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栏目:高中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沛县张寨中学 王兆阵 高考散文阅读题如何做好呢?怎样做好散文阅读题,力争获得理想的高分呢?根据笔者对历的高考试题的剖析解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 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沛县张寨中学
王兆阵
高考散文阅读题如何做好呢?怎样做好散文阅读题,力争获得理想的高分呢?根据笔者对历的高考试题的剖析解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行文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
1
)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层次只有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句,说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开,具体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最后一句是终结,总说塘中月色的印象。
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句了。如: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江西
2007
高考题:汪曾琪《泰山很大》)
这一段第一、二句是起始句,以下各句均是对“我写不了泰山”,“对泰山不能认同”的展开,没有终结句。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点醒题旨并彼此相互呼应的句子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
2007
广东卷散文《泥泞》中就有
“
(我)热爱它们(指雪)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我们是否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这样的标志性句子,它们既揭示了题旨,又提示了行文的思路,标示了文章的层次。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其次,要抓文体。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2
.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它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细胞”的词语就必然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把其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如罗春会的散文《舞蹈的蚕》中“舞蹈”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在文中还多次出现:
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女儿示范的动作,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扩大。即便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两个相邻的盒壁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真地跳一曲探戈。
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赞美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终生不倦地劳作,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华出一种精神的意义,凸现了蚕在生命历程中奋斗的形象。
沛县张寨中学
王兆阵
高考散文阅读题如何做好呢?怎样做好散文阅读题,力争获得理想的高分呢?根据笔者对历的高考试题的剖析解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行文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
1
)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层次只有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句,说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开,具体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最后一句是终结,总说塘中月色的印象。
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句了。如: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江西
2007
高考题:汪曾琪《泰山很大》)
这一段第一、二句是起始句,以下各句均是对“我写不了泰山”,“对泰山不能认同”的展开,没有终结句。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点醒题旨并彼此相互呼应的句子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
2007
广东卷散文《泥泞》中就有
“
(我)热爱它们(指雪)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我们是否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这样的标志性句子,它们既揭示了题旨,又提示了行文的思路,标示了文章的层次。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其次,要抓文体。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2
.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它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细胞”的词语就必然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把其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如罗春会的散文《舞蹈的蚕》中“舞蹈”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在文中还多次出现:
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女儿示范的动作,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扩大。即便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两个相邻的盒壁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真地跳一曲探戈。
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赞美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终生不倦地劳作,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华出一种精神的意义,凸现了蚕在生命历程中奋斗的形象。
- 下一篇:《空荡荡的院子》阅读答案
- 上一篇:《数字人生》阅读答案
相关高中散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