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现代文阅读 > 命运多舛却不埋怨 阅读答案 >

命运多舛却不埋怨 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现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命运多舛却不埋怨

张春雷


夏静

“南有张培刚,北有马寅初,两人都对中国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知识贡献。”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这样评价张培刚。

然而,这位令国内外众多著名经济学家为之脱帽致敬的经济学家,正当壮、最富创造力的30
多里,却是在养牛、种地、盖房子中度过的。然而,他并没有因饱受磨难而后悔回国。已故经济学家董辅?曾经说,张老师的学术思想,像一颗流星,在20
世纪中叶的天空划出一道炫目的亮光之后,旋即泯灭了。

1946
,张培刚从哈佛回到国内,任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诚如他后来所说的,“我当时就想切实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但是还不懂得不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我的那套理论并无实现前提”。

直到1948
,张培刚应邀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担任顾问和研究员工作期间,先后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冀朝鼎、许涤新等人,通过他们的介绍,读了毛主席的著作,后来又认真研究了《资本论》,思想豁然开朗,认为只有通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实现工业化。

1949
春,张培刚毅然辞去了联合国的职务,谢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放弃了舒适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报酬待遇,回到武汉迎接解放。解放后,张培刚在武汉大学担任过校委会常委、总务长兼经济系主任、代理法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家决定在武汉建立一所工学院。1952
底,张培刚被任命担任正在筹建中的华中工学院(后改为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建设规划办公室主任。“他们认为我是从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回来的,学的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教书用不上,但人还可靠,就被调来筹建华中工学院。”张培刚生前回忆说。

“他是为华中工学院选址的人之一,那时候这里是三个村庄,都是农田和无数坟场。”张培刚夫人谭慧向记者回忆说,作为基建主任,他当时的首要工作就是劝农民搬家迁坟,几乎一天到晚在工地上。

从写论文到搞基建,这位经济学大师的学术研究中止。

由于和西方的隔绝,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张培刚并不知道发展经济学在国外悄然兴起。1956
,两位智利学者来到北京,要求见Pei kang Chang
(张培刚)。接待者不知道谁叫“背钢枪”,辗转找到武汉,才吃惊地知道工地上的基建主任便是。

出于国际形象的考虑,领导把张培刚安置在一个临时招待所里。一则没有一本经济学的书做“道具”,二则担心被安上“间谍”的罪名,张培刚只应酬了几句就把智利来访者打发走了。此时他才知道,他的博士生论文《农业与工业化》刚出了西班牙文版本,在南美洲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后听说了这段历史,经济学家张五常感慨地说,大材何止小用,浪费了一个顶级人才。

就在不少经济学家为他唏嘘叹息时,张培刚却坦然豁达。谈起做基建主任的经历,他略带自豪地说,1957
修长江大桥投资6000
万,华中工学院第一期工程就有1400
多万,这么多钱都由他统筹,“在这方面他们是信任我的,觉得我不会贪污”。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培刚受到了冲击。随后的十余中,他先是手持沉重的洋镐修补马路,后来下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农场,在菱角刺和蚌壳碎片成堆的湖田里参加过围湖造田劳动,还曾在湖畔放过牛。然而无论哪一样,他都干得格外认真,被当地农民称为“戴着眼镜的农民”。

“他是一个很质朴的人,做什么都认真。被下放时让他养牛,他就把牛养得最好,最后分别的时候,那些牛眼中都透着依依不舍的神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茶洪旺回忆说,对“大跃进”和“文革”期间的遭遇,张培刚有过叹息,也有过科学性的思考和批判,但是从来都没有发过牢骚。

西北大学教授何炼成上世纪80
代访美时,哈佛大学一教授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在座谈会上说,张培刚才真正是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刘易斯、舒尔茨的理论比他提出的要晚好些,因此他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皮公亮、王时杰等弟子听说后,纷纷惋惜老师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张培刚却笑着说,“如果是你们几个来评,我第一个拿诺贝尔奖”;当有学生小心翼翼在他面前提起外界的评论,他只哈哈大笑,“个人荣誉有什么用啊,只要国家强盛就好了”。



1
.从文中看,张培刚有哪些成就和影响?
(4
分)



2
.经济学家张五常说 “浪费了一个顶级人才”。根据文意,怎样理解 “浪费” 的含意?
(5
分)



3
.从全文内容看,你认为张培刚有哪些可贵之处?(6
分)




参考答案:
1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4
分)

(1)
他的博士生论文《农业与工业化》出了西班牙文版本在南美洲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2)
是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

(3)
对中国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知识贡献。

2.
【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观点】(5
分)

(1)
张培刚被任命为基建主任,在最富有创造力的30
多里,被中止了学术研究工作。

(2)
在文革十余中,被下放农村参加劳动。

3.
【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6
分)

(1)
“命运多舛却从不埋怨”的坦然豁达的心态。

(2)
饱受磨难却毫无怨言的奉献精神。

(3)
不追求个人名利,一心为国家强盛的爱国精神。

(4)
做什么工作都认真的精神。


相关高中现代文阅读

推荐高中现代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