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栏目:初中阅读指导时间:2020-05-26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乳山寨初中 董晓华 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 扫描式 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乳山寨初中
董晓华
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
扫描式”
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
味同嚼蜡”
;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探究中的一个收获。
一、找准一个突破口
一节课,总有部分学生置身于课堂之外。这固然有他们学习状态的原因,但也有教师课堂设计的重要因素。再老的课文,只要花心思,总能找到新角度,上出新意。
所以,文言文教学找准突破口是一个关键。
说故事就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作者与文章的故事由学生来说。在老师的导入语后,让学生举手给同学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以及课文内容故事。学生在课前都要按 老师的要求预习。几乎每一篇文言文里都有一个故事,作者自己也有故事。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无疑会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提高他们的学习探究的热情。学习<<
伤仲永>>
一课,学生讲的王安石和方仲永的故事极大地调动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与课文展开深层次的对话,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把握一个根本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诵读,是多来不少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
但如何指导诵读,使之真正发挥效益并不是易事。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课文内容灵活应用。文言文教学多种形式的朗读非常重要。 读顺文字,读通文意都需要朗读,可是光读不说,学生的说欲望不能满足,就读的没劲了,可以采取小组代表互评,个评等形式进行。既集中了学习的注意力,又提高朗读水平。有时 老师没有在意的字的读音,如“
今夫不受之天”
的“
夫”
读音为第二声,有学生读为第一声,通过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过来的。“
余闻之也
久”
,有学生读为“
余闻之
也久”
,通过评论,学生知道了这样读和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理解了句意。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三、更换一种译法
文言文同现代文的体例有很大不同,必须正视它的字面教学,这是基础,一篇现代文,学生拿起来就可以读,而在文言文面前,学生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可采取 “
添字改字勾画注释”
法。
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
添字改字勾画注释”
。用此法记翻译笔记,写的少,想的多,既说又写,行动和思想结合起来,学生人人参与,既有老师的引导也有自己的探究,会觉得有趣的多。当然,需要意译的句子和难词难句教师要重点讲解。这样省出时间来教师以段为单位让学生齐读翻译。好处是可以规范少数后进生的翻译,让所有的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不动笔墨不读书”
,更重要的是适合学生少写多说多想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有收获才有学习的快乐。学生不初中.高中阅读答案会因为单调枯燥的翻译而厌学文言文,也不会因为学了很多篇还是读不懂文言文。
四、
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捕蛇者说》中,有两句句子出现到
“
赋
”
、
“
岁赋其二
”
、
“
更若役,复若赋
”
,这两个
“
赋
”
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动词,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赋税的意思。再联系复习旧知,《岳相楼记》中也出现一个
“
赋
”
,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句中的
“
赋
”
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我在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放过。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
“
之
”
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
“
的
”
,有的时候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如
“
又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
辍耕之垄上
”
(《陈涉世家》),这就需特别当心。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五、培养一种能力
学生在诵读试译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各人对文本的理解、切入角度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而且也还有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让学生把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解决。让学生们再一次走入文本,积极思维,互相讨论交流。如<<
口技>>
的教学。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场景,使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词语。学生能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再由浅入深的设计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学生说,口技精彩,我们学的也精彩。当然语言上障碍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而此讨论理解重点词语既是理解内容的关键,又是掌握字词的最佳时机。可谓以内容牵动字词,以字词促动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质疑过程中,他们的探索精神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得以提升。
总之,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已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对作品不确定的“
空白”
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教师适时当好引导者,课堂才能生机无限,活水潺潺。
乳山寨初中
董晓华
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
扫描式”
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
味同嚼蜡”
;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探究中的一个收获。
一、找准一个突破口
一节课,总有部分学生置身于课堂之外。这固然有他们学习状态的原因,但也有教师课堂设计的重要因素。再老的课文,只要花心思,总能找到新角度,上出新意。
所以,文言文教学找准突破口是一个关键。
说故事就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作者与文章的故事由学生来说。在老师的导入语后,让学生举手给同学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以及课文内容故事。学生在课前
伤仲永>>
一课,学生讲的王安石和方仲永的故事极大地调动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与课文展开深层次的对话,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把握一个根本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诵读,是多来不少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
但如何指导诵读,使之真正发挥效益并不是易事。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课文内容灵活应用。文言文教学多种形式的朗读非常重要。 读顺文字,读通文意都需要朗读,可是光读不说,学生的说欲望不能满足,就读的没劲了,可以采取小组代表互评,个评等形式进行。既集中了学习的注意力,又提高朗读水平。有
今夫不受之天”
的“
夫”
读音为第二声,有学生读为第一声,通过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过来的。“
余闻之也
久”
,有学生读为“
余闻之
也久”
,通过评论,学生知道了这样读和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理解了句意。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三、更换一种译法
文言文同现代文的体例有很大不同,必须正视它的字面教学,这是基础,一篇现代文,学生拿起来就可以读,而在文言文面前,学生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可采取 “
添字改字勾画注释”
法。
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
添字改字勾画注释”
。用此法记翻译笔记,写的少,想的多,既说又写,行动和思想结合起来,学生人人参与,既有老师的引导也有自己的探究,会觉得有趣的多。当然,需要意译的句子和难词难句教师要重点讲解。这样省出时间来教师以段为单位让学生齐读翻译。好处是可以规范少数后进生的翻译,让所有的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不动笔墨不读书”
,更重要的是适合学生少写多说多想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有收获才有学习的快乐。学生不初中.高中阅读答案会因为单调枯燥的翻译而厌学文言文,也不会因为学了很多篇还是读不懂文言文。
四、
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捕蛇者说》中,有两句句子出现到
“
赋
”
、
“
岁赋其二
”
、
“
更若役,复若赋
”
,这两个
“
赋
”
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动词,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赋税的意思。再联系复习旧知,《岳相楼记》中也出现一个
“
赋
”
,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句中的
“
赋
”
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我在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放过。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
“
之
”
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
“
的
”
,有的时候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如
“
又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
辍耕之垄上
”
(《陈涉世家》),这就需特别当心。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五、培养一种能力
学生在诵读试译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各人对文本的理解、切入角度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而且也还有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让学生把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解决。让学生们再一次走入文本,积极思维,互相讨论交流。如<<
口技>>
的教学。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场景,使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词语。学生能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再由浅入深的设计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学生说,口技精彩,我们学的也精彩。当然语言上障碍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而此讨论理解重点词语既是理解内容的关键,又是掌握字词的最佳时机。可谓以内容牵动字词,以字词促动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质疑过程中,他们的探索精神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得以提升。
总之,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已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对作品不确定的“
空白”
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教师适时当好引导者,课堂才能生机无限,活水潺潺。
- 下一篇:《〈诗经〉两首》课后练习答案
- 上一篇:“师导生探 互动学习”教学模式
相关初中阅读指导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