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厉鹗《晓至湖①上》阅读答案
栏目:高中古诗词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
高中.初中阅读答案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4
分)
答:
参考答案:
12
.(1
)①
喜爱幽静:“
人意静”
、“
寒雾生”
等。②
亲近自然:“
临水、“
稍见初日开”
等;③
向往自由:“
学野凫”
、“
逐清景”
等;④
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
安得”
。(①②与③④各任答一点即可,每点2
分,共4
分。)
(2
)①
对比:以“
有声”
与“
无影”
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
对偶:以“
折苇”
对“
遥山”
,近景与远景结合,以“
动有声”
对“
淡无影”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③
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听觉描写和视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④
以动衬静。(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手法任答其一,术语2
分,解析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
高中.初中阅读答案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4
分)
答:
参考答案:
12
.(1
)①
喜爱幽静:“
人意静”
、“
寒雾生”
等。②
亲近自然:“
临水、“
稍见初日开”
等;③
向往自由:“
学野凫”
、“
逐清景”
等;④
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
安得”
。(①②与③④各任答一点即可,每点2
分,共4
分。)
(2
)①
对比:以“
有声”
与“
无影”
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
对偶:以“
折苇”
对“
遥山”
,近景与远景结合,以“
动有声”
对“
淡无影”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③
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听觉描写和视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④
以动衬静。(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手法任答其一,术语2
分,解析2
分。)
- 下一篇: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
- 上一篇:《听筝 柳中庸》阅读答案
相关高中古诗词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