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张荫麟先生(节选) 吴晗》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记叙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记张荫麟先生(节选) 吴晗 在九苦战中,初中.高中阅读答案倒下去一些值得后人纪念的人物, 他们坚守着岗位,忍饥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却用奶来养育下一代的成员。 他们被贫穷,被疾病所侵蚀, 记张荫麟先生(节选)
吴晗
在九苦战中,倒下去一些值得后人纪念的人物,他们坚守着岗位,忍饥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却用奶来养育下一代的成员。他们被贫穷,被疾病所侵蚀,放下笔杆,永远不再说话了。如今,这些人的名字也渐渐在湮没中。
我的朋友张荫麟是其中的一个。
荫麟自号素痴,投稿多用为笔名。这个号是相当恰当的,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他那种专心一志,心不外骛的神情,是合于“
痴”
这个字的意思的。
他天分特别高,聪明、早熟,
在清华学堂当一级生时,就被同乡学者梁任公先生所赏识,以为将来必有成就。他在报纸和国内第一流专门学术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作者是位教授呢!
1929
从清华学堂毕业后便到美国斯丹福大学学哲学。1933
回国任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35
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初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芦沟桥事变,只身南下,任教于浙江天目山的浙江大学。由于时局动荡,浙大几度搬迁。此时,由北大南开清华三所大学合组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他又辗转来到昆明执教。1940
应遵义浙江大学之聘,到贵州讲学,一直到死在他的讲座上,享仅三十七岁。在那样硝烟弥漫的日子,学者们想要找到一个安定的治学之所,实属不易。
这是荫麟一生的学历和履历。
荫麟不是一个世俗的收藏家,不大讲究版本,可是生性喜欢收书。限于财力,收藏的书其实不够多。留美时省吃省穿,剩下的钱全给弟妹作教育费。到在清华服务的时候,才能有一点点剩余的钱收买旧书。开头装不满一个书架,慢慢的有好几排书架了。到离开北平前,他的小书房架上、桌上、椅上,地板上全是书,进出都得当心,不是碰着头,就是踩着书。
也许是哲学书念得太多吧,喜欢深思,在大庭广众中,一有意念,就象和尚入定似的,和他谈话,往往答非所问,不得要领。生性又孤僻,极怕人世应酬,旧同学老朋友碰头也不会打招呼。肚子里不愿意,嘴上就说出来,有时还写出来,得罪人不管,挨骂也不管。
荫麟的兴趣、性情就是如此。
荫麟生活的俭朴,在朋友中也是知名的。从美国回来,有春冬两套衣服,结婚时也没添置新的。买了一顶新呢帽,出去作客丢了,下次再买一顶鸭舌帽还是丢了,从此只好不戴帽子。结婚后第二天出去拜客,回来走到隔壁人家,看见主人,连忙说“
对不起,累你久候了”
,主人莫明其妙,过了好一会,他才明白自已是客人。朋友们闹他,给他起了一外号,叫张昏公。
荫麟死后的一个月,《大公报》替他发表一篇遗文,大意是对现实政治的控诉,天下为公恰恰是反面,选贤与能呢,选的是不贤和无能,举出实证,文笔很犀利。旁边还加了一点按语,大意说是因为死者的文字才能发表吧。
荫麟早即患心脏病,不料偏死于肾脏病。在撰写《中国史纲》的两内,他养成了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常常为了写一篇文章,几天几夜不睡觉,直到文章完成,才大睡几天、大吃几顿,结果健康大为受损。平时营养坏,离婚后心境坏,穷乡僻壤医药设备坏,病一发就非倒下不可,非死不可。假使没有这战争,假使这战争不能避免,而有一个好政府,或者是不太坏的政府,能稍稍尊重学者的地位和生活的时候,荫麟那样胖胖茁壮的身体,是可以再工作二十以至三十的。
中国的学者如此的稀罕,已有成就的学者如此地被糟踏,被淘汰,荫麟就如此寂寞地死去,寂寞地被人遗忘了。
但是,我仔细想想,从荫麟身后发表的文字来看,假如这一他不死于穷病,再多活三四,再多受些磨折、考验、洗炼,恐怕他还是得死,不过死法不同,不是死于穷病而己。
呜呼!我又能再说什么话呢!
(选自1946
12
月13
日天津《大公报》,有删改)
19
.“
他们坚守着岗位,忍饥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却用奶来养育下一代的成员。”
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4
分)
20
.如何理解文中“
他天分特别高,聪明、早熟”
与“
朋友们闹他,给他起了一外号,叫张昏公”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5
分)
21.
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根据文意,谈谈应如何避免张荫麟式的悲剧。(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9.
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当时的学者虽然忍饥受寒,生活艰苦,却能坚守岗位,创造出丰富的精神粮食传承给下一代(1
分)。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张荫麟的介绍,也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2
分)。
20.
答:前者表现在治学上(专业研究上),后者表现在生活上(2
分),塑造了一个治学严谨又不拘生活小节的学者形象(1
分);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他在学术上的专注和成就(2
分)(或 “
从不同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性鲜明、有趣味的学者形象,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2
分)。
21.
答:①
表达了作者对张荫麟英早逝的悼念和感慨;对学者被遗忘被湮没的同情;对当时政府不重视人才的控诉;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战争)的不满(答出任一点给1
分,二点给2
分,三点给3
分)。
②
政府应该尊重学者的地位和生活,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应该尊重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创设和平安定的环境;人才在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拓展的同时,应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每点1
分共3
分;能结合文意提出合理的建议,言之成理即可。)
吴晗
在九苦战中,倒下去一些值得后人纪念的人物,他们坚守着岗位,忍饥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却用奶来养育下一代的成员。他们被贫穷,被疾病所侵蚀,放下笔杆,永远不再说话了。如今,这些人的名字也渐渐在湮没中。
我的朋友张荫麟是其中的一个。
荫麟自号素痴,投稿多用为笔名。这个号是相当恰当的,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他那种专心一志,心不外骛的神情,是合于“
痴”
这个字的意思的。
他天分特别高,聪明、早熟,
在清华学堂当一级生时,就被同乡学者梁任公先生所赏识,以为将来必有成就。他在报纸和国内第一流专门学术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作者是位教授呢!
1929
从清华学堂毕业后便到美国斯丹福大学学哲学。1933
回国任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35
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初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芦沟桥事变,只身南下,任教于浙江天目山的浙江大学。由于时局动荡,浙大几度搬迁。此时,由北大南开清华三所大学合组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他又辗转来到昆明执教。1940
应遵义浙江大学之聘,到贵州讲学,一直到死在他的讲座上,享仅三十七岁。在那样硝烟弥漫的日子,学者们想要找到一个安定的治学之所,实属不易。
这是荫麟一生的学历和履历。
荫麟不是一个世俗的收藏家,不大讲究版本,可是生性喜欢收书。限于财力,收藏的书其实不够多。留美时省吃省穿,剩下的钱全给弟妹作教育费。到在清华服务的时候,才能有一点点剩余的钱收买旧书。开头装不满一个书架,慢慢的有好几排书架了。到离开北平前,他的小书房架上、桌上、椅上,地板上全是书,进出都得当心,不是碰着头,就是踩着书。
也许是哲学书念得太多吧,喜欢深思,在大庭广众中,一有意念,就象和尚入定似的,和他谈话,往往答非所问,不得要领。生性又孤僻,极怕人世应酬,旧同学老朋友碰头也不会打招呼。肚子里不愿意,嘴上就说出来,有时还写出来,得罪人不管,挨骂也不管。
荫麟的兴趣、性情就是如此。
荫麟生活的俭朴,在朋友中也是知名的。从美国回来,有春冬两套衣服,结婚时也没添置新的。买了一顶新呢帽,出去作客丢了,下次再买一顶鸭舌帽还是丢了,从此只好不戴帽子。结婚后第二天出去拜客,回来走到隔壁人家,看见主人,连忙说“
对不起,累你久候了”
,主人莫明其妙,过了好一会,他才明白自已是客人。朋友们闹他,给他起了一外号,叫张昏公。
荫麟死后的一个月,《大公报》替他发表一篇遗文,大意是对现实政治的控诉,天下为公恰恰是反面,选贤与能呢,选的是不贤和无能,举出实证,文笔很犀利。旁边还加了一点按语,大意说是因为死者的文字才能发表吧。
荫麟早即患心脏病,不料偏死于肾脏病。在撰写《中国史纲》的两内,他养成了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常常为了写一篇文章,几天几夜不睡觉,直到文章完成,才大睡几天、大吃几顿,结果健康大为受损。平时营养坏,离婚后心境坏,穷乡僻壤医药设备坏,病一发就非倒下不可,非死不可。假使没有这战争,假使这战争不能避免,而有一个好政府,或者是不太坏的政府,能稍稍尊重学者的地位和生活的时候,荫麟那样胖胖茁壮的身体,是可以再工作二十以至三十的。
中国的学者如此的稀罕,已有成就的学者如此地被糟踏,被淘汰,荫麟就如此寂寞地死去,寂寞地被人遗忘了。
但是,我仔细想想,从荫麟身后发表的文字来看,假如这一他不死于穷病,再多活三四,再多受些磨折、考验、洗炼,恐怕他还是得死,不过死法不同,不是死于穷病而己。
呜呼!我又能再说什么话呢!
(选自1946
12
月13
日天津《大公报》,有删改)
19
.“
他们坚守着岗位,忍饥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却用奶来养育下一代的成员。”
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4
分)
20
.如何理解文中“
他天分特别高,聪明、早熟”
与“
朋友们闹他,给他起了一外号,叫张昏公”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5
分)
21.
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根据文意,谈谈应如何避免张荫麟式的悲剧。(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9.
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当时的学者虽然忍饥受寒,生活艰苦,却能坚守岗位,创造出丰富的精神粮食传承给下一代(1
分)。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张荫麟的介绍,也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2
分)。
20.
答:前者表现在治学上(专业研究上),后者表现在生活上(2
分),塑造了一个治学严谨又不拘生活小节的学者形象(1
分);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他在学术上的专注和成就(2
分)(或 “
从不同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性鲜明、有趣味的学者形象,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2
分)。
21.
答:①
表达了作者对张荫麟英早逝的悼念和感慨;对学者被遗忘被湮没的同情;对当时政府不重视人才的控诉;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战争)的不满(答出任一点给1
分,二点给2
分,三点给3
分)。
②
政府应该尊重学者的地位和生活,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应该尊重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创设和平安定的环境;人才在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拓展的同时,应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每点1
分共3
分;能结合文意提出合理的建议,言之成理即可。)
- 下一篇:《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阅读答
- 上一篇:《背负十字架轻松走人生 山水
相关高中记叙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