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交谈,子贡得到了怎样的修身启悟?(5分)
栏目:高中文言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 分 ) 端木赐 ( 字子贡 ) ,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 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端木赐(
字子贡)
,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
·
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子曰:
“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
“
《诗》云: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①
。
’
其斯之谓与?
”
子曰:
“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诗经》了。
【注】
①
出自《诗经
·
卫风
·
淇奥》,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要切磋琢磨。
(1)
与孔子交谈,子贡得到了怎样的修身启悟?(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告诸往而知来者
”
是一种学习方法,试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学习之法,并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认识。(150
字左右)(7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初中阅读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子贡感悟到孔子的言论境界更高远,修身应追求安贫乐道、为富好礼的更高境界;同时修身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琢磨、达到更高境界的过程。
(2)
成语:举一反三。
认识:学习要善思会学,能迁移已知,由浅入深,推知新内容,悟得高境界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只懂得就题解题,不思归纳提升,同类型题换张
“
面孔
”
就束手无策;我们要不断思索,寻找规律,总结方法,通过规律和方法解决这一类题,并不断拓展延伸,从而悟得更高的学习境界或人生境界
分)
端木赐(
字子贡)
,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
·
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子曰:
“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
“
《诗》云: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①
。
’
其斯之谓与?
”
子曰:
“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诗经》了。
【注】
①
出自《诗经
·
卫风
·
淇奥》,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要切磋琢磨。
(1)
与孔子交谈,子贡得到了怎样的修身启悟?(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告诸往而知来者
”
是一种学习方法,试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学习之法,并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认识。(150
字左右)(7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初中阅读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子贡感悟到孔子的言论境界更高远,修身应追求安贫乐道、为富好礼的更高境界;同时修身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琢磨、达到更高境界的过程。
(2)
成语:举一反三。
认识:学习要善思会学,能迁移已知,由浅入深,推知新内容,悟得高境界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只懂得就题解题,不思归纳提升,同类型题换张
“
面孔
”
就束手无策;我们要不断思索,寻找规律,总结方法,通过规律和方法解决这一类题,并不断拓展延伸,从而悟得更高的学习境界或人生境界
- 下一篇: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阅读答
- 上一篇:“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阅读答案
相关高中文言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