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林语堂)》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记叙文阅读时间:2020-05-26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
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
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
在元丰三(1080
)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
在元丰四(1081
),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
东坡居士”
。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⑦
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今天中文里有“
季常之痛”
一个典故,季常是陈?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
河东狮吼”
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⑾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⑿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
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⒀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⒁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7
、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
东坡居士”初中.高中阅读答案?
(6
分)
18
、作者为什么说“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4
分)
19
、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更可贵的是,他的快乐是跟百姓大众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举了许多事例来表现这一点。请结合本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
.(6
分)①“
东坡”
是他被贬黄州后居住、农耕的地方,他以辛勤的汗水换来自力更生的快乐,自号“
东坡”
,意义特殊。②
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佛徒和隐士之间。苏轼被贬向佛而欲隐,以“
东坡居士”
自称,符合他的处境,也符合他的心境。③“
东坡居士”
表明他不以所处环境和生活为辱的豁达天性。(答对1
点得2
分,意思对即可)
18
.(4
分)宗教应该以救人渡生为宗旨,不如此,则毫无意义。(2
分)赞美苏东坡以人道精神身体力行了宗教救苦救难的教义(被贬遭难尚心系百姓疾苦,且奔走救婴解百姓疾苦)。(2
分)
19
.(6
分)①
务农之乐。②
交友之乐。③
做菜之乐。④
无医之乐(幸存之乐)。⑤
救人之乐。。⑥
隐居之乐。(每点1
分,共6
分)
(林语堂)
①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
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
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
在元丰三(1080
)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
在元丰四(1081
),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
东坡居士”
。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⑦
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今天中文里有“
季常之痛”
一个典故,季常是陈?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
河东狮吼”
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⑾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⑿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
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⒀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⒁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7
、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
东坡居士”初中.高中阅读答案?
(6
分)
18
、作者为什么说“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4
分)
19
、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更可贵的是,他的快乐是跟百姓大众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举了许多事例来表现这一点。请结合本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
.(6
分)①“
东坡”
是他被贬黄州后居住、农耕的地方,他以辛勤的汗水换来自力更生的快乐,自号“
东坡”
,意义特殊。②
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佛徒和隐士之间。苏轼被贬向佛而欲隐,以“
东坡居士”
自称,符合他的处境,也符合他的心境。③“
东坡居士”
表明他不以所处环境和生活为辱的豁达天性。(答对1
点得2
分,意思对即可)
18
.(4
分)宗教应该以救人渡生为宗旨,不如此,则毫无意义。(2
分)赞美苏东坡以人道精神身体力行了宗教救苦救难的教义(被贬遭难尚心系百姓疾苦,且奔走救婴解百姓疾苦)。(2
分)
19
.(6
分)①
务农之乐。②
交友之乐。③
做菜之乐。④
无医之乐(幸存之乐)。⑤
救人之乐。。⑥
隐居之乐。(每点1
分,共6
分)
- 下一篇:《文学家之魂》阅读
- 上一篇:《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阅读答案
相关高中记叙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