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节选)》“小国寡民”比较阅读及答案
栏目:初中文言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 21 题。 ( 共 11 分 ) (一)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
—21
题。(
共11
分)
(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小国寡民。
使①有什佰之器②而不用;使民重死③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④而用之。甘⑤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③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④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⑤甘:用如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甘。美、安、乐的用法同此。
18.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
阡陌交通
。
交通: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绝境:
19.
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
文段(一)从哪四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2
分)
21.
文段(一)(二)中都写到了“鸡犬之声”,它初中.高中阅读答案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
22.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描绘了怎样的社会?他们描绘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用意?(3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8
.(共2
分)(1
)交错相通(1
分)(2
)与世隔绝的地方(1
分)
19
.(共2
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20
.(1
)美好的自然环境(2
)安宁的社会环境(3
)怡然自得的精神面貌(4
)淳朴好客的民风(答两个方面给1
分,能答出三个方面即可给满分,共2
分)
21.
用“
鸡犬之声”
从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安宁、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2
分)
22
.两人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1
分)与当时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1
分)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1
分)
(共3
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
—21
题。(
共11
分)
(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小国寡民。
使①有什佰之器②而不用;使民重死③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④而用之。甘⑤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③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④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⑤甘:用如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甘。美、安、乐的用法同此。
18.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
阡陌交通
。
交通: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绝境:
19.
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
文段(一)从哪四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2
分)
21.
文段(一)(二)中都写到了“鸡犬之声”,它初中.高中阅读答案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
22.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描绘了怎样的社会?他们描绘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用意?(3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8
.(共2
分)(1
)交错相通(1
分)(2
)与世隔绝的地方(1
分)
19
.(共2
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20
.(1
)美好的自然环境(2
)安宁的社会环境(3
)怡然自得的精神面貌(4
)淳朴好客的民风(答两个方面给1
分,能答出三个方面即可给满分,共2
分)
21.
用“
鸡犬之声”
从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安宁、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2
分)
22
.两人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1
分)与当时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1
分)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1
分)
(共3
分)
- 下一篇:《欧阳公讳晔》阅读答案
- 上一篇:爱莲说 阅读答案(山东德州)
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