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阅读
栏目:高中记叙文阅读时间:2020-05-26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①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 6500 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 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 13 亿多人口国度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①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6500
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13
亿多人口国度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在建党80
周之际,我特地赶到嘉兴南湖瞻仰这只小船。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船啊,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舱内,刚能容下十几个人促膝侧坐。当时这12
个党代表是何等的窘迫,举目神州,无我寸土。我算了一下,就是把舱里全摆满,顶多只能挤下14
个小凳,这就是现在有6500
万党员的中共一大会场吗?但不管怎样,工农的党在这条小船的襁褓里诞生了。
②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
未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人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涛人。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南下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
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这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之阻剿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
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几只远去的船影和留在岸上的一双草鞋。抗战八,共产党在陕北聚积了力量,然后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
③
中国古代有一个最著名的关于船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讲不实事求是,不会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我们不讳言曾犯过错误,也曾做过一些刻舟求剑的事。我们曾急切地追求过新的生产关系,追求那些在本本里看到的模式,硬要在我们自己的刻舟之处去找主观上想要的东西。因此也曾有几次尽兴放舟,“
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最危险的一次是“
文化大革命”
,险些翻船。但是我们也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时中国共产党早已是一条大船,都说船大难调头,但是邓小平成功地指挥它调了过来。在我们干社会主义数十后,又敢于重新问一句“
什么是社会主义”
,敢于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
。这勇气不下于当在南湖烟雨中问苍茫大地,船向何处。
④
红船自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80
。其间有时“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有时“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80
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
个头时,时在1945
7
月1
日,中国共产党刚开过“
七大”
,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的周期律。毛泽东答:“
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
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
个头,1992
,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当这只船航行到第79
,2000
江 泽 民视察浙江——
历史巧合,又是红船的出发地——
他指出:党要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时刻坚持“
三个代表”
。浪里飞舟80
,心忧天下三代人。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⑤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她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6500
万党员的大党就是从这里上岸的啊。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2001
6
月21
日
(选自梁衡《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有删改)
16
.“
襁褓”
的原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用在文中有什么含义?(分)
17
.第②
列举了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光辉事迹,这些材料是依照本段中哪一句话的意思串联起来的?请写出这句话。(分)
18
.文中第初中.高中阅读答案③
段引用的词句“
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喻指什么?( 分)
19
.在第⑤
段在,文章揭示了怎样的“
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
?(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①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6500
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13
亿多人口国度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在建党80
周之际,我特地赶到嘉兴南湖瞻仰这只小船。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船啊,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舱内,刚能容下十几个人促膝侧坐。当时这12
个党代表是何等的窘迫,举目神州,无我寸土。我算了一下,就是把舱里全摆满,顶多只能挤下14
个小凳,这就是现在有6500
万党员的中共一大会场吗?但不管怎样,工农的党在这条小船的襁褓里诞生了。
②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
未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人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涛人。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南下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
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这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之阻剿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
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几只远去的船影和留在岸上的一双草鞋。抗战八,共产党在陕北聚积了力量,然后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
③
中国古代有一个最著名的关于船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讲不实事求是,不会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我们不讳言曾犯过错误,也曾做过一些刻舟求剑的事。我们曾急切地追求过新的生产关系,追求那些在本本里看到的模式,硬要在我们自己的刻舟之处去找主观上想要的东西。因此也曾有几次尽兴放舟,“
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最危险的一次是“
文化大革命”
,险些翻船。但是我们也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时中国共产党早已是一条大船,都说船大难调头,但是邓小平成功地指挥它调了过来。在我们干社会主义数十后,又敢于重新问一句“
什么是社会主义”
,敢于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
。这勇气不下于当在南湖烟雨中问苍茫大地,船向何处。
④
红船自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80
。其间有时“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有时“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80
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
个头时,时在1945
7
月1
日,中国共产党刚开过“
七大”
,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的周期律。毛泽东答:“
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
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
个头,1992
,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当这只船航行到第79
,2000
江 泽 民视察浙江——
历史巧合,又是红船的出发地——
他指出:党要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时刻坚持“
三个代表”
。浪里飞舟80
,心忧天下三代人。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⑤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她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6500
万党员的大党就是从这里上岸的啊。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2001
6
月21
日
(选自梁衡《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有删改)
16
.“
襁褓”
的原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用在文中有什么含义?(分)
17
.第②
列举了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光辉事迹,这些材料是依照本段中哪一句话的意思串联起来的?请写出这句话。(分)
18
.文中第初中.高中阅读答案③
段引用的词句“
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喻指什么?( 分)
19
.在第⑤
段在,文章揭示了怎样的“
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
?(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 下一篇:《永远的断章》阅读答案
- 上一篇:《霍尔金娜:她超越了体操》阅读答
相关高中记叙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