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记叙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化遗民陈寅恪》 >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化遗民陈寅恪》

栏目:高中记叙文阅读时间:2020-05-26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化遗民陈寅恪 林贤治 学者陈寅恪,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推重;自《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出版之后,更传诵一时。有关的评论及著作,甚或称作 学人魂 当前精神领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化遗民陈寅恪
林贤治
学者陈寅恪,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推重;自《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出版之后,更传诵一时。有关的评论及著作,甚或称作“
学人魂”“
当前精神领域之偶像”
,推许之高,前所未有。的确,陈寅恪在历史学,以及相关的众多学科内均有所建树,且不少具有开拓性质;而一生恪守学人本色,绝不曲意阿世,尤属难得。但是,他所有一切惟局限在旧文化范围,与新文化扦格不入。
作为“
文化遗民&rdquo初中.高中阅读答案;
,陈寅恪本质上是维护旧文化的;今天所以变得特别稀有,乃因为中国知识分子以长达几十的集体性精神溃败,而突显固守的意义而已。1927
,王国维投水自沉,陈寅恪不同一般识见,认为王氏所殉,非系“
具体之一人一事”
,而在神州文化的陆沉。陈寅恪挽王氏的诗词有云:“
赢得大清干净水,呜咽说灵均”
;“
他清史求忠迹,一吊前朝万寿山。”
吴宓解说陈诗乃“
悲王先生之忠节”
,又说“
王先生所殉者,君臣之关系耳。”
表明陈寅恪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君臣大纲的认同,对君主制的认同。至于大清王朝,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构件罢了。
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陈寅恪及吴宓等尚在海外求学。据吴宓幼女吴学昭所记,“
对于陈独秀、胡适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甚为偏激”
。陈寅恪仍主张用对对子来测验学生的国文程度。他强调中国语文的特性。他前后出版的著作,坚持使用文言文,繁体字,竖排本。
1930
,他述及中国学术现状时,说:“
今日国虽幸存,而国史已失其正统。”
在此,与其说不满的是政权的性质,无宁说是政权的形式,即无君无臣的非“
正统”
性。殊不知,他所称的“
党家专政”
,其实是生杀予夺的帝王政治的借尸还魂。新文化运动中的“
科学”“
民主”“
自由”
等口号,长期停留在思想层面,却没有能够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础。1949
以后,他以文化的眼光看政治的态度并未改变。他明确表态:“
我次不反对现在政权”
;“
我从来不谈政治,与政治决无连涉,和任何党派没有关系。”
这种不合作主义态度,是传统士大夫式的。无须讳言,他的诗集不乏现实政治的感喟,但是,篇幅更大的是自伤怀抱,以及作为一个历尽沧桑的史家的兴亡之感,是负鼓盲翁唱给旧文化的深情挽歌。
陈寅恪几次提到“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最为人所称道。考其出处,用法有三:其一是维护“
我民族”
的独特性,此即为《论韩愈》《柳如是别传》的主旨之一;其二是反对政治对学术的干预,保持学术的“
中立”
价值,亦即王国维所说的“
学问之自由独立”
;其三指治学态度,不可依傍他人。其意如此,距真正的独立精神尚远。独立与自由,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它们是不可能脱离现代价值观念而存在的。
在近人中,陈寅恪和王国维一样极重学术的地位,他们同祥力求以学术重振业已衰微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包括以诗证史的方法,甚至叙述方式颇相一致。他一生著述,少有系统条理的史述,多为笔记式的考据文章;由于留学时深受德国语文考证学派的影响,所以能够在原来乾嘉学派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论<
再生缘>
》和《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晚的得意之作。所谓“
晚唯剩颂红妆”
,两书均借“
罕见之独立女子”
作主角,感怀身世,发愤明志。表面上揄扬女性,固有的传统观念却随处可见,尤以后者为甚。关于柳如是,书中赞美:“
对如花之美女,听说剑之雄词,心已醉而身欲死矣。”
明显是一种没落的士大夫情调。
作为诗人学者,陈寅恪自有其存在之价值,但不必悬作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正如“
为学术而学术”
自有其成立之理由,不必一定尊为学术之正宗一样。现代意艾的知识分子,固须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又须超越自己的专业,以独立的批判态度,体现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其价值取向是属于未来的,而非过去和现在,所以能够来自传统而反叛传统,不致成为传统的陪葬品。

(摘编自林贤治新浪博客2006-10-30
发)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在吴宓看来,陈寅恪挽悼王国维的诗词反映出他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君臣关系和君主制的认同,而不能体现他对大清王朝的忠心。
B
.陈寅恪作为一位著名学者,道德文章受人们推重,被称作“
学人魂”“
当前精神之偶像”
。从学人本色这个角度本文作者也赞同这个评价。
C
.从本文的记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陈寅恪的形象:在学术领域不乏建树、开拓,但却是守旧的,他有存在的现实意义,却不必推崇。
D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借写“
罕见之独立女子”
来感怀身世,借以维护“
我民族”
的独特性,本文作者认为这不过是没落的士大夫情调。
E
.陈寅恪20
代悼念王国维的诗词、30
代对中国学术现状的看法和1949
以后的“
不合作主义”
态度表明,其精神思想前后大致一样。

(2
)陈寅恪“
文化遗民”
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概括。(6
分)

(3
)本文作者对陈寅恪的历史地位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分析。(6
分)

(4
)陈寅恪多次提到“
独立之精神……”
可见他对“
独立”
的推许,但本文作者却认为陈寅恪距真正的现代价值观念上的“
独立”
甚远。你是怎样看待陈寅恪的“
独立”
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相关高中记叙文阅读

推荐高中记叙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