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伪教学”当休矣
栏目:初中阅读指导时间:2020-05-26
语文伪教学当休矣 可以肯定地说,新课程实施以来,最热闹最繁盛的是语文教学园地,真可谓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新鲜的东西层出不穷。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些炫目的色彩中,确实 语文“伪教学”当休矣
语文“伪教学”当休矣
可以肯定地说,新课程实施以来,最热闹最繁盛的是语文教学园地,真可谓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新鲜的东西层出不穷。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些炫目的色彩中,确实存在着真伪莫辨的现象。笔者近来听了不少的新课程展示课,还有幸参与了&l高中.初中阅读答案dquo;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在大开眼界、颇长见识的同时,总感觉到有些做法过于“标新立异”,以致非语文味儿的东西弥漫着我们的语文课堂,颇有“伪教学”之嫌。再看看我们的常规教学,也盛行着一些怪异的现象,有些做法已经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常识,大可在“伪教学”之列。
初步归纳起来,语文学科的“伪教学”现象有以下种种表现:
辅助媒体滥用化。
计算机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阅读画面自然不能代替阅读文字,可是一些教师不深入钻研教材,不挖掘教材的语文教学因素,而一味地在多媒体运用上动“心思”,一味在课件制作上求“花样”,以致课堂上不见学生阅读鉴赏探究文本,倒成了形态各异的课件的大展示。例如有位老师执教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没有让学生诵读这篇精美的文言文,只字未提文中的文言虚实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文言句式等相关的文言知识,没有让学生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没有品味文章简洁、凝练的语言,没有感悟文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艺术手法,没有评判古人探究事理的求思态度,这些“语文”元素一概弃之不顾,倒是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关于王安石的生平和图片展示,(约
5
分钟)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带,(约
5
分钟)播放褒禅山旅游视频,(约
4
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屏幕示意图找出王安石游褒禅山路线,(约
6
分钟)石碑、前洞、后洞图片展示,(约
4
分钟)出示他人评王安石此文记游与说理的文字,(连读约
4
分钟)要求学生评论,(约
8
分钟)总结学生评论,以“筌”与“鱼”的关系来打比方,并在屏幕上打出一动漫画片,画面上一条鱼在网里不停地动,一直“动”到下课,学生好奇的目光全然不在课本上,而在那条“鱼”上了。
公开教学表演化。
公开教学与常态教学面貌各异,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了;公开教学具有“表演性”,这也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了。且不说事前要经过反复“排演”,把各种环节“设计”得天衣无缝(笔者曾在示范课评选活动中发现,有的授课老师把学生的发言内容都预设好了),单说课堂上,老师的十八般武艺纷纷亮相,其各种才艺表现得淋漓尽致,表面上看是师生生生互动,实际上学生却是近乎百分之百的“配角”,甚至可以说是“群众演员”或“观众”,有的只是鼓掌喝彩的分了。据观察,敢上公开课的教师(尤其是敢各地巡回做课的教坛明星)大都(我说的是“大都”)有些“表演”的天赋,或特别会说,或能说且会唱,或特别会煽情,或会利用媒体搞花样,或能出人意料地抛出一招,只要能让课堂“热闹”起来,再赢得数次掌声,这就算大功告成了。至于学生的真实感受怎样,会不会课上热热闹闹,课下迷迷茫茫,非但收获甚微,还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那就不得而知了。
文本研读空泛化。
把教材的“例子”全然不当一回事儿,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不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领悟和掌握相关知识,由浅入深地品味、玩赏、探究文本,不以学生的心与作者、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碰撞,不激发学生对文本探幽发微的热情,往往草草走一个阅读的过场,便提出一些诸如“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呀?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等空泛的问题,或者丢开文本无限拓展,不厌其烦地推介相关阅读材料。《诗经》中的《氓》虽然有一定的故事性,但是语言高度凝练,具有跳跃性,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对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教师不下工夫点拨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悉心鉴赏,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位教师在上本课时,不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只要求学生读两遍,复述一下大致故事情节,竟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讨论“造成悲剧应由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承担责任”,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老师也无法说服学生,结果不了了之。沈从文 先生的《边城》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描述人物内心情感的语言平实、简明而又含蓄,十分耐人咀嚼与玩味。可是有位教师没有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所创造的精神世界,倒把教学重心放在让学生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自己过端午节的趣事,一节课在表面的“热闹”中结束。
阅读教学资料化。
阅读教学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完全被淡化,变潜心研读文本为围绕教辅资料转悠,变发现与开掘文本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为死记硬背别人分析出来的条条框框,甚至变要求学生熟悉或诵读课文为翻来覆去“抠”资料。笔者发现,眼下书市上像《细说教材》《教材知识详解》《中学教材全解》《教材完全解读》《教材讲与练》等教辅资料很畅销,学生几乎人手一册,有了这些“法宝”,学生省事,教师也省心,因为它们已经将整个阅读教学活动过程“包办代替”了,从“研习导航”到“文题背景”“课文全解”“基础积累”“整体感知”“领悟鉴赏”“基础训练”“应用拓展”“练习详解”等一应俱全,教师只要在课上与学生绕着资料来“互动”,就可保证学生对教材了然于心,尤其是保证学生考试“过关”。笔者还发现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以读资料取代读文本的教师,学生考试成绩却跃跃领先。此种教法效果显著,自然大有普及之势。
复习巩固考试化。
与阅读教学同教辅资料紧密挂钩相同,语文复习与考试可以说形影不离,有些学校就是以“考试”一招名噪当地,有些教师总结出“以考试代复习”的秘籍。这些“招数”前几还只是运用于高三复习,如今已逐渐向各级推广,真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也将语文教学与数理化等自然学科“接轨”了,一课一小考,一单元一段考,一模块一大考,像《五高考三模拟》等高考训练册已赫然出现在高一高二学生的书桌上,难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考试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每一根毛孔了,面对考试我们丝毫不感到惊讶,不考试倒让我们惊讶了,因为我们被训练成了十足的‘考试机器人’,不考试就失去了惯性运动”。
- 下一篇:《组歌(节选)》课后练习答案
- 上一篇:中考备考六要点:看考纲备写作夯基
相关初中阅读指导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