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把胡琴 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现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抱一把胡琴
司马中原
(1
)这个轻的汉子走在朝南的路上,他身后的家乡,烧成一片赤dudu的大火。他牵着一匹可怜的小毛驴,驴背上系着行李卷儿和一双兰花布的包裹。他肩上的黑布袋里,竟然装着一把胡琴。
?
(2
)背着胡琴逃难,算是比较少见的,他并不是流落江湖,以琴户口的琴师,只是一个扶犁扛耙的轻农民,战争使他失去所有,只有这把老旧的胡琴,是他仅有的宝物。他清楚地记得,这把胡琴,是父亲使用多的乐器,夏天夜晚,父亲坐在麦场边,对着繁星和月色,消闲懒散地拉着一些他听熟的老曲子,也都是十二月相思,叹五更,梅花三弄之类的,琴声低哑,他更有意地慢上半拍,让人听起来很想睡觉。
?
(3
)战争没起的时刻,乡野地上的日子,原也是那样缓慢的,没波没浪的,无惊无恐,除了日夜的交替,四季的轮转,显示出时间进行的痕迹外,夜来梦醒,连谯楼更鼓也难得听闻。父亲拉着琴,春天想夏,夏天想着秋,秋天又想着冬,琴音里有一些华流水的喟叹,也有些丰收的盼望。不同的曲子,经他拉来,都有同样的味道,冬有炉火,瓮有余粮,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该是他最高的向往。七变那,父亲把琴交到他手上,并且教他怎样拉琴,一把琴三杯酒,不饥不饿过一生,父亲在酒后这样说着,耕田种地的老人,哪还有旁的好想呢?……
他喝醉了拉琴,琴也仿佛喝多了酒,听来醺醺然的,别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在他的记忆里燃烧。
?
(4
)学着拉胡琴的日子,他是快乐无忧的,父亲说他拉得太浮快,不够厚实,心若不朝下沉,日后准是漂泊流浪的命。当时他真想到外面流浪漂泊,不愿被家宅的炊烟捆死在这里,好像跌落井底的蛤蟆,看天也只是锅口版的一个圆。镇梢茶馆里,经常有说书人,敲锣打鼓地在说些古早的故事,拉琴卖场的老瞎子父女,也会在那里唱出许多遥远的云烟,不论他们说些什么,乡角里的人听来,可都是新鲜热烈的,沙原、马群、罗列的刀枪、彩云般的旗阵,番邦女将与天朝小将对阵,那种武抢弄棒的同时,却又眉目传情的战斗,真实使人入迷。听到更多千里寻夫,灾荒离散的故事,品味着天外的忧愁也是好的,仿佛藉着那些,替生命添些重量,人究竟不是生翅膀的鸟虫,乐的飞掉啊!从那些似真似幻的戏曲中,他听过山如何的高,初中.高中阅读答案草原如何的广,江河湖海如何的奔腾汹涌,那使他难过起来,他学会用胡琴拉出梅花三弄,可怜他却没有看过梅花——
村里没有人家种植它。
(5
)
这里的许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他们最快乐的是聚在镇上饮酒,一边饮,一边彼此交换听来的经验,听到风沙吹人欲倒的塞外,美女如云的江南,他们就相互庆祝自己没有流落外方,否则连一把老骨头也捡不回来了……
父亲是听多了他们的训诲,胡梢才花白,就反复把“
老不去塞北,少不去江南”
的谚语挂在嘴上,仿佛天外充满鬼妖魔,人只要一出远门,就有料不到的凶险等在前面,只有醉乡路稳,喝躺下了也有人扶你归窝。
(6
)
当时他虽是孩子,用胡琴拉出的,却都是这乡角落里一伙老人们的故事,喜悦中的醉,醉里的忧愁,从历史的长风里吹进人心的感受,郭子仪骑的是什么马?关王爷的胡子变不变白?也都是津津有味地谈到夜深露冷,这种天下本无事的闲愁,把他们一口来牙都嗑掉了
(7
)轻的流浪汉两眼茫茫地朝南走,大河上的风幡是移动的城墙,陌生是有气味的,一股扑鼻酸楚的气味,他歇在傍河的庄头,坐在石碾上啃着冷硬的干饼,并不见美如天仙的姑娘投给他迷死人的笑脸。他取下胡琴,想以琴声代酒,舒松一下长途跋涉的疲累,这才发现,琴弦已经断了,谁能拉响这无弦的琴呢?
(8
)他回过头。怅望着来时的道路,再也看不见家山,家山被天脚的卧云隔断了,一夕的烽火,使他失去所有,成为上一代人最悲叹怜悯的浪人,在无边的陌生里漂泊着,忽然,他心里嘈嘈切切的涌动着乐音,仿佛他自身已经变成一把胡琴,在梅花三弄那些老曲之外,用记忆为弦,拉出一些新的乐曲。战云低卷着,许多安乐的梦境成为烈焰焚腾的战场,他发自生命的乐曲,有谁来听呢?
(9
)沙河般的道路,金灼灼的暖阳,车头和驴颈铃的喧闹声,烟草和皮革混杂的气味,那么热闹的赶集的记忆,烟般弥漫着。桑林上斜挂的新月,豆田里叫哥哥的喧鸣,五月榴花亮丽如丹霞,烘暖了他的心,还记得当时学胡琴,咿咿呀呀的抖着弦,在牛棚一角的草垛上,反复地拉给老牛听,谁说对牛弹琴来,老牛并不那么笨拙,他湿亮的眼里,也有着知音解意的温柔。
(10
)
经记忆的梭织,乐曲在他心中奔流。我要在更长更远的路上,为这把老胡琴换上新弦,他想。
1
、第3
段划线句的作用是
。(2
分)
2
、第
④
段中父亲说“
日后准是漂泊流浪的命”
,而“
他真想到外面流浪漂泊”
,父子两人对漂泊流浪的理解有何不同?。(2
分)
3
、第
⑦
段中“
扑鼻酸楚的气味”
是指 。(2
分)
4
、“
战云低卷着,许多安乐的梦境成为烈焰焚腾的战场,他发自生命的乐曲,有谁来听呢?”
表达了“
他”
怎样的情感?(3
分)
5
、对文章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6
分)
A.
本文开头描写一人、一驴、一把胡琴,背景是赤dudu的大火,极富画面感。
B.
父亲不管春夏秋冬地拉着胡琴,在琴声中寄托了对儿子快点长大成人的期盼。
C.
乡角落里的许多村名整日过的是醉醺醺的,与世隔绝、自我麻痹的生活。
D.
少的琴弦已断带有深刻意味,意味着少的梦想因为战火而被生生割断。
E.
本文叙述特点是将少经历的眼前的战火离乱与记忆中的安定和平相交织。
F.
本文的语言表达比较平实简单,适合展现乡野在战火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6
、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第
⑨
段。(3
分)
7
、胡琴对于轻的汉子来说,具有哪些独特的意义?(3
分)
参考答案:
1
、回忆父亲在夏夜拉胡琴的悠闲、懒散、宁静平和的景象,表达记忆中的快乐与无忧,与首段赤dudu的战火使他背井离乡形成强烈的对比。(2
分)
2
、父亲对“
漂泊流浪”
的理解是流浪他乡,居无定所,甚而客死他乡。而儿子的理解是跳出井底之蛙的命运,去外面闯荡,开阔眼界。(2
分)
3
、再也没有家乡的温暖,无事闲愁的安乐,而只有身在异乡陌生而凄凉的味道。(2
分)
4
、表达了对战争让安乐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的悲愤;在战争中感觉到自己轻的生命应该做点什么的斗志,然而又感到无人倾诉、无人援助的落寞与凄凉。(3
分)
5
、 AE ( 6
分)
6
、第九段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重角度描写记忆中宁静和平的家乡以及学琴时的快乐,具有美好的画面感。(动静结合;通过回忆与想象,从虚写的角度人手)( 3
分)
7
、胡琴是父亲留给他的珍贵的遗物;胡琴寄托着青汉子对安定宁和的家乡的美好记忆和珍爱;胡琴寄托着轻汉子想重建战火中的家园,重建精神家园的愿望。(3
分)
司马中原
(1
)这个轻的汉子走在朝南的路上,他身后的家乡,烧成一片赤dudu的大火。他牵着一匹可怜的小毛驴,驴背上系着行李卷儿和一双兰花布的包裹。他肩上的黑布袋里,竟然装着一把胡琴。
?
(2
)背着胡琴逃难,算是比较少见的,他并不是流落江湖,以琴户口的琴师,只是一个扶犁扛耙的轻农民,战争使他失去所有,只有这把老旧的胡琴,是他仅有的宝物。他清楚地记得,这把胡琴,是父亲使用多的乐器,夏天夜晚,父亲坐在麦场边,对着繁星和月色,消闲懒散地拉着一些他听熟的老曲子,也都是十二月相思,叹五更,梅花三弄之类的,琴声低哑,他更有意地慢上半拍,让人听起来很想睡觉。
?
(3
)战争没起的时刻,乡野地上的日子,原也是那样缓慢的,没波没浪的,无惊无恐,除了日夜的交替,四季的轮转,显示出时间进行的痕迹外,夜来梦醒,连谯楼更鼓也难得听闻。父亲拉着琴,春天想夏,夏天想着秋,秋天又想着冬,琴音里有一些华流水的喟叹,也有些丰收的盼望。不同的曲子,经他拉来,都有同样的味道,冬有炉火,瓮有余粮,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该是他最高的向往。七变那,父亲把琴交到他手上,并且教他怎样拉琴,一把琴三杯酒,不饥不饿过一生,父亲在酒后这样说着,耕田种地的老人,哪还有旁的好想呢?……
他喝醉了拉琴,琴也仿佛喝多了酒,听来醺醺然的,别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在他的记忆里燃烧。
?
(4
)学着拉胡琴的日子,他是快乐无忧的,父亲说他拉得太浮快,不够厚实,心若不朝下沉,日后准是漂泊流浪的命。当时他真想到外面流浪漂泊,不愿被家宅的炊烟捆死在这里,好像跌落井底的蛤蟆,看天也只是锅口版的一个圆。镇梢茶馆里,经常有说书人,敲锣打鼓地在说些古早的故事,拉琴卖场的老瞎子父女,也会在那里唱出许多遥远的云烟,不论他们说些什么,乡角里的人听来,可都是新鲜热烈的,沙原、马群、罗列的刀枪、彩云般的旗阵,番邦女将与天朝小将对阵,那种武抢弄棒的同时,却又眉目传情的战斗,真实使人入迷。听到更多千里寻夫,灾荒离散的故事,品味着天外的忧愁也是好的,仿佛藉着那些,替生命添些重量,人究竟不是生翅膀的鸟虫,乐的飞掉啊!从那些似真似幻的戏曲中,他听过山如何的高,初中.高中阅读答案草原如何的广,江河湖海如何的奔腾汹涌,那使他难过起来,他学会用胡琴拉出梅花三弄,可怜他却没有看过梅花——
村里没有人家种植它。
(5
)
这里的许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他们最快乐的是聚在镇上饮酒,一边饮,一边彼此交换听来的经验,听到风沙吹人欲倒的塞外,美女如云的江南,他们就相互庆祝自己没有流落外方,否则连一把老骨头也捡不回来了……
父亲是听多了他们的训诲,胡梢才花白,就反复把“
老不去塞北,少不去江南”
的谚语挂在嘴上,仿佛天外充满鬼妖魔,人只要一出远门,就有料不到的凶险等在前面,只有醉乡路稳,喝躺下了也有人扶你归窝。
(6
)
当时他虽是孩子,用胡琴拉出的,却都是这乡角落里一伙老人们的故事,喜悦中的醉,醉里的忧愁,从历史的长风里吹进人心的感受,郭子仪骑的是什么马?关王爷的胡子变不变白?也都是津津有味地谈到夜深露冷,这种天下本无事的闲愁,把他们一口来牙都嗑掉了
(7
)轻的流浪汉两眼茫茫地朝南走,大河上的风幡是移动的城墙,陌生是有气味的,一股扑鼻酸楚的气味,他歇在傍河的庄头,坐在石碾上啃着冷硬的干饼,并不见美如天仙的姑娘投给他迷死人的笑脸。他取下胡琴,想以琴声代酒,舒松一下长途跋涉的疲累,这才发现,琴弦已经断了,谁能拉响这无弦的琴呢?
(8
)他回过头。怅望着来时的道路,再也看不见家山,家山被天脚的卧云隔断了,一夕的烽火,使他失去所有,成为上一代人最悲叹怜悯的浪人,在无边的陌生里漂泊着,忽然,他心里嘈嘈切切的涌动着乐音,仿佛他自身已经变成一把胡琴,在梅花三弄那些老曲之外,用记忆为弦,拉出一些新的乐曲。战云低卷着,许多安乐的梦境成为烈焰焚腾的战场,他发自生命的乐曲,有谁来听呢?
(9
)沙河般的道路,金灼灼的暖阳,车头和驴颈铃的喧闹声,烟草和皮革混杂的气味,那么热闹的赶集的记忆,烟般弥漫着。桑林上斜挂的新月,豆田里叫哥哥的喧鸣,五月榴花亮丽如丹霞,烘暖了他的心,还记得当时学胡琴,咿咿呀呀的抖着弦,在牛棚一角的草垛上,反复地拉给老牛听,谁说对牛弹琴来,老牛并不那么笨拙,他湿亮的眼里,也有着知音解意的温柔。
(10
)
经记忆的梭织,乐曲在他心中奔流。我要在更长更远的路上,为这把老胡琴换上新弦,他想。
1
、第3
段划线句的作用是
。(2
分)
2
、第
④
段中父亲说“
日后准是漂泊流浪的命”
,而“
他真想到外面流浪漂泊”
,父子两人对漂泊流浪的理解有何不同?。(2
分)
3
、第
⑦
段中“
扑鼻酸楚的气味”
是指 。(2
分)
4
、“
战云低卷着,许多安乐的梦境成为烈焰焚腾的战场,他发自生命的乐曲,有谁来听呢?”
表达了“
他”
怎样的情感?(3
分)
5
、对文章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6
分)
A.
本文开头描写一人、一驴、一把胡琴,背景是赤dudu的大火,极富画面感。
B.
父亲不管春夏秋冬地拉着胡琴,在琴声中寄托了对儿子快点长大成人的期盼。
C.
乡角落里的许多村名整日过的是醉醺醺的,与世隔绝、自我麻痹的生活。
D.
少的琴弦已断带有深刻意味,意味着少的梦想因为战火而被生生割断。
E.
本文叙述特点是将少经历的眼前的战火离乱与记忆中的安定和平相交织。
F.
本文的语言表达比较平实简单,适合展现乡野在战火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6
、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第
⑨
段。(3
分)
7
、胡琴对于轻的汉子来说,具有哪些独特的意义?(3
分)
参考答案:
1
、回忆父亲在夏夜拉胡琴的悠闲、懒散、宁静平和的景象,表达记忆中的快乐与无忧,与首段赤dudu的战火使他背井离乡形成强烈的对比。(2
分)
2
、父亲对“
漂泊流浪”
的理解是流浪他乡,居无定所,甚而客死他乡。而儿子的理解是跳出井底之蛙的命运,去外面闯荡,开阔眼界。(2
分)
3
、再也没有家乡的温暖,无事闲愁的安乐,而只有身在异乡陌生而凄凉的味道。(2
分)
4
、表达了对战争让安乐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的悲愤;在战争中感觉到自己轻的生命应该做点什么的斗志,然而又感到无人倾诉、无人援助的落寞与凄凉。(3
分)
5
、 AE ( 6
分)
6
、第九段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重角度描写记忆中宁静和平的家乡以及学琴时的快乐,具有美好的画面感。(动静结合;通过回忆与想象,从虚写的角度人手)( 3
分)
7
、胡琴是父亲留给他的珍贵的遗物;胡琴寄托着青汉子对安定宁和的家乡的美好记忆和珍爱;胡琴寄托着轻汉子想重建战火中的家园,重建精神家园的愿望。(3
分)
相关高中现代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