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阅读答案(广东佛山)
栏目:初中文言文阅读时间:2020-05-26
伤 仲 永
[
宋]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B.
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
泯然众人矣(常人)D.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高中.初中阅读答案)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扶苏以数谏故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C.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
D.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
4.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
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
《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5.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B.
“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为写他到我家来求见我作铺垫。
C.
《伤仲永》结尾部分先分析一般人,再总结方仲永的悲剧,由一般到特殊。
D.
《伤仲永》的语言平实、精当,叙述故事冷静客观,不带任何私人感情。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A
[
宋]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B.
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
泯然众人矣(常人)D.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高中.初中阅读答案)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扶苏以数谏故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C.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
D.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
4.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
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
《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5.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B.
“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为写他到我家来求见我作铺垫。
C.
《伤仲永》结尾部分先分析一般人,再总结方仲永的悲剧,由一般到特殊。
D.
《伤仲永》的语言平实、精当,叙述故事冷静客观,不带任何私人感情。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A
- 下一篇:比较阅读“包拯”“李恂”附答案
- 上一篇:《口技》一课一练
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