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散文阅读 > 张炜《蒲松龄之道》阅读答案 >

张炜《蒲松龄之道》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蒲松龄之道 张炜 ① 我看过蒲松龄的画像,彩色的,坐在大圈椅子上,穿了官服,一绺胡须。他希望留下一个官的形象,尽管一辈子求官不得。据说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就是刺向官 蒲松龄之道
张炜

我看过蒲松龄的画像,彩色的,坐在大圈椅子上,穿了官服,一绺胡须。他希望留下一个官的形象,尽管一辈子求官不得。据说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就是刺向官府的,寓意极多。求官不得,又发现官坏,就刺官。

他离我们很近,所以关于他的行迹考证起来并不难。山东一带是他生活的地方,所以去的地方也比较多。他还曾到南方短期生活过。崂山上,太清宫面南大殿,左边的厢房就被指定为蒲先生当写书的地方。这个厢房阴气甚重,方砖铺地,小桌卷边,很有些特色。

我已经去了崂山许多次,每一次都小心地探头看那个小厢房。里面有浓烈的香味和烧纸味。这气味传达的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但非常熟悉。我并不觉得有多么浓烈的宗教气息;相反,一种世俗的、底层的感觉,一种迷信状态,总是在烟火里环绕着。真正的宗教并不完全依靠迷信支撑,相反,它总是由求知的主体来确立。宗教离开了科学与思辨,也就开始变质。

蒲松龄的书总由极多的矛盾交织,并不像一些研究者说的那么简单和纯粹。他们说他是借说鬼道妖来刺贪刺腐。其实他的兴趣分散得多,思想也芜杂得多。比如对待官场,他的态度就有羡与嫉,有恨与鄙,更有些不可割舍的情结在。他是一个迷信的人,而迷信,与我们现在讲的“
宿命感”
又有不同。迷信是一种更简单的、更浅直的思维。总之他是一个非常民间化、底层化、世俗化的文人。他是个文章高手,但又仅仅是个乡下秀才。他的境界还停留在乡间秀才的水平上,这又与他极高的文字技巧与修养不太相符。

其实这现象古今皆同。当今文场也是这样。不少人在走“
大俗大雅”
的文路。这样做不是深得文章之道的结果,而是囿于各种条件走不出自身屏障的缘故。这样的道路也只能“
大俗”
,并由此获得自身的生命力。但这样做到了极致,往往也只是第二流境界。因为这样做其实只是“
民族唱法”
与“
通俗唱法”
的混合物。而第一境界常常由“
美声唱法”
或“
民族唱法&初中.高中阅读答案rdquo;
才能到达。因为手法本身也需要一种纯粹性。

蒲松龄之道,是松弛就便之道。

我从浓浓的烟火气中,真实地感到了这位说狐的高手。小桌冷清,冬天会格外艰苦。想一想这里的寒夜,烛光跳跃,老先生勉强握住一支毛笔,写出自娱的文字。一个失意的秀才如果没有自娱,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

从崂山的写作厢房再回头看淄博故居。那里的陈设也像一个庙,那里面供的是蒲先生。

有这样的屋与人,才有那样的文字。这样的文字有别一种色彩。乡间隐秘都从他的笔底透露,各等传闻也都由他转述。他是一个民间故事的搜集者,也是一位整理者。他在记录和整理的时候并不那么忠实。因为他总顺着自己的心愿改写一二或大部。好在那些传说的精神仍然完好地保留了,这又构成了他的文章之魂。他的全部文字,其实正是以这样的民间魂魄来传世,来不灭。

中国民间喜欢迷信。如果想在民间畅通,一个文人就要装神弄鬼。蒲松龄的可贵处是他并不装,而是真信鬼神,这又有了一份纯洁和简单。他的故事的魅力,自此也就滋生出来。这样,他既有了不平凡的一面,同时又有了民众喜欢的一面,二者得到了相当好的统一。
?
《崂山道士》一篇流传甚广,也是他的作品中较易诠释的一篇。故事生动,新鲜,而且发生在一个道教圣地,人们可以具体地指点言说,使之进一步地生动。还有一篇《香玉》,就是写太清宫的白牡丹和耐冬变化成的仙女。
?
我在崂山上看到了仙风道骨的人,他们就是道士。蓝衣、黑冠、白袜,裹腿。走路时双手轻甩,灵动生风,有些爽气。看着看着想起了蒲松龄笔下那个又荒唐又不走运的轻道士,心中一笑。当蒲翁真的在此定下了这个奇妙的传说吗?不敢轻信。不过他来过崂山,并多有流连,这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中“
烟火”
与“
烟火气”
前后照应,使蒲松龄世俗化的文人形象得到了强化。
B
.作者描绘寒夜烛光的创作场景,意在突出蒲松龄的成就得益于艰苦环境的磨炼。
C
.结尾段中道士形象的对比,说明蒲松龄在创作小说时并不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D
.作者行文表达灵活多变,寓说理于形象描绘之中,读来具体可感,不枯燥乏味。
10
.作者认为蒲松龄属于哪种境界,为什么?请根据④⑤
两段内容简要回答。(5
分)
11
.如何理解“
这样的文字有别一种色彩”
?(5
分)
12
.第⑤
段提到,第一境界常常经由纯粹性的手法才能到达。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的文艺作品说明理由。(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9
.B
(3
分)
10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蒲松龄属于第二流境界(1
分)。他乡间秀才的水平(非常民间化、底层化、世俗化的文人)与其极高的文字技巧与修养不符(2
分)。走不出自身屏障(1
分)。“
大俗”
走到了极致,也只能是第二流境界(1
分)。共5
分。
11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这样的文字”
是在失意中写出的自娱的文字(1
分),“
有别一种色彩”
指他顺着自己的心愿改写民间故事,却完好地保留了民间传说的精神,构建了不灭的民间魂魄(2
分),散发着纯洁和简单的魅力(2
分)。共5
分。
12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针对“
是否同意”
表明态度(1
分),举例恰当(2
分),分析阐述完整清楚(3
分)。共6
分。

相关高中散文阅读

推荐高中散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