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网
首页 > 初中阅读 > 初中说明文阅读 > 《七夕乞巧》阅读答案 >

《七夕乞巧》阅读答案

栏目:初中说明文阅读时间:2020-05-26
七夕乞巧 盖国梁 ①随着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深人人心,牛郎和织女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同情和尊敬。因为织女心灵手巧,是个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间时,曾把超群的织锦绣花技术传 七夕乞巧
盖国梁
①随着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深人人心,牛郎和织女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同情和尊敬。因为织女心灵手巧,是个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间时,曾把超群的织锦绣花技术传授给大家。所以,每到七月初七,我国许多地方的妇女在这一天要举行别致的活动。少女少妇们趁着织女和牛郎相会团圆、心情愉快的时候,祭祀她,向她乞求灵巧,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女红(?ōn
?)技艺。因此,人们又把七月初七称为“女儿节”“姑娘节”或“乞巧节”。
②古代对“乞巧”这一活动很重视,节前要张灯结彩,搭乞巧楼,陈设瓜果,妇女儿童,皆着新衣。这种乞巧习俗,在汉代已初见端倪。到魏晋南北朝时,乞巧习俗已极为普遍。那时,有一种一端有七个针孔的特制“七巧针”,妇女们用彩线来回穿过它的针孔,谁穿得快就表明谁心灵手巧,也就是乞到“巧”了。到唐时,乞巧习俗更为盛行。崔颢的《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长安七夕节穿针乞巧的风俗。
③乞巧活动形式很多。还有一种是“卜巧”。《开元天宝遗事》还记载:唐玄宗与妃子于是日良宵,在华清宫歌舞会宴。宴后让宫女们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饰盒中,看第二天是否结网,以结网疏密、网形周正与否来确定是否得巧。如果蛛网结得周密,就算乞的巧多。

④乞巧风俗至宋代最盛,上至宫廷,下至庶民,无不争相供迎。宋人钱惟演有《戊申七夕》诗:“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岁时杂记》说,宋代东京汴梁潘楼等处出现民间乞巧市,专卖乞巧物,从七月初一起就热闹非凡,王公贵戚多搭建乞巧楼,庶民百姓则用竹木或麻秆编结乞巧棚。这些描述使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之盛况。
⑤元明清沿袭唐宋旧俗,据
《帝京景物略》记载,乞巧形式不断出新,花样愈来愈多。除穿针乞巧、卜巧外,更流行“丢巧针”的游戏。方法是在七月七日这天上午,拿一盆水曝晒日中,待水面凝成薄薄的一层膜后,此时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盆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丢针的妇女便全神贯注地看水底的针影,如果成云物花朵之影,或细直如针形者,便是“乞得巧”,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织绣出美丽的图案;如果水底针影粗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因为织女给她的是一根石杵。“针能浮水”这个有趣而不可思议的活动,在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清人顾禄的《清嘉录》、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等书里,都有较详尽的记载。
⑥七夕的活动中还有一种叫“看巧云”。据说
,这一天天上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像仙山楼阁,有的像狮熊虎豹,有的像仙童玉女。少女们仰望观赏,随意指点,驰骋想象,以自己能看到的巧云形状占卜命运。其实,这本是天空自然现象的常景,但在七夕这天看来却别有意义。
⑦乞巧,能否使人心灵手巧?当然不会。“巧”是乞不来的。俗话说:“三天不动手生,三天不念口生。”“手熟为妙”“曲熟韵自来”,这里贯穿这“生熟”两字。世上只有“熟能生巧”,“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巧”是从熟中来的。
(选文有删改)
19
.文章围绕“七夕乞巧”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每空
10
个字以内)(
3
分)

1



;(
2



;(
3



20
.说说第②段、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
崔颢的《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宋人钱惟演有《戊申七夕》诗:“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





21
.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3
分)

1
)据
《帝京景物略》记载,乞巧形式不断出新,花样愈来愈多。

2
)据说
,这一天天上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





2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开头用
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B
.从第②至⑤段主要是按时高中.初中阅读答案间顺序说明,条理比较清晰。
C

第⑦段运用大量俗语,文章语言风格与其民俗内容相得益彰。
D
.唐代皇宫也热衷卜巧,这说明唐代乞巧习俗比其他朝代更为盛行。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9
.(
3
分)(
1
)乞巧节的来历


2
)历代乞巧活动(各种乞巧活动、各种乞巧形式)


3
)得巧的真谛(辩证地看待乞巧)(每点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20
.(
3
分)共同点:引用古诗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韵味(
1
分)。不同点:第②段崔颢的诗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长安七夕节穿针乞巧的风俗(
1
分),也说明了乞巧习俗在唐代更为盛行(
1
分)或也说明宋代乞巧风俗之盛(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第④段钱惟演的诗说明宋代有搭建乞巧楼来乞巧的风俗(
1
分)。
21
.(
3
分)(
1
)说明“乞巧形式不断出新,花样愈来愈多”是有明确的依据的(
1
分);(
2
)对七夕这天“天上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奇特的形状”的说法表示一种揣测(
1
分)。加点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
分)。
22
.(
3
分)
D

相关初中说明文阅读

推荐初中说明文阅读

重点栏目推荐

初中记叙文阅读 初中说明文阅读 初中议论文阅读 初中散文阅读 初中诗歌阅读 初中文言文阅读 初中课内阅读 初中名著阅读 初中小说阅读 初中阅读指导
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

© 2017 学习方法网-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顶 ↑ 底 ↓