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①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 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 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 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①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
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
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
20125月31日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
“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基地官兵的这副挽联,是对林俊德一生最简洁的概括。
从赤着脚走出福建永春大山深处的那个贫穷青到从事“
惊天动地”
核试验的工程院院士,林俊德走过的是一条非常单纯的人生路。
“
他就象激光一样,方向性强,能量集中,单色性好。”
追忆林俊德,同事们都这样评价。
“
他能52坚守岗位,取得那么多重大科研成就,就是因为他能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
基地研究所政委李文泉说,林俊德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除科研之外,别无所好,别无所求。
“
为党和人民做事,是天经地义、天地良心。”
曾经因贫寒辍学的林俊德,在新中国成立高中.初中阅读答案后,才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学业。从此,这位质朴的农家孩子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
和老林生活了一辈子,我知道,在他心中,事业始终是第一位的,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核试验。”
在老伴黄建琴心中,相伴45,“
他去世前住院那一阵子,是我们俩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
上世纪生产的老式显像管电视,自己引了一根电线加一个灯管改造而成的房灯,一大三小四个沙发,完全不成套……
走进西安郊区这个90多平方米的家,人们很难相信,这就是一位院士的家。
然而,生活中异常能“
凑合”
的林俊德,在工作中却始终恪守着一种异乎寻常的严谨。
“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老师常奔波在实验一线。”
学生张博士说,每做一次实验,林俊德都建一个档案,就像病人的病历一样,几十从不间断。同事、学生需要资料,数据,都能在他那儿很方便地找到。“
老师的实验记录细致全面,令我们这些学生常感惭愧而敬佩。”
基地的同事都知道,举凡事涉科研,林俊德便十分“
苛刻”
。他曾在干部推荐会上直言批评一位候选人急功近利的科研态度,也曾毫不留情地在答辩会上对自己的得意学生发难……
读他这位权威院士的博士,平均要6-8才能完成学业,拿到学位。
“
他要我们作为学术助手和他一道探索前沿课题。”
直到林俊德去世后才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唐博士说,虽然老师连过都不允许学生拜访,却是一位内心有大爱的人。
“
生病住院后,他叫我们去拷贝资料,我们才知道,他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一个文件夹,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技术专长、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甚至师生间的交流讨论。”
唐博士回忆,从跟老师的第一天起,短的三四,长的十几,老师都详细准确地记录下了他们每个人的成长足迹。桃李不言。如今,林俊德指导和培养的23位学生,多数都已成为基地科研试验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
林俊德有“
三不”
: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2001
,在林俊德当选院士的当天晚上,一位老朋友代表某学院邀请他出任客座 教授,给他建独栋别野,付薪20
万,一只要去作一次报告即可。类似这样跟自己学术无关的邀请,林俊德拒绝了太多。
林俊德同样经常拒绝的,还有荣誉——
最近的事例是,去基地两次准备为林俊德申报全国先进和何梁何利奖提名,都被他拒绝了。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在最终的遗言中,他念念不忘的也是马兰:“
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让国家、人民尊重我们。”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
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节选自《赤子情》——
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
注释①
马兰:一种在被称为生命绝地的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9
.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20
.请结合全文,谈谈林俊德有哪些精神品格值得我们学习?(4
分)
21
.结合文意,简要赏析文中两个划线句子。(4
分)
(1
)他就像激光一样,方向性强,能量集中,单色性好。
(2
)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
22
.文章以“
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
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
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
20125月31日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
“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基地官兵的这副挽联,是对林俊德一生最简洁的概括。
从赤着脚走出福建永春大山深处的那个贫穷青到从事“
惊天动地”
核试验的工程院院士,林俊德走过的是一条非常单纯的人生路。
“
他就象激光一样,方向性强,能量集中,单色性好。”
追忆林俊德,同事们都这样评价。
“
他能52坚守岗位,取得那么多重大科研成就,就是因为他能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
基地研究所政委李文泉说,林俊德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除科研之外,别无所好,别无所求。
“
为党和人民做事,是天经地义、天地良心。”
曾经因贫寒辍学的林俊德,在新中国成立高中.初中阅读答案后,才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学业。从此,这位质朴的农家孩子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
和老林生活了一辈子,我知道,在他心中,事业始终是第一位的,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核试验。”
在老伴黄建琴心中,相伴45,“
他去世前住院那一阵子,是我们俩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
上世纪生产的老式显像管电视,自己引了一根电线加一个灯管改造而成的房灯,一大三小四个沙发,完全不成套……
走进西安郊区这个90多平方米的家,人们很难相信,这就是一位院士的家。
然而,生活中异常能“
凑合”
的林俊德,在工作中却始终恪守着一种异乎寻常的严谨。
“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老师常奔波在实验一线。”
学生张博士说,每做一次实验,林俊德都建一个档案,就像病人的病历一样,几十从不间断。同事、学生需要资料,数据,都能在他那儿很方便地找到。“
老师的实验记录细致全面,令我们这些学生常感惭愧而敬佩。”
基地的同事都知道,举凡事涉科研,林俊德便十分“
苛刻”
。他曾在干部推荐会上直言批评一位候选人急功近利的科研态度,也曾毫不留情地在答辩会上对自己的得意学生发难……
读他这位权威院士的博士,平均要6-8才能完成学业,拿到学位。
“
他要我们作为学术助手和他一道探索前沿课题。”
直到林俊德去世后才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唐博士说,虽然老师连过都不允许学生拜访,却是一位内心有大爱的人。
“
生病住院后,他叫我们去拷贝资料,我们才知道,他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一个文件夹,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技术专长、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甚至师生间的交流讨论。”
唐博士回忆,从跟老师的第一天起,短的三四,长的十几,老师都详细准确地记录下了他们每个人的成长足迹。桃李不言。如今,林俊德指导和培养的23位学生,多数都已成为基地科研试验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
林俊德有“
三不”
: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2001
,在林俊德当选院士的当天晚上,一位老朋友代表某学院邀请他出
万,一只要去作一次报告即可。类似这样跟自己学术无关的邀请,林俊德拒绝了太多。
林俊德同样经常拒绝的,还有荣誉——
最近的事例是,去基地两次准备为林俊德申报全国先进和何梁何利奖提名,都被他拒绝了。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在最终的遗言中,他念念不忘的也是马兰:“
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让国家、人民尊重我们。”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
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节选自《赤子情》——
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
注释①
马兰:一种在被称为生命绝地的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9
.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20
.请结合全文,谈谈林俊德有哪些精神品格值得我们学习?(4
分)
21
.结合文意,简要赏析文中两个划线句子。(4
分)
(1
)他就像激光一样,方向性强,能量集中,单色性好。
(2
)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
22
.文章以“
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 下一篇:吴梦川散文《流浪的河流 》阅读
- 上一篇:《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阅读
相关高中散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