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归燕》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归 燕 张中行 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 燕 。理由可以举很多,其 归
燕
张中行
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
“
燕
”
。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
我是北国城(长城)南人,成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都坐北)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
还是说事实,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
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
。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已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
这种诗意的境界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院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见不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七十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维新,用玻璃封闭,因而成敞亮。记不清是哪一,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
“
空梁落燕泥
”
。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
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
“
乍晴池馆燕争泥
”
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
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
(选自《张中行散文》,有删改)
11
.文章第
①
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12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
分)
13
.结合文章
④⑤
两段,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6
分)
14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的分析。(
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
①
呼应题目。由人们爱鸟引出自己爱燕,点出题目中的
“
燕
”
,交代自己爱燕的理由,即燕不忘旧,点出题目中的
“
旧
”
。
②
统领全文,直接表达对旧燕的喜爱之情。
12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写出了人与燕的和平相处;其次,交代了人与燕能和平共处的原因,即在于都具有
“
德
”
。
13
.
①
朴实,文章如叙家常,娓娓道来,朴实无华,这种语言风格贯穿全文;
②
诗意,作者常引用诗句,并注意营造意境,如
“
空梁落燕泥
”
、
“
乍晴池馆燕争泥
”
等,文章结尾还引用了自己的诗句。
14.①对乡村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境界的热爱与怀念:文章二三两段着意描写乡村中人燕的和谐相处,并在第四段开头直接点明这是一种“诗意的境界”,表达出一种热爱;文章第四段直接说“想到昔日,根高中.初中阅读答案怀念”“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文章结尾引用当的旧诗,均表现出一种怀念。②对城市里人与自然隔膜的感叹与失落:文章四五两段着力写现代化与诗意的不协调,充满着感叹;结尾则写由于再也见不到家乡的旧燕而充满着失落。
燕
张中行
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
“
燕
”
。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
我是北国城(长城)南人,成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都坐北)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
还是说事实,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
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
。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已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
这种诗意的境界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院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见不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七十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维新,用玻璃封闭,因而成敞亮。记不清是哪一,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
“
空梁落燕泥
”
。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
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
“
乍晴池馆燕争泥
”
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
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
(选自《张中行散文》,有删改)
11
.文章第
①
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12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
分)
13
.结合文章
④⑤
两段,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6
分)
14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的分析。(
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
①
呼应题目。由人们爱鸟引出自己爱燕,点出题目中的
“
燕
”
,交代自己爱燕的理由,即燕不忘旧,点出题目中的
“
旧
”
。
②
统领全文,直接表达对旧燕的喜爱之情。
12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写出了人与燕的和平相处;其次,交代了人与燕能和平共处的原因,即在于都具有
“
德
”
。
13
.
①
朴实,文章如叙家常,娓娓道来,朴实无华,这种语言风格贯穿全文;
②
诗意,作者常引用诗句,并注意营造意境,如
“
空梁落燕泥
”
、
“
乍晴池馆燕争泥
”
等,文章结尾还引用了自己的诗句。
14.①对乡村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境界的热爱与怀念:文章二三两段着意描写乡村中人燕的和谐相处,并在第四段开头直接点明这是一种“诗意的境界”,表达出一种热爱;文章第四段直接说“想到昔日,根高中.初中阅读答案怀念”“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文章结尾引用当的旧诗,均表现出一种怀念。②对城市里人与自然隔膜的感叹与失落:文章四五两段着力写现代化与诗意的不协调,充满着感叹;结尾则写由于再也见不到家乡的旧燕而充满着失落。
- 下一篇:《鹤 陆蠡》阅读答案及解析
- 上一篇:林斤澜《山外有山天外天》阅读答
相关高中散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