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龙吟》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古诗词阅读时间:2020-05-26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章质夫-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飞坠。 轻飞乱舞,
点画青林,
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两首都是咏物词。咏物诗词是指那些以自然界的东西作为描写对象,抒发诗人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词。
⑴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扬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⑵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蹊径,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A
.苏词意境高:观章质夫的原词,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ldq高中.初中阅读答案uo;原唱”望尘莫及的。
B
.构思奇妙:“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圈子,而“和词”却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
C
.语言艺术:“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3)
有人说苏词的最后一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它的妙处。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章质夫-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飞坠。 轻飞乱舞,
点画青林,
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两首都是咏物词。咏物诗词是指那些以自然界的东西作为描写对象,抒发诗人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词。
⑴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扬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⑵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蹊径,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A
.苏词意境高:观章质夫的原词,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ldq高中.初中阅读答案uo;原唱”望尘莫及的。
B
.构思奇妙:“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圈子,而“和词”却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
C
.语言艺术:“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3)
有人说苏词的最后一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它的妙处。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 下一篇:王维《归嵩山作》阅读赏析及答案
- 上一篇:《河渎神》阅读答案及解析
相关高中古诗词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