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古诗词阅读 > 《禹庙 禹庙空山里》阅读答案及赏析 >

《禹庙 禹庙空山里》阅读答案及赏析

栏目:高中古诗词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 分)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
分)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1
)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那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
4
分)

2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
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
"
空山
""
荒庭
""
秋风
""
古屋
"
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
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0.

1








二字特别传神。(
2
分)不但把云气水声拟人化,而且动静结合(
1
分,手法答对一种即可给分),描写了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让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或者:用这大自然的气势磅礴景象衬托出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
1
分)

2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
2
分)。荒凉意象与全诗情感基调不矛盾: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诗人采用了反衬手法,以冷落荒凉的真实之景,有力地表现了大禹的气魄与功绩。(
2
分)
《禹庙》赏析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邃。诗人通过远望近观的视角转换,采用虚实结合、拟人传神等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讴歌了
大禹
治水泽被万代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将缅怀英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出来。
首联写道: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高中.初中阅读答案日斜。

诗人开门见山,起笔就令人森然、肃然。



即无人之意。王维的《鹿寨》中写道: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诗歌表现了山的幽寂。而杜甫在诗歌中,一个



字,不但给我们以寂静之感,而且联系下句中的秋风萧瑟,这空旷的山更加荒凉,更觉阴森。接着写道

秋风落日斜

,也就是在这荒凉阴森的环境中,在夕阳之下,突出了巍巍的禹庙。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诗人登上了禹庙。
颔联写道: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这联承上而来,写诗人在禹庙内所见。首先,诗人看到的是







,这一







,表现了禹庙荒芜和古朴。其次,诗人又写了

垂桔柚




画龙蛇

两个景观,前一个是自然的,后一个是人为的,都是眼前实景。可以说,庭中桔柚硕果垂枝,壁上神龙飞舞又给

荒庭
”“
古屋

带来一片生气。这里,诗人化用了典故。据《尚书
·
禹贡》载,禹治洪水后,九州人民得以安居生产,远居东南的

岛夷

之民也

厥包桔柚

(把丰收的桔柚包裹好送给禹)。又据《孟子
·
滕文公》记载:禹

驱龙蛇而放菹(泽中有水草处)

。也就是说,大禹使龙蛇也有所归宿,不再兴风作浪。这里,杜甫不但被古代英雄的业绩所鼓舞,而且也表现出了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豪迈的感情。
颈联写道: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


《说文》说

吹也

。《声类》说:

出气缓曰嘘。

这两句写庙外之景。上一句描写了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下一句写了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其中的







二字用得很妙,不但云气水声拟人化,而且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象,令人感到无限壮美。
特别传神。在这里,神话和现实,庙内和庙外之景,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
尾联写道:“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四载”指传说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车盾,山乘?(“?”是古代走山路时乘坐的器具,亦称“山轿子”)。“三巴”就是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传说中,这一带原是沼泽,大禹凿通三峡后改建为陆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早就听说你乘四载、凿三峡、疏长江、控三巴的英雄事迹。诗歌结尾不是写庙,而是写人。我们从诗人列举的事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大禹的赞扬和敬佩,从中也看出诗人希望代宗李豫能发扬大禹治水体现出来的艰苦创业精神,把国家治理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艺术上,首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像洪水横流,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诗人借“大禹”的故事,希望代宗李豫能发扬大禹艰苦创业精神,把国家治理好。其次,典故的运用,不但是诗歌富有形象感,而且使诗歌意蕴深厚,诗人的情感更为丰富。第三,意象鲜明,境界高远。

相关高中古诗词阅读

推荐高中古诗词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