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理由效应》阅读答案
栏目:初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过度理由效应 ①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
①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的因素,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②有关过度理由效应最早的一个例子来自于心理学家马克·兰博等人1973
对一群3
~5
岁大的孩子的实验。一组孩子只要用毡头笔画画,就会得到一条“干得棒”的缎带;另外一组孩子会不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则不给奖。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画笔画画,而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且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都再进行自由游戏的阶段,结果发现,之前每次画画都会得到奖励的孩子明显比其他人使用毡头笔画画的几率要小。研究者因此认为,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在兰博等人1976
的另外一个数学游戏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③对于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认知评价理论认为,那些有形奖励,比如说金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控制力和强迫的源泉,它们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决定感,从而削弱人们的内部动机。而那些不定时出现的奖励并不会强迫人们完成某种任务,所以很难被视为一种控制力,也就不太可能削弱内部的动机。此外,无形的精神奖励,例如褒扬,会提升人们的自我决定感,并让人们感觉自己很有能力,因此提升人们的内在动机。
④过度理由效应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从一个侧面挑战了心理学理论中一直被公认的“强化原则”——奖励可以提升行为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过度理由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认识到物质奖励并非是万能的,而精神鼓励在促进儿童正确行为的塑造上却略胜一筹。不仅是对于儿童,心理学家伍德·黛西在1999
前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综述显示,物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消解同样也发生在成人身上,特别是在不管任务做的是好是坏都有奖励的情况下。而精神上的激励,比如口头的表扬和非期望中的不固定奖励则不会降低内部动机,鼓励甚至还会提高内部动机。不过有的研究也显示,对于表现优异者和枯燥乏味的任务的物质奖励也会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
14
.下面各句说法符合“
过度理由效应”
的一项是
(
▲
)(3
分)
A
.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B
.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C
.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或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D
.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基本不会影响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15.
第
②
段最后说“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3
分)
▲
16
.请用简洁的语言为“
内部动机”
这一概念作诠释。(3
分)
▲
17
.在美国,很多学校采取读一本书发一个奖品的办法鼓励孩子们读书,请结合本文内容,对这一做法作简单评价。(4
分)
▲
18.
读了本文,你觉得“
过度理由效应”
给我们哪些启示?(4
分)
▲
参考答案:
14.B
15.
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
16.
指人从事活动时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写出“
从事活动”
给1
分,写出“
活动本身”
给1
分,写出“
享受和满足感”
(或“
兴趣”
)给1
分。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17.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奖品上。在短时期内,它有可能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但从长远看,却有可能降低孩子阅读的内部动机。因此,这种法并不可取。(必须从两方面回答)
18.
过
度理由效应的存在给我们两个启示:
第一,不要止步于任何外部理由,而要深入发掘外部理由背后的原因,哪怕这种理由看上去是一种无稽之谈。
第二,
激励
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它应包括精神上的沐泽,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使一个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应该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而不能只靠外在奖励。
①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的因素,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②有关过度理由效应最早的一个例子来自于心理学家马克·兰博等人1973
对一群3
~5
岁大的孩子的实验。一组孩子只要用毡头笔画画,就会得到一条“干得棒”的缎带;另外一组孩子会不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则不给奖。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画笔画画,而高中.初中阅读答案且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都再进行自由游戏的阶段,结果发现,之前每次画画都会得到奖励的孩子明显比其他人使用毡头笔画画的几率要小。研究者因此认为,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在兰博等人1976
的另外一个数学游戏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③对于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认知评价理论认为,那些有形奖励,比如说金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控制力和强迫的源泉,它们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决定感,从而削弱人们的内部动机。而那些不定时出现的奖励并不会强迫人们完成某种任务,所以很难被视为一种控制力,也就不太可能削弱内部的动机。此外,无形的精神奖励,例如褒扬,会提升人们的自我决定感,并让人们感觉自己很有能力,因此提升人们的内在动机。
④过度理由效应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从一个侧面挑战了心理学理论中一直被公认的“强化原则”——奖励可以提升行为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过度理由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认识到物质奖励并非是万能的,而精神鼓励在促进儿童正确行为的塑造上却略胜一筹。不仅是对于儿童,心理学家伍德·黛西在1999
前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综述显示,物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消解同样也发生在成人身上,特别是在不管任务做的是好是坏都有奖励的情况下。而精神上的激励,比如口头的表扬和非期望中的不固定奖励则不会降低内部动机,鼓励甚至还会提高内部动机。不过有的研究也显示,对于表现优异者和枯燥乏味的任务的物质奖励也会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
14
.下面各句说法符合“
过度理由效应”
的一项是
(
▲
)(3
分)
A
.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B
.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C
.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或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D
.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基本不会影响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15.
第
②
段最后说“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3
分)
▲
16
.请用简洁的语言为“
内部动机”
这一概念作诠释。(3
分)
▲
17
.在美国,很多学校采取读一本书发一个奖品的办法鼓励孩子们读书,请结合本文内容,对这一做法作简单评价。(4
分)
▲
18.
读了本文,你觉得“
过度理由效应”
给我们哪些启示?(4
分)
▲
参考答案:
14.B
15.
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
16.
指人从事活动时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写出“
从事活动”
给1
分,写出“
活动本身”
给1
分,写出“
享受和满足感”
(或“
兴趣”
)给1
分。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17.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奖品上。在短时期内,它有可能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但从长远看,却有可能降低孩子阅读的内部动机。因此,这种法并不可取。(必须从两方面回答)
18.
过
度理由效应的存在给我们两个启示:
第一,不要止步于任何外部理由,而要深入发掘外部理由背后的原因,哪怕这种理由看上去是一种无稽之谈。
第二,
激励
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它应包括精神上的沐泽,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使一个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应该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而不能只靠外在奖励。
- 下一篇:张明源《从苦读到乐读》阅读答案
- 上一篇:《孔子心和庄子气》阅读答案
相关初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