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比较阅读答案
栏目:初中文言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 8 ~ 10 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8
~10
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唐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驻初中.高中阅读答案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马宗霍《书林记事》
【注释】①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8
.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
(2
分)
A
.
一食或
尽粟一石 (或许)
B
.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等同,一样)
C
.
数百步复反
(通“返”,返回)
D
.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离开)
9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
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
驻马观之
B
.
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
良久而
去
C
.
其
真无马邪
因宿其
旁
D
.
晋索靖所
书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
10
.
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2
分)
A
.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B
.
【甲】文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C
.
【乙】文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驻”、“观”、“反”、“伫立”等词语的运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
.
【乙】文通过记述欧阳询观古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博采众长,专心致志,刻苦磨炼。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
2
分
A
9
.
2
分
D
10
.
2
分
B
~10
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唐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驻初中.高中阅读答案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马宗霍《书林记事》
【注释】①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8
.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
(2
分)
A
.
一食或
尽粟一石 (或许)
B
.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等同,一样)
C
.
数百步复反
(通“返”,返回)
D
.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离开)
9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
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
驻马观之
B
.
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
良久而
去
C
.
其
真无马邪
因宿其
旁
D
.
晋索靖所
书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
10
.
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2
分)
A
.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B
.
【甲】文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C
.
【乙】文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驻”、“观”、“反”、“伫立”等词语的运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
.
【乙】文通过记述欧阳询观古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博采众长,专心致志,刻苦磨炼。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
2
分
A
9
.
2
分
D
10
.
2
分
B
- 下一篇:《记先夫人不残鸟雀》阅读答案
- 上一篇:初一难度的文言文阅读《害群之马
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