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知识要点课堂笔记
栏目:初中阅读指导时间:2020-05-26
蜡烛是一种照明的工具。在黑暗中,它象征着光明。在古今中外,有很多以蜡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我国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蜡烛是一种照明的工具。在黑暗中,它象征着光明。在古今中外,有很多以蜡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我国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
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把握蜡烛的特殊含义。
知识汇总
1、关于西蒙诺夫
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开始写作。1938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代表作有剧本《我城一少》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我城一少》《俄罗斯人》《日日夜夜》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2、二战——苏德战事简介
1941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同,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6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19455月,德国投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 3、本文背景
1944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完全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4、本文文体介绍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5、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偷袭xí 拂晓fó xiǎo 瓦砾wǎ lì 地窖jiào
鞠躬jū gōng 颤巍巍chàn wēi 匍匐pú fú
6、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jiàn间接 ┍mái埋藏
间┥ 埋┥
┕jiān中间 ┕mán埋怨
┍zàng宝藏 ┍xiāo削皮
藏┥ 削┥
┕cáng躲藏 ┕xuē剥削
7、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
【名副其实】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颤巍巍】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通讯的六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2、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7段),一个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
第二部分(8~31段),一位老妇人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炮火安葬红军烈士。
第三部分(3初中.高中阅读答案2~44段),老妇人掩埋红军烈士的动人事迹感染了每一位红军战士。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
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把握蜡烛的特殊含义。
知识汇总
1、关于西蒙诺夫
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开始写作。1938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代表作有剧本《我城一少》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我城一少》《俄罗斯人》《日日夜夜》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2、二战——苏德战事简介
1941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同,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6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19455月,德国投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 3、本文背景
1944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完全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4、本文文体介绍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5、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偷袭xí 拂晓fó xiǎo 瓦砾wǎ lì 地窖jiào
鞠躬jū gōng 颤巍巍chàn wēi 匍匐pú fú
6、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jiàn间接 ┍mái埋藏
间┥ 埋┥
┕jiān中间 ┕mán埋怨
┍zàng宝藏 ┍xiāo削皮
藏┥ 削┥
┕cáng躲藏 ┕xuē剥削
7、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
【名副其实】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颤巍巍】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通讯的六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2、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7段),一个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
第二部分(8~31段),一位老妇人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炮火安葬红军烈士。
第三部分(3初中.高中阅读答案2~44段),老妇人掩埋红军烈士的动人事迹感染了每一位红军战士。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 下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浅谈
- 上一篇:初一文言文翻译学法指导
相关初中阅读指导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