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中国含义》阅读答案
栏目:初中议论文阅读时间:2020-05-26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 底色 。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 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
底色”
。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
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来,除了每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
夕月”
、“
团圆”
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
洋节”
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
申遗”
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
异化”
,甚至失去“
节操”
的中国传统节日的“
格调”
。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
和文化”
。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
和”
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
和”
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要将传统中秋佳节“
升格”
,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高中.初中阅读答案、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
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
人类文化”
,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
.下列对“
中秋的中国含义”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
.把中秋节与西方的“
洋节”
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
.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
.通过中秋“
申遗”
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
对于“
中秋”
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
异化”
,甚至失去“
节操”
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
.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
.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
.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3
.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之所以要进行中秋“
申遗”
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
.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
申遗”
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
.弘扬中秋“
和”
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
.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参考答案:
1
.B
(A
、C
、D
在文中均可找到相关依据,B
项“
剔除”
错误,应为“
改变”
。)(3
分)
2
.D
(D
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被异化的必然原因,文中未提及)
3
.D
(文中并无“
开放”
这一信息。)(3
分)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
底色”
。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
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来,除了每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
夕月”
、“
团圆”
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
洋节”
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
申遗”
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
异化”
,甚至失去“
节操”
的中国传统节日的“
格调”
。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
和文化”
。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
和”
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
和”
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要将传统中秋佳节“
升格”
,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高中.初中阅读答案、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
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
人类文化”
,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
.下列对“
中秋的中国含义”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
.把中秋节与西方的“
洋节”
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
.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
.通过中秋“
申遗”
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
对于“
中秋”
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
异化”
,甚至失去“
节操”
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
.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
.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
.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3
.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之所以要进行中秋“
申遗”
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
.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
申遗”
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
.弘扬中秋“
和”
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
.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参考答案:
1
.B
(A
、C
、D
在文中均可找到相关依据,B
项“
剔除”
错误,应为“
改变”
。)(3
分)
2
.D
(D
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被异化的必然原因,文中未提及)
3
.D
(文中并无“
开放”
这一信息。)(3
分)
- 下一篇:《领略魏晋之风度,向往自由之高贵
- 上一篇:《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相关初中议论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