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姓氏的产生和发展》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说明文阅读时间:2020-05-26
中国古姓氏的产生和发展 卢 林 在远古时期姓氏的创立是以母系氏族的女姓为核心的。姓是什么呢?汉代的许慎认为:姓从女,女就是母, 女、生就是生母。无论是谁,他的生命都是他 中国古姓氏的产生和发展
卢 林
在远古时期姓氏的创立是以母系氏族的女姓为核心的。姓是什么呢?汉代的许慎认为:姓从女,女就是母,“女”、“生”就是“生母”。无论是谁,他的生命都是他的“生母”带来的。因此,古人的姓应该随从“生母”,他的生母姓什么,子女就应该姓什么。在家庭未产生以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生活在一种游猎和原始群居状态中,男子外出游猎,漂泊不定,女子往往定居一方,从事采集生产。男女不可能有固定的配偶关系,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只能知道“家中”有母,而不知道父亲是谁?在哪儿?所以说在母系氏族社会,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
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氏也就出现了,它和姓不同,再也看不到文字中的“女”字旁了。根据史前的传说,黄帝和炎帝出生于姬水和姜水,也就有了姬姓和姜姓,但以姬为姓的黄帝却称“有熊氏”和“轩辕氏”,因为黄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在战胜炎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后,又打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群,就驻扎在“有熊”这个地方,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地而得名“有熊氏”。“轩辕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和有熊一样,也是地名,但我相信,黄帝因发明车而得“轩辕氏”的传说是千真万确的。
从黄帝在氏名的选择上,我们应该理解:许多部族在选择氏名时,多以“图腾”为名。有的以植物为自己的氏,如:蒲、柳、杨、梅等;有的以动物为自己的氏,如:熊、马、牛、羊等。同一图腾氏族的成员禁止通婚,这与母系社会高级阶段同姓不通婚一样,是为了族人的健康繁衍,用以区别婚姻界限的标志,“氏”和“姓”是不一样的。在父系氏族社会的氏,是同姓衍生的一个个分支,本来是同姓部落的个体私有名称,到后来可能是专门指代部落的首领。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在国家的体制下,某些官职也成了氏,在我国古代,邦国和官职有些是可以世袭的,于是这些氏也就可以随之世袭了。一旦邦国和官职失去之后,氏就开始演变成为家庭的标志。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氏族名号的使用范围从王族一直涵盖到普通平民,但没有涉及到与奴隶相近的阶层。女子称“姓”是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则用来“明贵贱”,姓和氏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从西周到春秋,是姓氏的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姓氏制度既是一种血缘性家族制度又是一种政治制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成了一种礼规。同时,赐姓制度的施行,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氏族名号制,赐姓命氏使得姓氏重新受人重视。在宗法社会等级制中,“嫡长称伯,庶长称孟”。这时期命氏的方法主要有: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以祖辈或父名为氏,以官职为氏等形式。
姓氏合一和姓氏全民化是春秋晚期以后的事。姓氏合一主要表现为,春秋晚期,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姓氏在概念上混用,战国时代的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也已经在男子名称中出现,同姓不婚的规定被破坏,以氏别贵贱的功能也丧失。春秋晚期,诸侯兼并,强宗倾扎,血缘亲情的意识早已被人们淡漠,古姓氏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战国时期,原来以土地为依托的作为宗族的氏蜕化成一种与政治和等级脱钩的虚化的血缘标识符号,不再是别贵贱的象征,“氏”的概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别婚姻”的母系社会古姓和“明贵贱”的父系社会的氏走到了历史的拐点,终于合二为一了。
(《教育教学论坛》第21期,原文有删改)
6.下列对有关“姓”或“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中子女都随母亲的姓,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
B.氏出现在父系氏族社会中,“有熊氏”和“轩辕氏”就是对黄帝的称谓。
C.各部族都把“图腾”作为氏名,既有以植物命名的,也有以动物命名的。
D.氏是姓的分支,氏名先是各分支的名称,后来可能就成为部落首领专用名称。
7.下列对姓氏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一项是
A.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当时一些家庭中的子女只知 “家中”有母,而不知父亲是谁。
B.奴隶社会中有些官职成了氏,这些氏随官职被世袭,在官职失去后,氏就演变为家庭的标志。
C.西周到春秋时期,施行赐姓制度,氏族名号制被彻底改变,摒弃了男称氏女称姓的礼规。
D.姓氏在概念上混用始于战国,当时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出现在男子名称中。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生于姬水,便以姬为姓,被称为“有熊氏&rdqu初中.高中阅读答案o;,这是因为熊是黄帝部落的图腾。
B.奴隶制时代,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则用不同的姓氏来区别贵贱。
C.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等命氏形式,都表明在宗法社会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D.战国时期,姓在男子名称中出现,氏也与政治等级和宗族血缘脱钩,最终合二为一。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6.C(“各部族”是全称,而“许多部族”是特称;“都把‘图腾’作为氏名”不对,原文是“多以‘图腾’为名”)
7.B(A文中有“在家庭未产生以前”的表述,说明当时还没有家庭。C虽然改变了先前的氏族名号制,却并未摒弃男称氏女称姓的礼规。D原文中说“春秋晚期,特别是战国时期”,“始于战国”的说法不对)
8.A(B文中说“奴隶没有姓氏”;C命氏的形式并不能证明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森严,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嫡长称伯,庶长称孟”;D氏与政治等级脱钩,并未宗族与血缘脱钩,而是成为“虚化的血缘标识符号”)
卢 林
在远古时期姓氏的创立是以母系氏族的女姓为核心的。姓是什么呢?汉代的许慎认为:姓从女,女就是母,“女”、“生”就是“生母”。无论是谁,他的生命都是他的“生母”带来的。因此,古人的姓应该随从“生母”,他的生母姓什么,子女就应该姓什么。在家庭未产生以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生活在一种游猎和原始群居状态中,男子外出游猎,漂泊不定,女子往往定居一方,从事采集生产。男女不可能有固定的配偶关系,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只能知道“家中”有母,而不知道父亲是谁?在哪儿?所以说在母系氏族社会,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
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氏也就出现了,它和姓不同,再也看不到文字中的“女”字旁了。根据史前的传说,黄帝和炎帝出生于姬水和姜水,也就有了姬姓和姜姓,但以姬为姓的黄帝却称“有熊氏”和“轩辕氏”,因为黄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在战胜炎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后,又打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群,就驻扎在“有熊”这个地方,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地而得名“有熊氏”。“轩辕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和有熊一样,也是地名,但我相信,黄帝因发明车而得“轩辕氏”的传说是千真万确的。
从黄帝在氏名的选择上,我们应该理解:许多部族在选择氏名时,多以“图腾”为名。有的以植物为自己的氏,如:蒲、柳、杨、梅等;有的以动物为自己的氏,如:熊、马、牛、羊等。同一图腾氏族的成员禁止通婚,这与母系社会高级阶段同姓不通婚一样,是为了族人的健康繁衍,用以区别婚姻界限的标志,“氏”和“姓”是不一样的。在父系氏族社会的氏,是同姓衍生的一个个分支,本来是同姓部落的个体私有名称,到后来可能是专门指代部落的首领。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在国家的体制下,某些官职也成了氏,在我国古代,邦国和官职有些是可以世袭的,于是这些氏也就可以随之世袭了。一旦邦国和官职失去之后,氏就开始演变成为家庭的标志。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氏族名号的使用范围从王族一直涵盖到普通平民,但没有涉及到与奴隶相近的阶层。女子称“姓”是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则用来“明贵贱”,姓和氏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从西周到春秋,是姓氏的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姓氏制度既是一种血缘性家族制度又是一种政治制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成了一种礼规。同时,赐姓制度的施行,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氏族名号制,赐姓命氏使得姓氏重新受人重视。在宗法社会等级制中,“嫡长称伯,庶长称孟”。这时期命氏的方法主要有: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以祖辈或父名为氏,以官职为氏等形式。
姓氏合一和姓氏全民化是春秋晚期以后的事。姓氏合一主要表现为,春秋晚期,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姓氏在概念上混用,战国时代的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也已经在男子名称中出现,同姓不婚的规定被破坏,以氏别贵贱的功能也丧失。春秋晚期,诸侯兼并,强宗倾扎,血缘亲情的意识早已被人们淡漠,古姓氏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战国时期,原来以土地为依托的作为宗族的氏蜕化成一种与政治和等级脱钩的虚化的血缘标识符号,不再是别贵贱的象征,“氏”的概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别婚姻”的母系社会古姓和“明贵贱”的父系社会的氏走到了历史的拐点,终于合二为一了。
(《教育教学论坛》第21期,原文有删改)
6.下列对有关“姓”或“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中子女都随母亲的姓,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
B.氏出现在父系氏族社会中,“有熊氏”和“轩辕氏”就是对黄帝的称谓。
C.各部族都把“图腾”作为氏名,既有以植物命名的,也有以动物命名的。
D.氏是姓的分支,氏名先是各分支的名称,后来可能就成为部落首领专用名称。
7.下列对姓氏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一项是
A.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当时一些家庭中的子女只知 “家中”有母,而不知父亲是谁。
B.奴隶社会中有些官职成了氏,这些氏随官职被世袭,在官职失去后,氏就演变为家庭的标志。
C.西周到春秋时期,施行赐姓制度,氏族名号制被彻底改变,摒弃了男称氏女称姓的礼规。
D.姓氏在概念上混用始于战国,当时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出现在男子名称中。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生于姬水,便以姬为姓,被称为“有熊氏&rdqu初中.高中阅读答案o;,这是因为熊是黄帝部落的图腾。
B.奴隶制时代,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则用不同的姓氏来区别贵贱。
C.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等命氏形式,都表明在宗法社会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D.战国时期,姓在男子名称中出现,氏也与政治等级和宗族血缘脱钩,最终合二为一。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6.C(“各部族”是全称,而“许多部族”是特称;“都把‘图腾’作为氏名”不对,原文是“多以‘图腾’为名”)
7.B(A文中有“在家庭未产生以前”的表述,说明当时还没有家庭。C虽然改变了先前的氏族名号制,却并未摒弃男称氏女称姓的礼规。D原文中说“春秋晚期,特别是战国时期”,“始于战国”的说法不对)
8.A(B文中说“奴隶没有姓氏”;C命氏的形式并不能证明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森严,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嫡长称伯,庶长称孟”;D氏与政治等级脱钩,并未宗族与血缘脱钩,而是成为“虚化的血缘标识符号”)
- 下一篇:实用类文本阅读《雪花秘史》附答
- 上一篇:《全球变暖可能引发新的冰川期》
相关高中说明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