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古诗词阅读 >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阅读 >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阅读

栏目:高中古诗词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 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
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8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

梦回凉冷润衣襟





字的妙用。
(5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6

)

答:
_______________初中.高中阅读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




浸润
、滋润(
1
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
2
分);



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
2
分)。
9


颈联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酣畅淋漓的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2
分)

诗人想象

大雨三日

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
1
分)然后收归眼前,直抒

听雨

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的音乐来欣赏。(
1
分)虚实相生(
1
分)、直抒胸臆。(
1
分)
(1)
首联中的“
润”
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2
分)
(2)
诗人的情感集中在“
喜”
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3.
(8
分)
(1) “
润”
字既细致地描绘出霖雨已降给诗人带来的清凉和舒适之感,又形象地表达出了久旱逢甘霖后诗人心中的喜悦之情。(2
分)。
(2)
全诗采用情景相济、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
分)既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又表现了诗人心系百姓的情怀。(1
分)首联写骄阳转雨、天气变凉,表现个人喜悦之情。颔联写诗人不顾“
房漏”
、“
床湿”
,见溪流“
岸深”
,旱情缓解,
为民而喜。颈联写久逢甘霖,千里平畴、一片青绿,潇潇雨落梧桐之声就是最美妙的乐声,为可望的丰收而喜至极。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4
分)

1
)颈联中



字、



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4
分)

2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抒发的感情。(
4
分)
参考答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1
.(
8
分)(
1
)①



字写诗人想象中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2
分)②



字写诗人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
2
分)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2
)大雨如注,诗人

房漏



床湿

,但他不顾个人生活窘迫,闻雨而喜(
2
分),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
2
分)
8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9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1
分),关心国计民生(2
分)的诗人形象。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1
分),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1
分)。
9.
特点:雨大,及时(2
分,每点1
分;答“
凉”“
冷”
不给分,因为“
凉”“
冷”
也是因为雨大)。分析:①
诗人半夜感到“
凉冷”
,看到“
屋漏床床湿”
,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
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
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4
分,每点2
分,写出两点即可)
【附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任上,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
喜”
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
且喜”
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
屋漏床床湿”
,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床头屋漏无干处”
稍加变化;“
溪流岸岸深”
化用杜甫《春日江村》“
农务村村急”
句。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
喜”
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喜”
字是全诗的中心,诗人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
喜”
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高中古诗词阅读

推荐高中古诗词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