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
栏目:初中文言文阅读时间:2020-05-26
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 一、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古文今译的两大类型,也是两种不同的今译方法。 1 .关于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
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
一、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古文今译的两大类型,也是两种不同的今译方法。
1
.关于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保持原文的本来面貌。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译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2.
关于意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特别是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
、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
、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
、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
、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二、古文今译的具体方法
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在今译时还应运用具体的翻译方法。具体方法大体包括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项。
1
.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和句法结构,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古文今译最基本的方法。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改变原句词序的句法,只要对原句中的字词,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最恰当的有对应意义的词语来翻译就可以了。文言文单音节词较多,要注意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节词。尤其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多义词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看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词。
例:“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可译为:“【鲁庄公】十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除【
】内是必要的增补外,字词,古今是一对一的关系;词序、句法结构,古今相同。这种翻译方法就是对译。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便于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由于古今汉语相同之处颇多,所以对译也就成了古文今译的一项基本方法。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应尽量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不清楚的,才可作适当调整。
2
.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特殊词序,今译时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常见的倒装句有:
(
1
)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
(
2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
3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
4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3
.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的地方,今译时作必要的增添补充。常见的省略句有:
(
1
)省略主语:【渔人】复前行,欲穷其林
(
2
)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
3
)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
4
.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古代汉语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删除不译。
例:“尔来二十有一矣。”可译为:“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了。”原文中十位数与个位数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有”字,今译时可删除不译。再如“夫战,勇气也。”可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今译时可删去不译。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可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今译时删去不译。
5
.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径直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一些专有名词,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译为:“庆历四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r高中.初中阅读答案dquo;为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变通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信实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平时练习中,要注意练习“操作程序”,这就是:
第一步,对译。将古文中词的现代汉语的意义对应着写下来,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多义词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看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词。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词。
第二步,看有无需要调整的地方(移位、增补、删减、保留等)。
如果按部就班,即使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一般都可以顺利地解决。
三、古文今译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
不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是产生误译的重要原因。如“其一犬坐于前”句,前面已有“一狼径去”,而根本没有出现“犬”字,只要细心分析就会清楚:“其一”是指其中一条狼,只不过“狼”字承前省略了。“犬坐于前”的主语既然是“狼”,“犬坐”当然不是“狗蹲坐”,而只能是“像狗那样蹲坐”的意思。误译者没有发现“犬”字是名词用作状语而导致误译。文章是个整体,字、词、句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
一、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古文今译的两大类型,也是两种不同的今译方法。
1
.关于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保持原文的本来面貌。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译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2.
关于意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特别是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
、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
、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
、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
、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二、古文今译的具体方法
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在今译时还应运用具体的翻译方法。具体方法大体包括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项。
1
.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和句法结构,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古文今译最基本的方法。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改变原句词序的句法,只要对原句中的字词,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最恰当的有对应意义的词语来翻译就可以了。文言文单音节词较多,要注意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节词。尤其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多义词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看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词。
例:“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可译为:“【鲁庄公】十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除【
】内是必要的增补外,字词,古今是一对一的关系;词序、句法结构,古今相同。这种翻译方法就是对译。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便于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由于古今汉语相同之处颇多,所以对译也就成了古文今译的一项基本方法。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应尽量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不清楚的,才可作适当调整。
2
.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特殊词序,今译时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常见的倒装句有:
(
1
)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
(
2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
3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
4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3
.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的地方,今译时作必要的增添补充。常见的省略句有:
(
1
)省略主语:【渔人】复前行,欲穷其林
(
2
)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
3
)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
4
.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古代汉语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删除不译。
例:“尔来二十有一矣。”可译为:“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了。”原文中十位数与个位数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有”字,今译时可删除不译。再如“夫战,勇气也。”可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今译时可删去不译。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可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今译时删去不译。
5
.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径直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一些专有名词,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译为:“庆历四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r高中.初中阅读答案dquo;为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变通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信实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平时练习中,要注意练习“操作程序”,这就是:
第一步,对译。将古文中词的现代汉语的意义对应着写下来,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多义词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看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词。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词。
第二步,看有无需要调整的地方(移位、增补、删减、保留等)。
如果按部就班,即使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一般都可以顺利地解决。
三、古文今译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
不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是产生误译的重要原因。如“其一犬坐于前”句,前面已有“一狼径去”,而根本没有出现“犬”字,只要细心分析就会清楚:“其一”是指其中一条狼,只不过“狼”字承前省略了。“犬坐于前”的主语既然是“狼”,“犬坐”当然不是“狗蹲坐”,而只能是“像狗那样蹲坐”的意思。误译者没有发现“犬”字是名词用作状语而导致误译。文章是个整体,字、词、句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下一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
- 上一篇:《约取而实得》阅读答案(附翻译)
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