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散文阅读时间:2020-05-26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⑴ 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 缔 听驿道上 嚼嚼 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⑵ 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⑴
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缔听驿道上“
嚼嚼”
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⑵
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
海上丝绸之路”
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⑶
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里古木参天,绿意葱茏(lǒng
),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4
米 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
五尺道”
要宽阔、平坦得多。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
坦坦而方五轨”
,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
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
的繁荣景象。看来,“
要想富,先修路”
的理念,早在唐代就已经被认识并付诸实践了。
⑷
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⑸
宋哲宗绍圣元(1094
)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
岁的苏东坡。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小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蜚荒之地了。小船在漩(xùan
)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在赣州盘桓数日后,苏东坡来到梅岭,留下一首《过大庾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洁净。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受长生。”
数日之间,心境为之一变,说明他在梅岭参拜过寺庙的高僧,心中得到了许多的慰藉(ji
è)
。
⑹ 7
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此时正是正月,漫山梅花盛开,东坡精神为之一振,诗兴大发,又写下一首诗:“
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
官为谁?”
随从答:“
是苏尚书。”
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
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
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诗云:“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
⑺
《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
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
苏门四学士”
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的。
⑻
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二月,54
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红缨天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
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在广东,他除经营军务之外,编篡整理了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和文集《止止堂集》。万历十二十一月,戚继光被罢官,几经辗转,回到故乡蓬莱,三后在孤独凄凉中溘(kè
)然长逝,享60
岁。
⑼
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赤乌四(公元241
),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
甲 , 。 , 。”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
⑽
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何香凝老人1926
和1927
两度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
乙 , 。 , 。”
⑾
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22
、文中加点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缔听 慰藉(jiè) B
编篡 溘(kè
)然长逝
C
蜚荒 葱茏(lǒng
) D
苍凉 漩(xúan
)涡
23
、下面的5
首古诗都是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写梅花的,其中有三首摘自上文中的甲、乙、丙空白处,请你按顺序选出合适的古诗填在空白处。(2
分)甲: 乙:
A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花。
B
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C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树春。
D
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24
、第③
段中,
作者为什么说梅岭关隘“
比我预想的要青春、 靓丽得多”
?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25
、文中既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 (4
分)
26
、作者以“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2D
23
、甲C
乙B
24
、答案:
主要运用对比手法。(1
分)先以想象中的“
荒山秃岭、荆棘丛生”
,“
狭窄陡峭、凹凸不平”
与亲眼所见的“
环境幽静”“
绿意葱茏”“
驿道宽阔、平坦得多”
进行对比(1
分);再用唐代以前的“
羊肠小道可供人行”
与唐张九龄奉旨开通驿道后“
坦坦而方五轨”
,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明清时期一派“
商贾如云,货物如雨”
的繁荣景象进行对比(2
分)。
25
、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分析能力,第④
段中有“
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
,后面举例说明如果只有文人苏轼,则照应不周,戚继光是儒将的代表,举两例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答案:(1)
因为苏轼和戚继光是两个朝代的人,选用不同朝代的例子,表现出贬官文化历史久远;(2
分)(2)
因为苏轼是文官,戚继光是武将,选用不同身份的官员表现出贬官文化涉及对象广泛。(2
分)
26
其一,以“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收笔,在结构上呼应了前文,使文章首尾衔接,浑然一体91
分)。其二,以“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收笔,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梅岭深厚的文化的关注、热爱,想进一步地体悟、消化。(2
分)其三,使文章言有尽意无穷。(1
分)
⑴
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缔听驿道上“
嚼嚼”
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⑵
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
海上丝绸之路”
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⑶
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里古木参天,绿意葱茏(lǒng
),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
米
五尺道”
要宽阔、平坦得多。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
坦坦而方五轨”
,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
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
的繁荣景象。看来,“
要想富,先修路”
的理念,早在唐代就已经被认识并付诸实践了。
⑷
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⑸
宋哲宗绍圣元(1094
)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
岁的苏东坡。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小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蜚荒之地了。小船在漩(xùan
)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在赣州盘桓数日后,苏东坡来到梅岭,留下一首《过大庾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洁净。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受长生。”
数日之间,心境为之一变,说明他在梅岭参拜过寺庙的高僧,心中得到了许多的慰藉(ji
è)
。
⑹ 7
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此时正是正月,漫山梅花盛开,东坡精神为之一振,诗兴大发,又写下一首诗:“
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
官为谁?”
随从答:“
是苏尚书。”
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
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
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诗云:“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
⑺
《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
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
苏门四学士”
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的。
⑻
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二月,54
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红缨天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
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在广东,他除经营军务之外,编篡整理了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和文集《止止堂集》。万历十二十一月,戚继光被罢官,几经辗转,回到故乡蓬莱,三后在孤独凄凉中溘(kè
)然长逝,享60
岁。
⑼
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赤乌四(公元241
),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
甲 , 。 , 。”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
⑽
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何香凝老人1926
和1927
两度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
乙 , 。 , 。”
⑾
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22
、文中加点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缔听 慰藉(jiè) B
编篡 溘(kè
)然长逝
C
蜚荒 葱茏(lǒng
) D
苍凉 漩(xúan
)涡
23
、下面的5
首古诗都是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写梅花的,其中有三首摘自上文中的甲、乙、丙空白处,请你按顺序选出合适的古诗填在空白处。(2
分)甲: 乙:
A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花。
B
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C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树春。
D
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24
、第③
段中,
作者为什么说梅岭关隘“
比我预想的要青春、 靓丽得多”
?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25
、文中既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 (4
分)
26
、作者以“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2D
23
、甲C
乙B
24
、答案:
主要运用对比手法。(1
分)先以想象中的“
荒山秃岭、荆棘丛生”
,“
狭窄陡峭、凹凸不平”
与亲眼所见的“
环境幽静”“
绿意葱茏”“
驿道宽阔、平坦得多”
进行对比(1
分);再用唐代以前的“
羊肠小道可供人行”
与唐张九龄奉旨开通驿道后“
坦坦而方五轨”
,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明清时期一派“
商贾如云,货物如雨”
的繁荣景象进行对比(2
分)。
25
、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分析能力,第④
段中有“
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
,后面举例说明如果只有文人苏轼,则照应不周,戚继光是儒将的代表,举两例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答案:(1)
因为苏轼和戚继光是两个朝代的人,选用不同朝代的例子,表现出贬官文化历史久远;(2
分)(2)
因为苏轼是文官,戚继光是武将,选用不同身份的官员表现出贬官文化涉及对象广泛。(2
分)
26
其一,以“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收笔,在结构上呼应了前文,使文章首尾衔接,浑然一体91
分)。其二,以“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收笔,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梅岭深厚的文化的关注、热爱,想进一步地体悟、消化。(2
分)其三,使文章言有尽意无穷。(1
分)
- 下一篇:赵丽宏《但丁的目光》阅读答案
- 上一篇:《青花远行》阅读答案
相关高中散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