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太阳岛上》附答案
栏目:高中小说阅读时间:2020-05-26
太阳岛上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我八岁,父亲一中有大半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 太阳岛上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我八岁,父亲一中有大半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
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
带着垂钓的渔竿
带着露营的篷帐
我们来到了
我们来到了
小伙子背上六弦琴
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
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
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
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
5
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
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
《中外读点》
2009
第
1
期)
19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
4
分)
20
.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
分)
21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有何具体作用?(
4
分)
22
.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
分)
【参考答案】
19
.(
1
)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
2
分);(
2
)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
2
分);(
3
)由于现实生活的穷困和乡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在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的农民形象(
2
分)。(一层意思
2
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要点(
1
)从文中“父亲”念念不忘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美”,以及“父亲”的心理、动作可以得出;要点(
2
)“父亲”在儿子几次表示怀疑的时候的表现,如“便略低下头”“急了”说明他“自尊”,把罚款收据当门票掩饰正是父亲
“自欺欺人”的表现;要点(
3
)对五块钱的强调,父亲再也没有去成太阳岛的原因,随地吐痰而被罚款,综合起来可以看出这个形象的现实意义。
20
.(
1
)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遗憾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
2
分)(
2
)父亲的梦想,也曾带给“我”美好的期盼,从“我”的角度表达对父亲这样骄傲自尊而被现实生活窘境折辱以致自欺的形象的同情,显得更有细腻、真切的情味,耐人品读。(
2
分)
【答案解析】:第一人称“我”通常能使小说的情节、人物更具真实感,以“我”观小说主人公,将作者的主观认识与“我”的身份相结合,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深入,情感更真挚。
21
.(
1
)题目是“太阳岛上”,正文从父亲感叹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写起,记叙了“父亲”游岛的渴望与遗憾,“我”两次游岛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太阳岛”贯穿全文始终,成为行文线索(
2
分)。(
2
)“太阳岛”是父亲的梦想,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太阳岛上”留下了父亲的父亲的愿望,也留下了父亲的遗憾,更留下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自尊;以此为题目,能引发读者对于小说内涵的丰富联想,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2
分)。
【答案解析】:小说题目的独特用意一般可以从结构(线索、层次)与内容(与正文的呼应关联、主旨)两方面思考。“太阳岛上”是小说情节构思的出发点,同时成为“父亲”梦想的寄托和象征。
22
.答案示例一:合理。(
1
)这个结尾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父亲”的极为自尊在前文已经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在情节上,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为后文揭示“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埋下了伏笔。(
3
分)(
2
)结尾依然留下小说情节解读的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多种可能性,“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这些思考会使读者更全面
地理
解“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
3
分)
答案示例二:不合理。(
1
)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已然暗示读者票据是假的,结尾揭示门票实为罚单没有必要,反使得小说缺少含蓄的意味;(
3
分)(
2
)以父亲醉了仍不忘念叨“太阳岛就是好地方”以及我和姐姐“眼睛都有些发湿”结尾,结合文中留有的悬念“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等思考,会使读者对“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体会得更充分。
【答案解析】:结尾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特点,显示了作者刻意为之的匠心,而“门票”原来是“罚单”并不是小说最大的悬念,对结尾的思考可以从与前文的联系以及对主题的作用两个方面综合衡量。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我八岁,父亲一中有大半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
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
带着垂钓的渔竿
带着露营的篷帐
我们来到了
我们来到了
小伙子背上六弦琴
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
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
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
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
5
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
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
《中外读点》
2009
第
1
期)
19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
4
分)
20
.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
分)
21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有何具体作用?(
4
分)
22
.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
分)
【参考答案】
19
.(
1
)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
2
分);(
2
)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
2
分);(
3
)由于现实生活的穷困和乡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在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的农民形象(
2
分)。(一层意思
2
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要点(
1
)从文中“父亲”念念不忘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美”,以及“父亲”的心理、动作可以得出;要点(
2
)“父亲”在儿子几次表示怀疑的时候的表现,如“便略低下头”“急了”说明他“自尊”,把罚款收据当门票掩饰正是父亲
“自欺欺人”的表现;要点(
3
)对五块钱的强调,父亲再也没有去成太阳岛的原因,随地吐痰而被罚款,综合起来可以看出这个形象的现实意义。
20
.(
1
)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遗憾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
2
分)(
2
)父亲的梦想,也曾带给“我”美好的期盼,从“我”的角度表达对父亲这样骄傲自尊而被现实生活窘境折辱以致自欺的形象的同情,显得更有细腻、真切的情味,耐人品读。(
2
分)
【答案解析】:第一人称“我”通常能使小说的情节、人物更具真实感,以“我”观小说主人公,将作者的主观认识与“我”的身份相结合,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深入,情感更真挚。
21
.(
1
)题目是“太阳岛上”,正文从父亲感叹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写起,记叙了“父亲”游岛的渴望与遗憾,“我”两次游岛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太阳岛”贯穿全文始终,成为行文线索(
2
分)。(
2
)“太阳岛”是父亲的梦想,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太阳岛上”留下了父亲的父亲的愿望,也留下了父亲的遗憾,更留下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自尊;以此为题目,能引发读者对于小说内涵的丰富联想,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2
分)。
【答案解析】:小说题目的独特用意一般可以从结构(线索、层次)与内容(与正文的呼应关联、主旨)两方面思考。“太阳岛上”是小说情节构思的出发点,同时成为“父亲”梦想的寄托和象征。
22
.答案示例一:合理。(
1
)这个结尾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父亲”的极为自尊在前文已经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在情节上,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为后文揭示“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埋下了伏笔。(
3
分)(
2
)结尾依然留下小说情节解读的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多种可能性,“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这些思考会使读者更全面
地理
解“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
3
分)
答案示例二:不合理。(
1
)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已然暗示读者票据是假的,结尾揭示门票实为罚单没有必要,反使得小说缺少含蓄的意味;(
3
分)(
2
)以父亲醉了仍不忘念叨“太阳岛就是好地方”以及我和姐姐“眼睛都有些发湿”结尾,结合文中留有的悬念“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等思考,会使读者对“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体会得更充分。
【答案解析】:结尾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特点,显示了作者刻意为之的匠心,而“门票”原来是“罚单”并不是小说最大的悬念,对结尾的思考可以从与前文的联系以及对主题的作用两个方面综合衡量。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 下一篇:《优哉游哉》阅读答案
- 上一篇:《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阅
相关高中小说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