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境界》阅读答案
栏目:初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读书的境界 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好书 悔人不倦 , 这 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然而,读书是要有境界的。 ②一个 读书的境界
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好书悔人不倦
,这
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读书是要有境界的。
②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的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这是他的读书境界;一个学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泡在书店里流连忘返,这
是他能达到的读书境界;而一位老人,会在冬日温煦阳光的照耀下,坐在椅子上静静的阅读有如他一生记录的书籍,他会因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这是他生命之端的一种读书境界。故有人云:“少读书,如隙中望月;中读书,如庭中望月;老读书,如台上玩月”。不同龄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生的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喜爱书、崇拜书。
③常读书,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人若要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地读书学初中.高中阅读答案习,探求新知识,吸取书中的营养。正如清人萧抡所说的那样:“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
④读书要有一定的境界,还要会读书。一本书并非皆是精华,满世界的书也并非都是精品,这就要求读书的人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做到这一点
,那就是一种已经被升华了的读书境界。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⑤孔子曾说: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
也说出了读书人所追求的两种不同的境界。“古之学者为已”,是说读书人要把看作提升自己修养与心志的途径,刻苦而努力地求索、追求,博闻而强志,胸襟宽广,以“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廓大胸怀为他人造福,同时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也批评“今之学者为人”的浮躁与虚妄,他所说的“今之学者为人”是说读书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鲁迅 先生也曾讽刺过那种“为人”而读书的所谓“文人”,他说,他们其中的一个特征是,必有个雅致的书斋,背后有几大排漂亮的书橱,橱中摆满了精装的典籍等。可是,他们真的认真读书了么?真的认真思考了么?
⑥读书若没有高尚的情操,便不免要落到为人的俗套里,即使读了书,也不能致用、致知,即用不到正地方和一知半解而已。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没有幽静的心灵和清明的神智,你怎么能获得经典中的真谛,又怎么能用优秀的文化和高雅的灵魂之光来陶冶自己、洗礼自己?
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能够让人开阔视野,令人胸怀大志,让人更为热爱生活。越是知识更新快的时代,读书就越有讲究。越是需要知识的代,读书也就越需要境界。真正的读书人,是以自己全部的身心,从一本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与自己心灵共鸣的所在,最终达到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的精神的升华。所以说,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
16.
第一段加点词“悔人不倦”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
分)
17.
第二段划线句“少读书,如隙中窥月,中读书,如庭中望月,老读书,如台上玩月。”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5
分)
18.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一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的生命的全部。
B.
第二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地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
C.
第四段划线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读书人要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
D.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这句话”是指“古之学者为己”。
19.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了
的观点。根据本段的论述,请列举一个“古之学者为己”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
7
分,本试卷上出现的事例除外)
20.
本文的论点是
(3
分)
参考答案:
16
.悔(1
分) 诲(1
分)
17
.比喻(1
分)
排比(1
分)
形象地、浅显地论证了不同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生的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增强了语势。(3
分)
18
.C(3
分)
19
.对比论证(2
分)读书要有高尚的情操(2
分)
举例:略(事例1
分,简要分析2
分)
20
.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这是—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3
分)
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好书悔人不倦
,这
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读书是要有境界的。
②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的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这是他的读书境界;一个学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泡在书店里流连忘返,这
是他能达到的读书境界;而一位老人,会在冬日温煦阳光的照耀下,坐在椅子上静静的阅读有如他一生记录的书籍,他会因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这是他生命之端的一种读书境界。故有人云:“少读书,如隙中望月;中读书,如庭中望月;老读书,如台上玩月”。不同龄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生的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喜爱书、崇拜书。
③常读书,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人若要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地读书学初中.高中阅读答案习,探求新知识,吸取书中的营养。正如清人萧抡所说的那样:“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
④读书要有一定的境界,还要会读书。一本书并非皆是精华,满世界的书也并非都是精品,这就要求读书的人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做到这一点
,那就是一种已经被升华了的读书境界。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⑤孔子曾说: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
也说出了读书人所追求的两种不同的境界。“古之学者为已”,是说读书人要把看作提升自己修养与心志的途径,刻苦而努力地求索、追求,博闻而强志,胸襟宽广,以“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廓大胸怀为他人造福,同时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也批评“今之学者为人”的浮躁与虚妄,他所说的“今之学者为人”是说读书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哗众取宠。
⑥读书若没有高尚的情操,便不免要落到为人的俗套里,即使读了书,也不能致用、致知,即用不到正地方和一知半解而已。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没有幽静的心灵和清明的神智,你怎么能获得经典中的真谛,又怎么能用优秀的文化和高雅的灵魂之光来陶冶自己、洗礼自己?
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能够让人开阔视野,令人胸怀大志,让人更为热爱生活。越是知识更新快的时代,读书就越有讲究。越是需要知识的代,读书也就越需要境界。真正的读书人,是以自己全部的身心,从一本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与自己心灵共鸣的所在,最终达到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的精神的升华。所以说,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
16.
第一段加点词“悔人不倦”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
分)
17.
第二段划线句“少读书,如隙中窥月,中读书,如庭中望月,老读书,如台上玩月。”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5
分)
18.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一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的生命的全部。
B.
第二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地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
C.
第四段划线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读书人要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
D.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这句话”是指“古之学者为己”。
19.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了
的观点。根据本段的论述,请列举一个“古之学者为己”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
7
分,本试卷上出现的事例除外)
20.
本文的论点是
(3
分)
参考答案:
16
.悔(1
分) 诲(1
分)
17
.比喻(1
分)
排比(1
分)
形象地、浅显地论证了不同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生的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增强了语势。(3
分)
18
.C(3
分)
19
.对比论证(2
分)读书要有高尚的情操(2
分)
举例:略(事例1
分,简要分析2
分)
20
.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这是—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3
分)
- 下一篇:《信仰之光》阅读答案
- 上一篇:《平视》阅读答案
相关初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