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霾都”? 》阅读答案
栏目:初中说明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雾都 ? 霾都 ? ① 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在中国大地上, “
雾都”
?“
霾都”
?
①
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在中国大地上,也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新安江上的“
白沙奇雾”
,天柱山上的“
雾潮云浪”
,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没有哪座名山不是以雾为奇绝的。
那些被古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
纯粹”
的雾,在现代的城市里已经渐行渐远,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
霾”
。不知从何时起,“
雾都”
已变成“
霾都”
!
②
除了这些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
雾都”
重庆。大雾起时,城内山色尽消,江岸不分,整个山城进入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的神秘境界,又仿佛是一幅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画卷
③
重庆多雾的原因可以从地理环境中找到解答,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的东部,四面群山环抱,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是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潮湿的空气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
④ 20
世纪50
代,重庆市的平均雾日数达103
天,不到四天中就有一天是雾天,而最多一达到了148
天
将近一半都是雾天,
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平均雾日只有94
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
天。重庆是名副其实的“
雾都”
。样看来重庆的雾多,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另一组数据又让我产生了疑惑:重庆气象部门统计发现,近50
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
世纪70
、80
代重庆平均雾日数在50
天左右,到90
代就减少到30—40
天了。
⑤
可是 ,重庆几乎每天还都是雾蒙蒙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⑥
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
公里的天气现象。这种解释较为生涩,雾还有一种充满诗意的形象解读:“
云是飘在天上的雾,雾是落在地上的云。”
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一是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二是空气中有凝结核。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从古至今都流传着许多有关雾与天气的谚语,比方说“
十雾九晴”
、“
雾得开,三天晴,雾不开,冷死人”
、“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
⑦
那么霾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古籍《尔雅·
释天》中对霾的解释是“
风而雨土曰霾”
。古人的“
霾”
泛指了今天的“
扬沙”
、“
尘卷风”
、“
沙尘暴”
、“
浮尘”
等天气现象,在当时的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地区这样的霾并不少见。而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却只能追溯到十前:200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青科学家首次将国外文献中的“Gray Haze”
直译为“
灰霾”
。“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这是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
霾”
的定义。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
当能见度小于10
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时,即可判识为霾。”
,相对湿度达到9高中.初中阅读答案5%
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现在80%—95%
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
⑧
霾和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⑨
雾的形成需要借助大气中的悬浮物作为凝结核, 而2001
重庆气象研究人员进行的外场实地观测发现,重庆市主城区单位体积大气中包含的悬浮物数量比1990
的观测值平均增加了2.7
倍,浓度过大,分散了水气,反而减少了浓雾天气的形成。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
雾都”
是不是正在向“
霾都”
演变呢?
那些被古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
纯粹”
的雾,在现代的城市里已经渐行渐远,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
霾”
。不知从何时起,“
雾都”
已变成“
霾都”
!
(《中国国家地理》
11
月)
1.
第①
段与第⑦
段画线句引用的作用分别是(3
分)
(1
)
;
(2
)
2.
第④
段列举一连串数字说明了
。(2
分)
3.
根据第⑦
段,判别“
雾”
与“
霾”
的两个要素是
和
。(2
分)
4.
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名山往往以雾为奇崛,一些城市也不例外。
B
.重庆多雾是因为湿润空气不易散发且饱和所致。
C
.云和雾形成条件相同,都具有指示天气的意义。
D
.雾和霾形成的条件不同,互相转化的条件相同。
5.
第⑩
段“‘
纯粹’
的雾”
的含义是
。(2
分)
6.
怎样让我们的城市远离“
霾”?
请根据霾的形成原因提出你的建议。(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3
分)(1
)第①
段引用诗词,引出话题,增添文采;(2
分)(2
)第⑦
段引用资料,明确霾的定义。(1
分) 2.
(2
分)说明重庆曾经是名副其实的雾都,现在雾天正在减少,引出下文对重庆向霾都转化的原因探究。 3.
(2
分)能见度、相对湿度 4.
(3
分)B 5.
(2
分)区别于“
霾”
的,作为“
审美意象”
的雾。 6.
(4
分)原因: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悬浮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低于80%
,就会产生霾。(2
分)建议:如加强管理,减少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等等。(2
分
雾都”
?“
霾都”
?
①
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在中国大地上,也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新安江上的“
白沙奇雾”
,天柱山上的“
雾潮云浪”
,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没有哪座名山不是以雾为奇绝的。
那些被古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
纯粹”
的雾,在现代的城市里已经渐行渐远,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
霾”
。不知从何时起,“
雾都”
已变成“
霾都”
!
②
除了这些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
雾都”
重庆。大雾起时,城内山色尽消,江岸不分,整个山城进入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的神秘境界,又仿佛是一幅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画卷
③
重庆多雾的原因可以从地理环境中找到解答,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的东部,四面群山环抱,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是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潮湿的空气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
④ 20
世纪50
代,重庆市的平均雾日数达103
天,不到四天中就有一天是雾天,而最多一达到了148
天
将近一半都是雾天,
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平均雾日只有94
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
天。重庆是名副其实的“
雾都”
。样看来重庆的雾多,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另一组数据又让我产生了疑惑:重庆气象部门统计发现,近50
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
世纪70
、80
代重庆平均雾日数在50
天左右,到90
代就减少到30—40
天了。
⑤
可是 ,重庆几乎每天还都是雾蒙蒙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⑥
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
公里的天气现象。这种解释较为生涩,雾还有一种充满诗意的形象解读:“
云是飘在天上的雾,雾是落在地上的云。”
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一是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二是空气中有凝结核。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从古至今都流传着许多有关雾与天气的谚语,比方说“
十雾九晴”
、“
雾得开,三天晴,雾不开,冷死人”
、“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
⑦
那么霾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古籍《尔雅·
释天》中对霾的解释是“
风而雨土曰霾”
。古人的“
霾”
泛指了今天的“
扬沙”
、“
尘卷风”
、“
沙尘暴”
、“
浮尘”
等天气现象,在当时的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地区这样的霾并不少见。而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却只能追溯到十前:200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青科学家首次将国外文献中的“Gray Haze”
直译为“
灰霾”
。“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这是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
霾”
的定义。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
当能见度小于10
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时,即可判识为霾。”
,相对湿度达到9高中.初中阅读答案5%
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现在80%—95%
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
⑧
霾和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⑨
雾的形成需要借助大气中的悬浮物作为凝结核, 而2001
重庆气象研究人员进行的外场实地观测发现,重庆市主城区单位体积大气中包含的悬浮物数量比1990
的观测值平均增加了2.7
倍,浓度过大,分散了水气,反而减少了浓雾天气的形成。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
雾都”
是不是正在向“
霾都”
演变呢?
那些被古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
纯粹”
的雾,在现代的城市里已经渐行渐远,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
霾”
。不知从何时起,“
雾都”
已变成“
霾都”
!
(《中国国家地理》
11
月)
1.
第①
段与第⑦
段画线句引用的作用分别是(3
分)
(1
)
;
(2
)
2.
第④
段列举一连串数字说明了
。(2
分)
3.
根据第⑦
段,判别“
雾”
与“
霾”
的两个要素是
和
。(2
分)
4.
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名山往往以雾为奇崛,一些城市也不例外。
B
.重庆多雾是因为湿润空气不易散发且饱和所致。
C
.云和雾形成条件相同,都具有指示天气的意义。
D
.雾和霾形成的条件不同,互相转化的条件相同。
5.
第⑩
段“‘
纯粹’
的雾”
的含义是
。(2
分)
6.
怎样让我们的城市远离“
霾”?
请根据霾的形成原因提出你的建议。(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3
分)(1
)第①
段引用诗词,引出话题,增添文采;(2
分)(2
)第⑦
段引用资料,明确霾的定义。(1
分) 2.
(2
分)说明重庆曾经是名副其实的雾都,现在雾天正在减少,引出下文对重庆向霾都转化的原因探究。 3.
(2
分)能见度、相对湿度 4.
(3
分)B 5.
(2
分)区别于“
霾”
的,作为“
审美意象”
的雾。 6.
(4
分)原因: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悬浮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低于80%
,就会产生霾。(2
分)建议:如加强管理,减少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等等。(2
分
- 下一篇:《茂名例》阅读答案
- 上一篇:《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阅读答案
相关初中说明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