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散文阅读 > 《秋渐深 李娟》阅读答案 >

《秋渐深 李娟》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秋渐深 李娟 ① 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 秋渐深

李娟

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
花气袭人知昼暖”
,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
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
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
林静鸟谈天”


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

幼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
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
一直不知道“
菘”
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
菘”
,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人过了而立之,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高中.初中阅读答案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长,才明白“
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
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最美文》
第10
期卷首语)
7.
第①
段描写节气与植物,是为了
。(2
分)
8.
从表现手法角度对第④
段进行赏析。(3
分)
9.
第⑨
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
分)
10.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第②
段关于《红楼梦》中袭人名字的联想意在抒发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情怀。
B
.第⑥
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意在强调深情朴素的情感会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C
.第⑦
段关于幼采摘蒲公英的回忆是为了突出作者无法回归故园的悲伤之情。
D
.第⑧
段老师给丫头取名的联想意在表明素朴的人生也一样散发优雅端庄之美。
11.
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结尾画线句进行赏析。(4
分)
12.
有人评价李娟的散文“
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
;也有人说“
李娟写作太过个人化,过于清浅,格局也不开阔”
。对此,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等),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
(2
分)引出下文秋渐深时植物呈现的不同风貌,奠定全文清新自然的感情基调。(评分要点:“
引出下文植物的不同风貌”1
分;“
奠定全文清新自然的感情基调”
或者“
表达作者细致喜悦的情感”1
分)
8.
(3
分)以动写静,刻画了秋天的静谧自然,表现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的喜悦之情,突出了作者敏感细腻的情怀。(评分要点:“
以动写静”1
分;“
刻画秋天的静谧”1
分;“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或“
突出作者敏感细腻的情怀”1
分)
9.
(3
分)承上启下:(1
分)呼应③④
段写树的内容,概括了秋季树木的变化姿态,突出了“
秋渐深”
的主题;(1
分)引出下文的人生感怀。(1
分)
10.
(3
分)C
11.
(4
分)形式:结构上,卒章显志;修辞上,使用比喻(或者“
移用”
),将人生和文字的简单纯净比成“
秋天里的一棵树”
,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2
分)内容: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都应该像秋天的树一样,褪尽繁华绚丽,追求简单、纯净,如此,方能成就生命的超拔脱俗,也才会有开阔明朗的生命境界。(2
分)
12.
(6
分)【答案示例】示例一:李娟的散文以小见大,在朴素自然的娓娓叙述中反映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比如作者笔下的“
细密的榉树红叶”“
相依相偎的稻草”“
精致的晚菘”
,无一不是惯常的生活化的事物,却又无不充溢了生活的温情,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姿态。(选材角度)
示例二:李娟的散文浅白显豁,援引材料虽多,但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思考,显得格局不够开阔。花开花落、新陈代谢本是自然常态,作者却只从树叶的凋零飘坠中寻求对生活的感悟,未免有些局促逼仄。(选材角度)
示例三:李娟的散文语言简洁朴素,细腻生动。比如将节气和植物比成一对恋人,富有情趣;而写收割后的稻草依偎在一起取暖,则又非常富有生活气息——
这些细腻的描写,显示了作者简洁纯粹、沉静从容的创作观和生活态度。(语言角度)
示例四:李娟的散文语言平白如话,过于生活化,缺少咀嚼和回味的空间,彰显了作者的视野不够开阔,有些小众化。(语言角度)
评分要点:无论是选材还是语言,要明确体现出评价的角度2
分;观点、解说2
分;能够结合文中的具体材料阐述2
分。

相关高中散文阅读

推荐高中散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