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选自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阅读答案
栏目:初中说明文阅读时间:2020-05-26
阅读下文,完成第 5 ~ 7 题。 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一方面在于游牧生活的习惯在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不会很快消失,另一方面是由于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野生者多,家种 阅读下文,完成第5
~7
题。
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一方面在于游牧生活的习惯在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不会很快消失,另一方面是由于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野生者多,家种者少。富贵之家以一些菜蔬为配料,贫贱者以野蔬充饥。蔬菜在副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这不但反映着菜圃技术的提高,而且也与烹饪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相适应。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最为重要。
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王制》上规定:“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郑玄注:“‘
故’
谓祭享。”
但是这只是书面文章,实际上从来没有被历代统治者遵守。《左传·
僖公三十三》载,秦师袭郑,郑国商人弦高路遇秦师,于是“
以牛十二犒师”
。几万人的军队只送去十二头牛,未免太少了,但由于牛的珍贵,因此这份犒劳也不算轻。而军队吃牛肉,这就透露出《王制》所说并非实际情况。又如《史记·
冯唐列传》:“
魏尚出私养钱,五日一椎(击杀)牛,享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这一方面说明杀牛是任意的,另一方面军吏等人五天吃一顿牛肉就为魏尚效命,边塞得以保全,也足见牛的“
力量”
之大了。
羊是较普通的肉食。杨恽《报孙会宗书》:“
田家作(劳动)苦,岁时伏腊,烹羊?羔,斗酒自劳。”
杨恽虽然曾被封侯,广有产业,但此时已被废为庶人,自称“
戮力耕桑”
,他这里说的大体是一般有产者的生活。《汉书·
卢绾传》:“
绾亲(指父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
以羊、酒相贺,既是“
里中”
的习惯,也符合刘、卢两家当时的身份地位。
猪也较普遍。《孟子·
梁惠王上》:“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豕又称彘,豚是小猪,又写作?。孟子列数家畜时,一句话中两次说到猪,足见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世说新语·
任诞》:“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
肥豚与酒,即所谓美食,都是丧葬之礼所不容,阮籍葬母而大吃,此其所以为放诞。又:“
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破格提拔),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
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刘宝一顿就吃了一只半豚,可见豚之小,其肥嫩可知;豚乃美味,足见老妪之情,所以他做官后设法相报;老妪之子进以牛、酒,是因为刘宝地位变了,礼需与人相称,又可见牛高于豚。《论语·
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豚。”
权势显赫的阳货送给著名学者豚,并想借对方回拜的机会见面,这说明按当时的标准看,一只豚已经不是很轻的礼了。
——
摘选自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5
.下列关于“
古人肉食”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进入农业社会后残留有游牧生活的习惯,是古人以肉食为主食的原因之一。
B
.古人最重要的肉食是牛、羊、猪,其中羊、猪的饲养相对牛而言更加迅速。
C
.羊不如牛贵重,羊肉在古代是一般有产者在节时都能享用的较普通的肉食。
D
.猪在古人生活中地位较重要,但即使像小猪这样肥嫩的美食,仍不如牛珍贵。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
野生者多,家种者少”
反映出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此时蔬菜通常只作为配料或充饥之物,并没有广泛、大量地被食用。
B
.《王制》中规定,只有在祭祀时,统治者才能宰杀、享用相应品级的肉食。但这项规定却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实际上并没有被严格遵守。
C
.无论是郑国商人弦高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还是老妪用一只半豚初中.高中阅读答案招待刘道真,都可谓礼轻情意重。
D
.卢绾与汉高祖刘邦同日出生,当时乡亲们捉羊提酒来祝贺两家添丁。这样的风俗表明,即便在寻常百姓眼里不同种类的肉食也有不同的礼仪价值。
7
.猪是“
较为普遍”
的肉食来源,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哪些特点?请作探究。(5
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5
. A
(肉食只是副食的主体,而非主食。)
6
. C
(“
礼轻情意重”
错误。)
7
. ①
猪已是较为常见的家畜;
②
奉送猪肉表达敬意,表明猪肉依然贵重;
③
普通百姓杀猪是被允许的。(5
分)
~7
题。
肉食是古人副食的主体,一方面在于游牧生活的习惯在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不会很快消失,另一方面是由于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野生者多,家种者少。富贵之家以一些菜蔬为配料,贫贱者以野蔬充饥。蔬菜在副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这不但反映着菜圃技术的提高,而且也与烹饪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相适应。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最为重要。
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王制》上规定:“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郑玄注:“‘
故’
谓祭享。”
但是这只是书面文章,实际上从来没有被历代统治者遵守。《左传·
僖公三十三》载,秦师袭郑,郑国商人弦高路遇秦师,于是“
以牛十二犒师”
。几万人的军队只送去十二头牛,未免太少了,但由于牛的珍贵,因此这份犒劳也不算轻。而军队吃牛肉,这就透露出《王制》所说并非实际情况。又如《史记·
冯唐列传》:“
魏尚出私养钱,五日一椎(击杀)牛,享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这一方面说明杀牛是任意的,另一方面军吏等人五天吃一顿牛肉就为魏尚效命,边塞得以保全,也足见牛的“
力量”
之大了。
羊是较普通的肉食。杨恽《报孙会宗书》:“
田家作(劳动)苦,岁时伏腊,烹羊?羔,斗酒自劳。”
杨恽虽然曾被封侯,广有产业,但此时已被废为庶人,自称“
戮力耕桑”
,他这里说的大体是一般有产者的生活。《汉书·
卢绾传》:“
绾亲(指父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
以羊、酒相贺,既是“
里中”
的习惯,也符合刘、卢两家当时的身份地位。
猪也较普遍。《孟子·
梁惠王上》:“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豕又称彘,豚是小猪,又写作?。孟子列数家畜时,一句话中两次说到猪,足见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世说新语·
任诞》:“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
肥豚与酒,即所谓美食,都是丧葬之礼所不容,阮籍葬母而大吃,此其所以为放诞。又:“
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破格提拔),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
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刘宝一顿就吃了一只半豚,可见豚之小,其肥嫩可知;豚乃美味,足见老妪之情,所以他做官后设法相报;老妪之子进以牛、酒,是因为刘宝地位变了,礼需与人相称,又可见牛高于豚。《论语·
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豚。”
权势显赫的阳货送给著名学者豚,并想借对方回拜的机会见面,这说明按当时的标准看,一只豚已经不是很轻的礼了。
——
摘选自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5
.下列关于“
古人肉食”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进入农业社会后残留有游牧生活的习惯,是古人以肉食为主食的原因之一。
B
.古人最重要的肉食是牛、羊、猪,其中羊、猪的饲养相对牛而言更加迅速。
C
.羊不如牛贵重,羊肉在古代是一般有产者在节时都能享用的较普通的肉食。
D
.猪在古人生活中地位较重要,但即使像小猪这样肥嫩的美食,仍不如牛珍贵。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
野生者多,家种者少”
反映出蔬菜的栽培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此时蔬菜通常只作为配料或充饥之物,并没有广泛、大量地被食用。
B
.《王制》中规定,只有在祭祀时,统治者才能宰杀、享用相应品级的肉食。但这项规定却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实际上并没有被严格遵守。
C
.无论是郑国商人弦高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还是老妪用一只半豚初中.高中阅读答案招待刘道真,都可谓礼轻情意重。
D
.卢绾与汉高祖刘邦同日出生,当时乡亲们捉羊提酒来祝贺两家添丁。这样的风俗表明,即便在寻常百姓眼里不同种类的肉食也有不同的礼仪价值。
7
.猪是“
较为普遍”
的肉食来源,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哪些特点?请作探究。(5
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5
. A
(肉食只是副食的主体,而非主食。)
6
. C
(“
礼轻情意重”
错误。)
7
. ①
猪已是较为常见的家畜;
②
奉送猪肉表达敬意,表明猪肉依然贵重;
③
普通百姓杀猪是被允许的。(5
分)
- 下一篇:“毒胶囊”事件将“铬”这种金属
- 上一篇: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阅读答案(承
相关初中说明文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