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第一人:王韬》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中国报业第一人:王韬 施 亮 林语堂曾经称赞王韬是 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 王韬是江苏省苏州人,他的父亲为乡村塾师,亦是饱学之士。王韬少聪慧,从父苦读古代经史。 1847 ,王 中国报业第一人:王韬
施
亮
林语堂曾经称赞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王韬是江苏省苏州人,他的父亲为乡村塾师,亦是饱学之士。王韬少聪慧,从父苦读古代经史。1847
,王韬父亲在上海设馆授徒,也有学者推测他为英人所设的墨海书馆服务。次春天,王韬至上海探望父亲,在墨海书馆首次与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及两个女儿会面,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这次相见时,麦都思盛意邀请王韬留墨海书馆工作,但王韬却未应邀。第二农历六月其父去世,王韬因经济窘迫,遂应聘至墨海书馆,从此接触西学,耳目为之一新,一生事业始发轫于斯。
王韬于1870
重返香港,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为《华字日报》撰稿。不过,这份由外国人掌控的报纸当然不会为中国人说话。他颇感言论不自由的束缚,很多自己的政见不能得到充分表达。四后,他在友人黄平甫帮助下集资买下原英华印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了中华印务总局。随后又创办了《循环日报》。这是第一份“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政论性报纸,也是清末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人自办报纸出版时间最长也影响最大的。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他与香港报业人士交往甚密,比如《华字日报》的陈廷蔼等都是其好友,良好的人脉关系使他在报业声望很高。中国知识分子古来就有“清议”传统,王韬在报纸上以“遁窟废民”、“天南遁叟”、“欧西寓公”等笔名撰写的政论文章大都刊登在“中外新闻”栏目里,据学者研究约有上千篇,大概分为三种内容:一是评说国际时事和中外关系;二是呼唤社会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各方面;三是议论社会生活中如防火、防盗、禁赌、赈灾等实际问题。他还邀请了郑观应等具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写文章,痛陈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主张学习西方,变法自强。《循环日报》的新闻版分“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栏目。除日报外,每月另出月报一册,选择重要新闻和评论文章汇编而成,单独发行。《循环日报》还有固定的商业性专栏,如“香港目下棉纱花匹头杂货行情”、“公司股份行情”、“船期消息”等,商业经济信息占了一版、四版两个版面,新闻占了二版全版和三版半个版面。全报约一万八千字,商业经济交通信息占一万一千字,新闻占七千字。由于经济版适应了香港、广州及澳门地区华人贸易的需要,成为了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使之能长期维持经济独立。
经过多办报,王韬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他在许多论文中阐述了办报目的、报纸职能与作用,报纸应该坚持的立场及主笔的遴选等。他提倡报刊应发表自由言论,彰显其民主议政的职能;主张加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强报刊信息沟通的功能,担负起“广见闻、通上下”的桥梁作用;还强调报刊应当“辅教化”,明确其去恶扬善和开启民智的社会责任。他特别呼吁报业从业人员应该道德高尚,通晓古今,因为报纸不仅要“博采群言、兼收并蓄”,传播新知识,而且要评论时事,开启民智;“纪事”和“述情”两方面都要求报人有“通才”的业务素质。
王韬以《循环日报》主编身份,应日本《报知新闻》邀请,1879
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月的访问。这次访问被认为是“中日两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第一次交流”。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他深刻感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变。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国内的文字、文化、风俗甚至政治生活领域都存有中国古风,所以他总情不自禁将两国加以互相比较。他认为,中国应该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变革经验,提倡西学,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但是,他也对当时日本社会盲目崇拜西方、全盘西化等种种做法持否定态度。日本之行使他思考了很多,后来写成了《扶桑纪游》一书。他晚时中日关系紧张,发生甲午战争,他由于对日本社会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够提出对付日本的诸多方策。
王韬于1884
重归故国,主持格致学院,后来发展为岭南大学,曾经为国内培养了许多人材。王韬在这一段时间,曾经与洋务派的丁日昌、盛宣怀等官宦交往甚密切,但他更多的精力放在著书立说上,写了不少文章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他反对闭关自守,呼吁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机。
1897
秋,王韬阖然长逝于上海寓所。
[
注
]
王韬(
1828
-
1897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原名得宾,
1862
改名韬,字紫诠,号仲韬,又号天南遁叟、蘅华馆主等。
13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王韬曾经为香港《华字日报》撰稿,自己的政见无法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他自办报纸的动因之一。
B
.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之后,身体力行,经常在该报纸发表政论文章,针砭时事,主张西化。
C
.王韬在业界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报纸又办得内容丰富务实,形式多样,因而能长期保持经济独立。
D
.文章写王韬应《报知新闻》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访问一事,从交流角度突出了他是中国报业第一人。
E
.文章写王韬主持格致学院,与洋务派的盛怀宣等官宦交往,照应前文,表现王韬对教育的重视与开明。
14
.文中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15
.林语堂称赞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参考答案:
13.BE
(B
“主张西化”有误;E
“照应前文”有误)
14.
因与麦都思的会面,开阔了王韬的视野,使他得以接触西学,形成民主与变法思想,并致力于通过新闻报纸进行思想传播。
15.
示例:赞成。因为王韬创办了中国人真正独立拥有的第一份新闻报纸,而且是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巨大而深远;其次,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提倡新闻自由,主张新闻议政,强调新闻的教育功能,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德才兼备等,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不赞成,言之成理即可)
施
亮
林语堂曾经称赞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王韬是江苏省苏州人,他的父亲为乡村塾师,亦是饱学之士。王韬少聪慧,从父苦读古代经史。1847
,王韬父亲在上海设馆授徒,也有学者推测他为英人所设的墨海书馆服务。次春天,王韬至上海探望父亲,在墨海书馆首次与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及两个女儿会面,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这次相见时,麦都思盛意邀请王韬留墨海书馆工作,但王韬却未应邀。第二农历六月其父去世,王韬因经济窘迫,遂应聘至墨海书馆,从此接触西学,耳目为之一新,一生事业始发轫于斯。
王韬于1870
重返香港,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为《华字日报》撰稿。不过,这份由外国人掌控的报纸当然不会为中国人说话。他颇感言论不自由的束缚,很多自己的政见不能得到充分表达。四后,他在友人黄平甫帮助下集资买下原英华印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了中华印务总局。随后又创办了《循环日报》。这是第一份“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政论性报纸,也是清末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人自办报纸出版时间最长也影响最大的。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他与香港报业人士交往甚密,比如《华字日报》的陈廷蔼等都是其好友,良好的人脉关系使他在报业声望很高。中国知识分子古来就有“清议”传统,王韬在报纸上以“遁窟废民”、“天南遁叟”、“欧西寓公”等笔名撰写的政论文章大都刊登在“中外新闻”栏目里,据学者研究约有上千篇,大概分为三种内容:一是评说国际时事和中外关系;二是呼唤社会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各方面;三是议论社会生活中如防火、防盗、禁赌、赈灾等实际问题。他还邀请了郑观应等具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写文章,痛陈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主张学习西方,变法自强。《循环日报》的新闻版分“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栏目。除日报外,每月另出月报一册,选择重要新闻和评论文章汇编而成,单独发行。《循环日报》还有固定的商业性专栏,如“香港目下棉纱花匹头杂货行情”、“公司股份行情”、“船期消息”等,商业经济信息占了一版、四版两个版面,新闻占了二版全版和三版半个版面。全报约一万八千字,商业经济交通信息占一万一千字,新闻占七千字。由于经济版适应了香港、广州及澳门地区华人贸易的需要,成为了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使之能长期维持经济独立。
经过多办报,王韬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他在许多论文中阐述了办报目的、报纸职能与作用,报纸应该坚持的立场及主笔的遴选等。他提倡报刊应发表自由言论,彰显其民主议政的职能;主张加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强报刊信息沟通的功能,担负起“广见闻、通上下”的桥梁作用;还强调报刊应当“辅教化”,明确其去恶扬善和开启民智的社会责任。他特别呼吁报业从业人员应该道德高尚,通晓古今,因为报纸不仅要“博采群言、兼收并蓄”,传播新知识,而且要评论时事,开启民智;“纪事”和“述情”两方面都要求报人有“通才”的业务素质。
王韬以《循环日报》主编身份,应日本《报知新闻》邀请,1879
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月的访问。这次访问被认为是“中日两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第一次交流”。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他深刻感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变。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国内的文字、文化、风俗甚至政治生活领域都存有中国古风,所以他总情不自禁将两国加以互相比较。他认为,中国应该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变革经验,提倡西学,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但是,他也对当时日本社会盲目崇拜西方、全盘西化等种种做法持否定态度。日本之行使他思考了很多,后来写成了《扶桑纪游》一书。他晚时中日关系紧张,发生甲午战争,他由于对日本社会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够提出对付日本的诸多方策。
王韬于1884
重归故国,主持格致学院,后来发展为岭南大学,曾经为国内培养了许多人材。王韬在这一段时间,曾经与洋务派的丁日昌、盛宣怀等官宦交往甚密切,但他更多的精力放在著书立说上,写了不少文章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他反对闭关自守,呼吁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机。
1897
秋,王韬阖然长逝于上海寓所。
[
注
]
王韬(
1828
-
1897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原名得宾,
1862
改名韬,字紫诠,号仲韬,又号天南遁叟、蘅华馆主等。
13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王韬曾经为香港《华字日报》撰稿,自己的政见无法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他自办报纸的动因之一。
B
.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之后,身体力行,经常在该报纸发表政论文章,针砭时事,主张西化。
C
.王韬在业界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报纸又办得内容丰富务实,形式多样,因而能长期保持经济独立。
D
.文章写王韬应《报知新闻》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访问一事,从交流角度突出了他是中国报业第一人。
E
.文章写王韬主持格致学院,与洋务派的盛怀宣等官宦交往,照应前文,表现王韬对教育的重视与开明。
14
.文中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15
.林语堂称赞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参考答案:
13.BE
(B
“主张西化”有误;E
“照应前文”有误)
14.
因与麦都思的会面,开阔了王韬的视野,使他得以接触西学,形成民主与变法思想,并致力于通过新闻报纸进行思想传播。
15.
示例:赞成。因为王韬创办了中国人真正独立拥有的第一份新闻报纸,而且是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巨大而深远;其次,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提倡新闻自由,主张新闻议政,强调新闻的教育功能,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德才兼备等,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不赞成,言之成理即可)
- 下一篇:《通俗史学家蔡东藩》阅读答案
- 上一篇:苏连硕《秋雨》阅读答案
相关高中散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