事,交给我了
!”
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
“
世袭罔替
”
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
“
金四爷
”
。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
“
灰顶花砖地
”
,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
“
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
祁茂顺说:
“
行
!
星期天。
”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
“
吊
”
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
“
表演
”
,看得傻了,说:
“
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
“
也就是个熟。
”
“
没有个三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
“
那倒是。
"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
“
好茶
!
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
“
喝惯了。
”
祁茂顺告辞。
“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
“
大酒缸
?
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rdq初中.高中阅读答案uo;
“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
?
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
“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
!
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
?
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
“
大酒缸没有了
?”
“
没有喽。
"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
“
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B
.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C
.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D
.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
E
.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
“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
,让读者难以琢磨,也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
2
)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
请简要分析。(
6
分)
(
3
)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
请简要分析。(
6
分)
(
4
)小说中
“
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
”
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
?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
1
)选
A
给
3
分,选
C
给
2
分,选
E
给
1
分,选
B
、
D
不给分。
(
2
)
①
手艺精湛,心细手巧,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
②
朴实忠厚,热心助人,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
③
勤快能干,认真谨慎,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3
)
①
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②
照应开头糊烧活的情节,结构严谨;
③
表达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4
)观点一:他们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①
从文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
“
都兴火葬了
”“
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
卖手表照相机
”
等,说明
“
烧活、顶棚、大酒缸
”
等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已经过时了。
②“
纸顶棚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
”
,说明不创新变化就不能适应发展,就没有竞争力,衰败是必然的趋势。(观点
2
分,分析每点
3
分)
观点二:它们的衰落乃至消亡,令人叹惋。
①
糊烧活、糊顶棚是祁茂顺的手艺,也是他的生存方式,却因为现实的冲击无奈改行,令人叹惋。
②
它们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衰落和消亡使得这些民俗文化失传,令人痛惜。(观点
2
分,分析每点
3
分)
- 下一篇:《数学家的爱情》阅读答案
- 上一篇:高三小说阅读《铁圈》附答案
相关高中小说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