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记叙文阅读 > 《杨镰:我和新疆的六十个约定》阅读及答案 >

《杨镰:我和新疆的六十个约定》阅读及答案

栏目:高中记叙文阅读时间:2020-05-26
杨镰:我和新疆的六十个约定 王斯敏 计亚男 ① 阿提米西布拉克, 60 泉。 一幅新疆地图被 哗 地摊开,一根手指在上面游走着,寻找这天书一样的名字,指给我们这两个好奇的访客看 杨镰:我和新疆的六十个约定
王斯敏
计亚男
①“
阿提米西布拉克,60
泉。”
一幅新疆地图被“
哗”
地摊开,一根手指在上面游走着,寻找这天书一样的名字,指给我们这两个好奇的访客看。

没有人会不好奇。西域、楼兰、罗布泊……
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是些多么奇妙的地方——
极具魅力,却遥不可及。然而,我们面前这个身材高大、银发粲然的学者,数说起来却泰然自若,像言及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因为,这些都是他用脚步一次次丈量过、用文字一次次解剖过的地方。
③1968
,杨镰高中毕业,他选择去新疆“
接受再教育”
。临行,杨镰去向父亲的挚友——
著名诗人冯至告别。冯至取出一本书来送给他,发黄的封皮上,赫然几个大字——
《我的探险生涯》,斯文·
赫定著。

纵横山野的“
牧马人”
生活听来浪漫,实则苦不堪言。无数个静寂无人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斯文·
赫定穿越时空的诉说。他似乎跟着这位探险家踏上了一条无尽的长路,新疆的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开始浸润他干渴的心。
⑤1976
,杨镰终于奋斗回北京了,但他却再也无法割舍新疆。他为自己圈定了60
个探险考察点,和新疆订立了60
个约定。
⑥1989
的一天,瑞典一家电视台找上门来:他们筹拍大型电视片《斯文·
赫定之路》,想请杨镰帮助策划。《斯文·
赫定之路》播出后,在瑞典反响热烈,杨镰应邀赴瑞典交流。在那里,他拜访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马悦然的夫人是四川人,她感慨地告诉杨镰:“
你要记住,我们不是关心沙漠,是关心在沙漠中居住和进出的人;我们不是关心雪峰,是关心雪峰对人类的影响。”

杨镰陡然一惊,立时颖悟:是呀,人的焦虑可以烧灼生烟,人的企盼能够再造情感。为什么我心焦如焚地想重返新疆,难道不是为了这些世代生长于斯、与沙漠抗争的人们吗?

从此以后,杨镰把考察重点锁定在自然和人的关系上,把大漠、绿洲、建筑……
统统还原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
199810
月11

,塔里木东端,罗布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在罗布人举族撤离家园整整一个世纪之后,这里迎来了第一位外界的探访者。

他就是杨镰。带他前来的,是当随祖辈们移居若羌县米兰镇的百岁罗布老人热合曼。热合曼逐一为杨镰指点着他父辈们生活过的地方。原来,这每个沙包之下,就是一个昔日罗布人的庭院,肆虐的风沙以其为核,聚敛成丘;而那残存的芦苇荡,旧时则长满了“
密集得插不进一根手指”
的芦苇。
?
这就是楼兰遗民罗布人最后的“
伊甸园”
吗?那个有着“
中亚地中海”
之称的游移湖,那个以“
水草丰美,适宜人居”
命名的渔村?杨镰不由想起了罗布人最有名的传说:在罗布泊广袤的海域中有许多一人长的大鱼,每逢春天,这些鱼会跃上湖岸,变成马鹿,跑进茂密的胡杨林栖身;等到深秋树叶落尽,这些马鹿又跳回水里,变成大鱼……
可是今天,鱼、湖、树、鹿,都哪儿去了呢?
?
此行结束后,杨镰将十余考察见闻写成非虚构小说《最后的罗布人》。这本书不但引起了读者对罗布人的兴趣,更使杨镰在罗布人中名声大振。
?
60
个目标,就这样一个个实现——
探求清朝流放乌鲁木齐的越南王公的存在证据,寻找八十多前叱咤河西走廊的国际大盗黑喇嘛,重新发现八十多前斯文·
赫定记述的“
中蒙边界第496
号界桩”
谢别斯廷泉……
二十多来,他47
次深入新疆腹地,写出了《荒漠独行》《发现西部》《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等作品,主持编译了《西域探险考察大系》《探险与发现》等丛书。他丈量着新疆,不但用脚步,也用饱蘸深情的文字。
⒁60
个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终止。

在他心中,“
西部探险如同一扇闭得死死的大门,被一个傻里傻气的人,硬是推开了一道缝隙……
他鼓足勇气向前走去,终于为他身后的人留出了观察秘境的通道”
。在杨镰推开的门缝里,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
(摘编自《光明日报》)
1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在大多数人眼里,楼兰、罗布泊等地方都是遥不可及的,但对于杨镰而言,这些地方就像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一样。
B.
杨镰高中毕业时,出于对新疆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的喜爱,毅然选择怀揣一本《我的探险生涯》到新疆“
接受再教育”

C.
从瑞典一家电视台请杨镰帮忙策划拍摄电视片《斯文·
赫定之路》一事,可以看出杨镰在新疆探险考察方面颇有影响力。
D.
杨镰在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带领下,来到了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并且揭开了一个世纪前罗布人举族撤离家园的秘密。
E.
文章以叙述为主,但也不乏描写,如为了表现杨镰对新疆的热爱和对探险考察的深刻认识,除了叙述,还有心理描写。
14.
文章第③
段写到冯至送杨镰一本斯文·
赫定的《我的探险生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作者认为,杨镰让“
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
,请结合杨镰的探险活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3.
【解析】选B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中信息的能力。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把题中各项信息与文中相应信息分析比照是解题的关键。B
项,“
出于对新疆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的喜爱”
有误,到了新疆,读了斯文·
赫定的书之后,杨镰才喜爱上新疆的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D
项,“
揭开秘密”
于文无据。
14.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文本中某个段落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文章第③
段写到冯至送杨镰一本斯文·
赫定的《我的探险生涯》,在内容上说明杨镰对新疆的探险源于斯文·
赫定的影响,也说明杨镰的探险考察是对斯文·
赫定探险精神的延续;在结构上为后文写杨镰帮拍电视片《斯文·
赫定之路》和赴瑞典交流做铺垫。
答案
:①
说明杨镰对新疆的探险源于斯文·
赫定的影响,也说明杨镰的探险考察是对斯文·
赫定探险精神的延续。②
为后文写杨镰帮拍电视片《斯文·
赫定之路》和赴瑞典交流做铺垫。
15.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解答本题要结合杨镰的探险活动,通过对其探险活动的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深远意义,进而解读“
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
这句话的内涵。
答案
:①
杨镰对新疆进行长达二十多的探险,写出了多部有关新疆探险的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疆。②
杨镰对荒村阿不旦的探访,唤醒我们对阿不旦以前“
水草丰美,适宜人居”
的美好记忆,引发我们反思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③
杨镰对新疆的探险考察,告诉我们大漠、绿洲等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缩影。

相关高中记叙文阅读

推荐高中记叙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