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12分)》阅读答案
栏目:初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 12 分) ① 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12
分)
①
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②
700
多天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强烈地震,使8
万多同胞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受灾,1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满目疮痍。
③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发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战争性全国总动员令。“三重建任务争取两完成!”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地震两过去,遭受重创的灾区呈现崭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焕发活力,一条条道路穿山越水,一张张面庞重舒笑颜。草长莺飞的川西大地和陇南、陕南地区生机盎然。
④
“现在,走进四川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一名网友的观感集中表达了人们的评价;“这些项目的集中交付,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一个重灾市领导在对口援建项目交付仪式上的话语代表了灾区人民的心声。
⑤
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
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中华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磨砺得分外鲜明。“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人”——地震发生后响彻中华大地的呐喊,在灾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援建行动。19
个对口援建省市10
万多名援建人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住板房、啃干粮,战严寒、斗酷暑,以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奉献出让灾区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
⑥
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灾后重建比抢险救援更为复杂艰巨。它不是物质家园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作为灾难补偿的历史进步,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震后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发布的恢复重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原则。所有城镇的重建都先编制规划,再有条不紊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曾经被地震蹂躏得支离破碎的映秀镇中滩堡村,如今已成为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情的旅游小镇,不但有世界级建筑大师设计的作品,而且集中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减灾科技。所有重建地区都像这里一样,正在变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家园。
⑦
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总能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不仅设立了防灾减灾日,而且制订、修订了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政府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军队12
分钟后就到达灾区,所有转诊伤员无一死亡,7
天后灾后重建规划即启动,15
天后灾区172
所学校全部复课……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⑧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殊的历史境遇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汶川灾后重建奇迹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1
.第五段划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根据③④
两段概括回答)(3
分)
12
.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彰显在哪些方面?(3
分)
13
.第七段当中加横线部分有什么作用?(3
分)
参考答案:
10
.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11
.地震灾区的快速重建
12
.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
13
.这是一个事实,举例证明了“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的观点。(或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初中.高中阅读答案。)
(12
分)
①
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②
700
多天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强烈地震,使8
万多同胞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受灾,1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满目疮痍。
③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发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战争性全国总动员令。“三重建任务争取两完成!”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地震两过去,遭受重创的灾区呈现崭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焕发活力,一条条道路穿山越水,一张张面庞重舒笑颜。草长莺飞的川西大地和陇南、陕南地区生机盎然。
④
“现在,走进四川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一名网友的观感集中表达了人们的评价;“这些项目的集中交付,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一个重灾市领导在对口援建项目交付仪式上的话语代表了灾区人民的心声。
⑤
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
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中华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磨砺得分外鲜明。“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人”——地震发生后响彻中华大地的呐喊,在灾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援建行动。19
个对口援建省市10
万多名援建人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住板房、啃干粮,战严寒、斗酷暑,以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奉献出让灾区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
⑥
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灾后重建比抢险救援更为复杂艰巨。它不是物质家园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作为灾难补偿的历史进步,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震后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发布的恢复重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原则。所有城镇的重建都先编制规划,再有条不紊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曾经被地震蹂躏得支离破碎的映秀镇中滩堡村,如今已成为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情的旅游小镇,不但有世界级建筑大师设计的作品,而且集中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减灾科技。所有重建地区都像这里一样,正在变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家园。
⑦
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总能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不仅设立了防灾减灾日,而且制订、修订了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政府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军队12
分钟后就到达灾区,所有转诊伤员无一死亡,7
天后灾后重建规划即启动,15
天后灾区172
所学校全部复课……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⑧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殊的历史境遇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汶川灾后重建奇迹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1
.第五段划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根据③④
两段概括回答)(3
分)
12
.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彰显在哪些方面?(3
分)
13
.第七段当中加横线部分有什么作用?(3
分)
参考答案:
10
.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11
.地震灾区的快速重建
12
.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
13
.这是一个事实,举例证明了“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的观点。(或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初中.高中阅读答案。)
- 下一篇:《说宽容(18分)》阅读答案
- 上一篇:阅读《钱的极点》(毕淑敏)有答案
相关初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