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高中阅读 > 高中古诗词阅读 >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栏目:高中古诗词阅读时间:2020-05-26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比如江苏
08
高考诗歌鉴赏题阅卷情况如下:分值
8
分,实际得分
2.2
分,得分率
27.5 %
。这一得分是整套试卷各类题型中
(
不计附加题
)
最低的,因此,很多同学都把诗歌鉴赏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望“题”兴叹,以至做题时纯粹跟着感觉走。
  怎么解决目前面临的这个难题
?
答案:唯有“训练”二字。主要着眼两个方面:一方面广泛积累,尽可能多掌握古诗词。见多肯定识广,对解题会有帮助
;
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鉴赏技巧,这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两点结合,就是“积累
+
技巧”的策略。
  然而高三阶段,时间十分宝贵,中国是诗的国度,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大量积累整理,大海捞针,费神费力,而且这是一个较长的历程,靠的是水磨功夫,属于水滴石穿类,显然不可取
;
大批量地做练习,以求熟能生巧,第一线的老师十分清楚,有些诗词做过后隔一段时间再做,几乎与没做过一个样,谈何容易
!
此时,教材的梳理与整合显得十分重要,爬梳近全国和各省市高考诗歌鉴赏题,语文课本中柳永词作《雨霖铃》的意义非同凡响,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具有母本意义。试结合近三全国和各省高考具体试题,以《雨霖铃》词句顺序为纲作一简单剖析与说明。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词作开篇高中.初中阅读答案,写一幅秋天长亭送别图,点明地点、节序、事件,“凄切”奠定词作的基调,通过景物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之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景物描写开篇,看似无形之笔,却是有心之柳,基本都是用来渲染一种特定的情味,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而许多诗词的开篇都有类似的描述,如
07
高考四川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
拟小标题要先了解画面的主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此诗首联写了时间——秋天
(
秋床
)
夜里
(
缺月、漏未央
)
,地点——驿站客馆,景物——一灯照秋床,写主人公彻夜难眠。由此可得出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
类似
08
高考全国卷要求对《题李世南画扇》
(
蔡肇
)
画面进行简单描述并说说有什么气氛。
  再如,
07
高考重庆卷要求对《惜牡丹花》
(
白居易
)
抒发感情进行解说,只要抓住首句中的“惆怅”二字是基调
(
如同《雨霖铃》中“凄切”
)
,再结合标题中“惜”字不难概括出对将要凋零的牡丹花的珍惜、惋惜之情。
08
高考浙江卷对《日暮倚杖水边》
(
王寂
)
首联中“羁绪”二字的理解,
06
高考辽宁卷对《东坡》
(
苏轼
)
诗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的考查等都属此例。
  
2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作者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镜头既是细节描写,也是白描直述,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暗示。中国文学一般不直接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古诗词,这种以动作描写
(
或细节描写
)
来写人物在诗词中曾屡屡出现,比如
08
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注】①捻
(ni
ǎ
n)
: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
或动作描写
)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
(
动作
)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
(
惜春
)
到无奈春归的感情
(
心理
)
变化。
)
  再如,
06
高考北京卷要求对《移居
(
其二
)

(
陶渊明
)
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进行分析,只要理清“过门更相呼”、“言笑无厌时”等诗句情感是由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或者说是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就迎刃而解。
  
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借景抒情
(
寓情于景
)
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此句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衬托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属于王夫之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念”字后“去去”属叠字,越去越远的意思,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
“暮霭”曰“沉沉”,也属叠字,声调和谐,景色如绘,着色一层浓似一层。这种景情相融、以景传情的艺术手法古诗词中比比皆是,如
07
高考江苏卷所考离别词句如水墨山水,更是与此如出一辙:

相关高中古诗词阅读

推荐高中古诗词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高中记叙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 高中议论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词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高中现代诗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 高中名著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 高中课内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